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一升一降成常事 經濟運行尷尬需重視
來源:上海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期國家出臺一系列穩增長舉措,市場對經濟增長的樂觀預期抬頭,并帶動7月官方PMI反季節回升0.2個百分點至50.3%,表明經濟緩中趨穩,硬著陸的風險降低。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7月匯豐PMI走…
近期國家出臺一系列穩增長舉措,市場對經濟增長的樂觀預期抬頭,并帶動7月官方PMI反季節回升0.2個百分點至50.3%,表明經濟緩中趨穩,硬著陸的風險降低。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7月匯豐PMI走勢與官方PMI背離,繼續維持在萎縮區間,說明經濟增長中仍存在很多風險,中小企業處境妙。實體經濟增速是否已經企穩,還有待于出口、投資、工業增加值等更多相關數據的驗證。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昨日聯合公布數據顯示,7月份PMI較上一月回升0.2個百分點至50.3%。此前市場普遍預期,7月PMI或將跌至枯榮分水嶺下方。
中小企業處境妙
分項指標中,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和生產指數均有所回升。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發布的7月份鋼鐵行業PMI指數為52.5%,今年以來第二次站在50%的榮枯線以上,亦顯示鋼鐵行業整體形勢有所好轉。
與官方PMI反季節回升趨勢相反,昨日公布的7月匯豐PMI終值則是繼續回落至47.7%,與初值相符,創下11個月以來新低,且是連續第三個月處在榮枯線下方。其就業和產出指數等分項指標均處于榮枯線下方。
5月份官方PMI與匯豐PMI走勢就曾出現背離,時隔一個月后,兩者走勢再度背離。
對此,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陳鵠飛指出,“鑒于以往官方PMI、匯豐PMI的多次走勢背離來看,7月官方、匯豐PMI的再次背離,可能更多是源于二者的統計口徑差異。”
據了解,官方PMI樣本主要是國有大型企業,而匯豐PMI樣本主要是中小企業。而7月匯豐PMI的回落,也說明中小企業處境不容樂觀,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了全國80%以上的就業崗位,其就業指數持續萎縮表明,企業經營困難已經影響就業。
這一點從官方PMI細分指標中也可窺端倪。盡管其7月小企業PMI比上月回升0.5個百分點,但其指數仍處于榮枯線下方的49.4%。
正因為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最近幾個月,國家從稅收優惠、資金支持、清理收費、政府采購等多方面入手,進一步加大了對小企業的支持力度。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在解讀數據時也表示,7月份小型企業PMI為49.4%,連續2個月回升,表明我國一系列支持小企業的政策措施初顯成效。同時也要看到小型企業PMI位于臨界點以下,仍面臨著資金緊張、勞動力成本增長過快、技術落后等諸多困難和問題,需要繼續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經濟能否明顯反彈尚需觀察
今年以來,經濟增速持續下滑,二季度經濟增速放緩至7.5%,而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也是7.5%左右。且對于下半年經濟走勢,市場普遍預期,仍有繼續下行的風險。為了防止經濟滑出“下限”,近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舉措,而扶持小企業就是其中一條。
除此之外,還采取譬如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增加保障房、鐵路、節能和信息消費領域的支出等。7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還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
“這些定向舉措應能提振信心,并減緩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說。
實際上,這些舉措也成功穩住市場預期,并帶動7月官方制造業PMI逆季節小幅回升。
國研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就表示,今年以來,隨著經濟增長小幅回落,市場預期持續走低,與實際經濟走勢出現一定反差。進入下半年之后,市場對經濟趨穩的預期逐漸增加,在宏觀經濟政策支持下,市場需求大體平穩,從7月份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看,未來出口需求有望小幅恢復。
“受預期趨穩,訂單水平趨穩的影響,預計未來經濟增長總體趨穩。”他稱。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指出,近期宏觀政策的調有利于控制經濟增長的下行空間,短期內經濟硬著陸的風險降低。但是,未來幾個季度增長能否明顯反彈,以及可能的反彈力度多大,仍有待觀察。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穩增長”舉措更偏向于民生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