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構看數據:經濟運行整體質量比預期好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現在,經濟分析越來越“趕”時間了。比如,早在上半年及6月份經濟數據公布之前,各種各樣的說法就流傳了。 有人說經濟存在“硬著陸”的可能,有人說沒有“硬著陸”的理由;有人說會出現中國…
現在,經濟分析越來越“趕”時間了。比如,早在上半年及6月份經濟數據公布之前,各種各樣的說法就流傳了。
有人說經濟存在“硬著陸”的可能,有人說沒有“硬著陸”的理由;有人說會出現中國式“滯脹”,有人則表示,沒有“滯脹”的問題。
凡此種種,五花八門。
最極端的做法是,憑一個數據就鐵口直斷。如,有言論稱,民企因貨幣政策而虧損。但工信部的解釋是,由于國際因素及原材料上漲,影響了中小企業。
類似這樣的忽悠言論,一度四處泛濫。這有利于冷靜觀察經濟走向嗎?存疑。當然,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聽聽也無妨。
問題是,現在數據出來了,該怎么看上半年的經濟表現呢?由于這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的頭兩個季度數據,因此關注度很高。
這是很自然的。現在,主要數據都出來了,可以從縱向與橫向做比較了。此時,如果能從整體結構上來觀察,也許更能夠看出點名堂來。
先講貨幣政策及執行情況。上半年,央行受到不少質疑。主要是資金收得過緊,而通脹又沒有壓下來,貨幣政策的效果似乎不很明顯。
為了緩解人們對資金的焦慮,6月份,M1和M2環比都略有增長,這很可能是資金將有所放松的信號。然而,有些問題并不是投放了資金就能解決的。
就好像物價問題,現在都把目光放在了豬肉上面。豬肉漲價是一個事實,但物價問題的關鍵并非是豬引起的。核心是結構問題,不能模糊焦點。
而中小企業的虧損,最重要的也不是資金問題,而是轉型問題。自國際金融危機暴發以來,這個問題不是被解決了,而是被應對危機的措施所掩蓋了。這是關鍵,不能什么都賴在貨幣政策頭上。
現在,從數據結構上分析上半年的經濟表現,應該講,經濟運行的整體質量要比人們感受到的好一些。尤其是投資、消費、出口的情況,有一些新苗頭。
比如,出口的結構有所優化,這是對外貿易戰略調整所希望的。而投資更傾向于民生項目。如保障房建設,就有一石三鳥的效用。另外,消費也從應急狀態回歸正常,相關指標都進入了平穩區間。都有待觀察。
當然,現在經濟拉動還要靠投資,這也是必然的。因為經濟轉型也要給出時間,更何況中國發展還有這個需要。總之,頭兩個季度還不能說明問題,第三季度更關鍵。
從目前情況看,政策方面做適當微調將是必要的。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