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和熱錢夾擊中國貨幣政策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3月21日,央行繼續在公開市場開展正回購480億元,中標利率為2.75%。本周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凈回籠資金470億元,這也是央行連續第5周在公開市場上凈回籠資金。而據媒體當天報道,四大行3月份前1…
3月21日,央行繼續在公開市場開展正回購480億元,中標利率為2.75%。本周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凈回籠資金470億元,這也是央行連續第5周在公開市場上凈回籠資金。
而據媒體當天報道,四大行3月份前17天發放貸款1400億元,相比1月和2月份,投放節奏放慢、力度變小,主要原因是受到央行的窗口指導。
分析稱,受國內通脹壓力回升和短期資金流入的內外雙重擠壓,中國貨幣政策操作更加謹慎,甚至出現了穩中趨緊的趨向,但需觀察是否有收緊的必要。而央行近期也留意到了這兩重政策壓力,并在尋找對策。
通脹壓力出乎預料
央行近期的操作顯示,貨幣政策基調盡管仍以穩健為主,但收緊的趨向明顯。
21日,央行在公開市場上開展28天期正回購480億元,這是自2月19日重啟正回購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操作。加上周二的正回購390億元,本周公開市場上正回購達到870億元。由于本周到期正回購為400億元,沒有央票和逆回購到期,所以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凈回籠資金470億元。據統計,央行連續5周內在公開市場上凈回籠資金超過1萬億元,回籠力度較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范建軍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分析,貨幣政策收緊的主要擔心是通貨膨脹。確實如此,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月份CPI同比上漲了3.2%,遠遠超出市場的預期。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周景彤對本報記者分析,為了保持流動性的基本穩定、防通脹和經濟平穩增長,央行采取了正回購回收流動性。
央行歷來高度重視消費物價指數。在今年“兩會”的記者招待會上,央行行長周小川也表示,2月份CPI增長高于預期,表明通貨膨脹需要高度警惕。“我們打算通過貨幣政策等措施,穩定物價和通脹預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M2增長13%的目標代表了穩健的貨幣政策。”周小川說,從數量上看,M2預期增長目標與前兩年相比趨于更緊一點,更強調保持物價穩定。在范建軍看來,13%的貨幣增速目標確實比較緊。
平安證券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石磊預計今年貨幣政策整體上比去年要緊,因為去年政策太寬松。他對本報記者表示,通脹壓力回升確實是貨幣政策收緊的一個原因,未來政策緊還是松還要看通脹;但通脹在3月份就可能會下來,降到2.5%左右。
資金流入不容小覷
另一個左右中國貨幣政策不容小覷的因素是資金流入和外匯占款的陡增。國家外匯管理局此前發布的《2012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指出,2013年,我國跨境資金凈流入規模反彈和雙向變動的內外部因素依然存在,有效管理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央行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銀行機構全口徑外匯占款高達6837億元,創下有史以來月度最高紀錄;而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也達到3515億元,創下近兩年來的新高。
交通銀行(行情股吧買賣點)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鄂永健分析,1月份外匯占款暴增很可能是由于短期投機資本涌入。范建軍對本報記者表示,央行公開市場正回購回籠資金主要是對沖外匯占款的大量增加。
“對于一些大國尤其是儲備貨幣發行國的貨幣政策溢出效應,我們非常關注。”周小川在上述記者招待會上說。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則表示,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已基本達成共識:各國考慮貨幣政策時既要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也反對一切形式的其他保護主義。“希望各國恪守共識,避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和對全球金融市場以及資本流動的沖擊。”他說,“我們在制定政策時也要考慮到這些因素,穩妥應對。”
“外匯占款導致被動投放大量貨幣,央行需要主動回收流動性。”周景彤表示,外匯占款大增、FDI正增長和人民幣升值都導致資金流入國內,國內流動性寬松。
“年初的信貸額度比較集中,當前流動性比較松,央行確實需要保持信貸平穩增長。”石磊認為,央行公開市場上的回籠是因為近期外匯占款持續快速增長,貨幣政策變得謹慎和回歸中性,并不算收緊加碼。
上海銀行間市場同業拆放利率方面,21日隔夜資金利率下跌了11.30個基點至1.9380;7天品種資金利率為3.0400。“這么低的同業拆放利率說明資金很寬松。”范建軍說,貨幣政策目標收緊,但實際操作可能偏松。制造業投資和私人部門投資是在下降,顯示經濟在萎縮。
石磊表示,從市場流動性上來看,資金并不緊張,沒有再寬松的余地。從貨幣市場資金利率來看,確實還有政策收緊的空間,但目前沒有繼續收緊的必要性。因為經濟還沒有完全起來。
“近期調存款準備金和利率的條件都不成熟。”周景彤也認為,未來貨幣政策是否收緊要看國內經濟回升、通脹形勢和流動性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