普華永道:自貿區改革紅利在金融開放及制度創新
來源:證券時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普華永道發布報告稱,中國(上海)自貿區改革紅利主要體現在金融領域開放及制度創新,遠超出財稅優惠政策的范疇。認為自貿區將利好外資銀行(行情專區),吸引“走出去”中國企業,以及利好眾多在…
普華永道發布報告稱,中國(上海)自貿區改革紅利主要體現在金融領域開放及制度創新,遠超出財稅優惠政策的范疇。認為自貿區將利好外資銀行(行情專區),吸引“走出去”中國企業,以及利好眾多在華經營的跨國企業及其在中國的區域總部,此外還將促進中國進一步開放和發展金融市場。
“金融改革將創新性地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提升在中國經營企業的跨國資金管理效益,促進中國企業更好地”走出去“,以及跨國企業提升”中國總部“的功能和效益。”普華永道中國稅務及商務咨詢部合伙人汪穎表示。
在正在探討中的自貿區方案下,外資銀行將被鼓勵在較短的時間內在區內直接設立分行,可能發放人民幣對公對私牌照,中外合資比例要求可能放寬,在岸和離岸業務可能可以一起做。普華永道認為,盡管目前有關這方面的具體細則還在有關部門討論中總體來說,但這對外資銀行是一個利好消息。
此外,傳統模式下,中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通常采用境外的海外事業管理平臺作為其踏出國門的投資平臺、融資平臺、境外資金管理平臺等。普華永道認為,如果未來自貿區能夠在境外融資、境外資金流動等方面創造不亞于傳統海外事業平臺的優勢,其勢必會吸引“走出去”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考慮將自貿區作為其邁步全球事業的“全球總部”。
對于眾多在華經營的跨國企業及其在中國的區域總部,普華永道說,金融環境和外匯管理的放松將有助于其進行區域資金和結算管理,進而提升中國總部的功能及其輻射范圍,同時也能促進中國經濟轉型、打造區域或國際性總部經濟的發展模式。
此外,普華永道還表示,自貿區的金融改革還將促進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進一步向國際開放金融市場,衍生出創新型的金融產品,促進中國建設國際貿易(行情專區)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功能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