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感受美聯儲QE退出壓力?
來源: 證券時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周初以來,新興市場貨幣、股市出現大幅下挫,同時債券收益率急劇跳升。值得關注的是,雖然美債利率走升,但美元指數并未對應走高,同時商品市場調整幅度較小,美國股市表現也仍然較為堅挺。我…
周初以來,新興市場貨幣、股市出現大幅下挫,同時債券收益率急劇跳升。值得關注的是,雖然美債利率走升,但美元指數并未對應走高,同時商品市場調整幅度較小,美國股市表現也仍然較為堅挺。我們認為,導致市場波動的主要原因是,隨著9月份的臨近,美聯儲削減量化寬松(QE)規模的預期正在逐步增強。但是資產表現差異,可能蘊含了投資者對于各國經濟增長中的分化、不同種類投資市場支撐動力差異的看法。
第一,我們對于美聯儲年內削減QE持肯定態度,其方式可能是削減每月新增購債200億美元左右,最早的時點仍在9月。從原因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美國經濟復蘇勢頭依然延續,就業市場好轉、房地產市場量價雙升、部分聯儲制造業指數出現一定好轉,采購經理人指數上行均使貨幣政策不必如此激進。
其二,漸進的QE退出,目前不會對經濟復蘇造成太大壓力。一方面,盡管長債利率上升,但企業凈資產收益率仍高,現金流充裕,融資成本抬升不會抑制投資行為;另一方面,抵押貸款利率雖然走高,但居民月供收入比仍低于歷史均值,且銀行信貸條件仍較為寬松,房價上漲預期使需求保持平穩。其三,伯南克年底卸任,他會將貨幣政策調至較為中性水平,為繼任者提供較寬裕的操作空間。
第二,政策退出預期趨強,推高美國長債利率,但美元卻未跟隨走強。我們認為美債與美元指數表現分化的原因在于兩個方面,其一是投資者對于政策、經濟的預期有所不同,其二是出于對沖交易的考慮。
一方面,美債走高更多蘊含著美聯儲QE削減的影響,另一方面,我們觀察到近期美國經濟數據更多是中規中矩,如上周五消費者信心指數、新屋開工數據均略低于預期,而歐洲經濟的好消息較多,如法國二季度的增長,歐洲國家采購經理指數(PMI)的大幅反彈,這使歐元匯率得到明顯支撐,也抑制了美元指數的走強。此外,僅就美國9月份削減QE來看,市場仍存有不確定性,因此適度投資非美資產,對沖交易風險也是一種選擇。
第三,大宗商品調整有限,發達國家股市表現依然較強。從工業金屬來看,盡管出現調整但幅度不大,這在于發達國家經濟企穩跡象明顯;受益于美國經濟復蘇和企業盈利轉好,短期的利率走升對美股沖擊也較為有限。
第四,部分新興市場或再次受到較大沖擊。對于新興市場的看法,我們依然較為謹慎,主要原因在于新興市場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美債利率走高,抬升了全球利率中樞,且從風險收益比角度來看,發達國家將更有吸引力。
數據顯示,韓國、中國臺灣和印度7月份PMI均環比走低,其中臺灣、韓國制造業指數僅為48.6和47.2。從工業生產來看也是如此,印度國內出現兩個月2%的負增長。而且新興國家外部收支失衡也有所增加,如印度貿易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擴大至5%。
資本流向方面,新興市場壓力增加。一方面,隨著美債利率走升,投資高收益新興市場資產的交易頭寸會大幅減少;另一方面,從風險收益比來看,美國房地產價格低位上揚,企業盈利較好,甚至連歐洲也出現了經濟底部反彈的跡象,均增加了發達國家資產的吸引力。以上均不利于新興市場,這使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同步調整。
面對資本外流,印度、巴西先后采用升息的方式,試圖加以緩和。印度甚至采取禁止黃金進口等方式,通過減少外幣需求維持經常項目穩定,控制資本流出,但我們認為收效可能有限。盡管部分國家國際儲備較為充裕,可以提供一定緩沖,但匯率貶值預期的自我強化會降低央行單方面干預的效果。從目前長債利率大幅走高的情況來看,投資者要求的風險溢價仍高。
基于此,我們認為巴西、印度、印尼甚至泰國等亞洲和拉美國家的匯率無序貶值、股市大幅調整的概率仍然很高,風險資產波動率將明顯增加。
我們猜測,新興市場各國央行增強合作,或許是為數不多的潛在正面消息,比如與中國央行進行美元雙邊互換,而這也能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條件。
第五,目前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表現分化,本質原因在于發達國家2008年以后就開始去杠桿,目前處于5年產能周期的底部,而新興市場在2008年以后受益于全球低利率持續加杠桿,但在美元利率上升背景下加杠桿不可持續,導致了目前普遍的去杠桿壓力。
不過,美元指數近期的變化沒有反映事實的全部,如美元對于新興市場貨幣已出現大幅升值。先前亞洲國家在低利率環境下信貸擴張過快,經歷加杠桿過程后,經濟也由復蘇轉向過熱。在目前需求調整時,累積的過剩產能增加了經濟下行風險,抬升的資金成本也使貨幣更加脆弱。反觀歐洲,在經歷主權債務危機、銀行沖擊后,金融機構處于去杠桿過程,不能再壞的經濟出現低位企穩,令歐元反彈,在短期抑制了美元指數上行。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金融監管聯席會第三次重啟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