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業要努力打造中國工業經濟升級版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日前,四川省成都市經信委舉辦了以“工業經濟形勢”為主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講座,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作為主講出席,并重點圍繞“怎樣準確把握當前工業經濟運行趨勢,積極化解…
日前,四川省成都市經信委舉辦了以“工業經濟形勢”為主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講座,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作為主講出席,并重點圍繞“怎樣準確把握當前工業經濟運行趨勢,積極化解經濟下行壓力”指導成都工業“穩中求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努力打造中國工業經濟升級版。
重要舉措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上半年,成都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全市320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375億元,同比增長14.1%,比全國、全省分別高出4.8個和2.2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位第2位,在省內市州排第8位(去年同期排第17位
成都工業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總量占比和增長貢獻率分別為39.1%和50.2%。汽車、電子信息等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企業創新能力增強。與此同時,部分產業和企業也遇到產能過剩、市場萎縮、生產增速和效益明顯下滑的困難。
朱宏任表示,成都正處在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持續發展經濟,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是政府的主要任務和努力方向,為此,必須把握好經濟發展走勢和宏觀政策取向。
要全面了解經濟發展走勢,不僅要看增速,而且要看效益,不僅要看總量,而且要看結構,不僅要看當前,而且要看趨勢。成都在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根據自身優勢,提出構建“西部第一、全國一流”的現代產業體系,以高、精、尖、優為主攻方向,圍繞“補鏈、強鏈和擴鏈”,制訂并實施先進制造業發展行動計劃和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行動計劃,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電子信息、汽車、機械等優勢特色產業,推動重點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這些都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實現工業由大向強轉變的重要舉措,成都要立足現有產業優勢,構筑新的競爭優勢,充分發揮在西南地區的區位優勢,優化產業布局,實現工業整體躍升。
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貫穿工業發展每一步
信息化是當今時代發展的鮮明特征,成都想要實現跨越發展、彎道超車,必須抓住這一重要契機。成都電子信息制造業和信息基礎設施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并計劃到今年年底全市光纖接入覆蓋家庭總數達到400萬戶,行政村光纖通達率達到95%以上。
作為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的橋頭堡,成都要把高速寬帶信息網絡作為同“鐵、公、基”一樣重要的基礎設施來建設,加快提升社會信息化水平,積極推動工業制造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服務化轉變,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同時,成都應該把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貫穿工業發展的每一步,積極支持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工業,大力扶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繼續抓好工業結構調整,在調整中促轉型,在轉型中促發展,以好求快,以質求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工業強國、工業強省、工業強市,大企業大集團是主力,但也不能忽視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的作用。
朱宏任強調,“大企業就像是參天大樹,而小企業就是樹苗,一個良好的工業生態環境,既需要頂天立地的大企業,也需要鋪天蓋地的小企業。”
據記者了解,在提升企業競爭力方面,成都不僅制定了大企業大集團培育方案,重點培育行業“單打冠軍企業”,也制定了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實施方案,重點培育“小巨人·成長型”企業,扶持了一批小微企業發展。努力為企業創造環境,重點激活民間投資,不斷壯大民營經濟,增強經濟發展活力,是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