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經濟體將延續貨幣寬松之路
來源:中國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剛剛結束的2012年,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勢再次成為全球經濟焦點,美聯儲、歐洲、英國和日本等央行在寬松道路上延續步伐一致的大踏步,同時也成為了金融市場的波動源。在細細品味…
在剛剛結束的2012年,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勢再次成為全球經濟焦點,美聯儲、歐洲、英國和日本等央行在寬松道路上延續步伐一致的“大踏步”,同時也成為了金融市場的“波動源”。在細細品味幾大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調整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今年難有方向性改變。
2012年,美聯儲扭轉操作(OT)延期,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措施(QE3),并在年底實現QE3擴容;歐洲央行推出第二輪巨額再融資計劃(LTRO),啟動直接貨幣交易計劃(OMP);日本央行設定短期通脹率目標1%,5次擴大金融資產購買規模,并推出刺激國內信貸的市場流動性計劃;英國央行兩次擴容量化寬松計劃,新增購債規模達1000億英鎊,并推出“融資換貸款計劃”(FLS),旨在刺激國內疲軟的信貸活動。
各大央行的“招數齊出”導致2012年下半年的投資者樂觀情緒升溫、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好轉跡象,這不僅體現全球主要股市的大幅反彈,美股年末收復2007年以來收盤新高,而且還體現在歐洲債市的回穩,美國風險債券市場和新興市場債市的火熱。
不過,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復蘇并非一帆風順,歐洲經濟2012年出現萎縮已成定局;英國GDP在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連續出現萎縮;日本GDP在2012年第二、三季度出現萎縮;美國實體經濟也遠未恢復至危機前水平。在這種情形下,各大央行除了維持再寬松方向外,已別無它法。
在維持寬松大方向的同時,各大央行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如歐洲央行推出以購債為主的無上限直接貨幣交易計劃(OMT),美聯儲的QE3也未聲明購債的規模和期限,這種調整顯然是為了避免貨幣政策效果被市場綁架,把握“出招”的主動性。更值得強調的是,美聯儲將失業率下降和通脹率預期上升作為退出量化寬松和超低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的硬指標和軟指標,即聯儲貨幣政策的雙重目標天平有了明顯傾斜,保就業穩增長成為優先考慮要素。又如,日本央行在2012年12月的貨幣政策例會中表示,將在2013年1月份的會議上討論通貨膨脹目標的調整問題,這意味著該行距離上調通脹率目標至2%越來越近;英國央行則在推出的“融資換貸款計劃”則在刺激商業銀行信貸上煞費苦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日本央行和英國央行將在2013年迎來新任行長,目前看來,日本央行的鷹派勢力勢必受到打壓,而在上調通脹率目標之后,日本央行也勢必將繼續大幅度加碼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來“烘托”通脹預期,甚至有可能會效仿美歐推出無上限的量化寬松措施;而實行通貨膨脹目標制的英國央行也有變化的苗頭,2013年6月正式走馬上任的新行長卡尼已經建議使用名義GDP為貨幣政策目標,即實現雙重目標指引。從這些苗頭中,我們不難推斷,2013年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不會有方向性的改變。
以美國為例,目前美國失業率達7.8%,遠高于5.2%至6.0%的正常水平,而在增收減支的政策背景下,2013年的美國失業率難有明顯下滑,起碼不會跌至足以使美聯儲“退出”的水平,這意味著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將從目前的3萬億美元提高至4萬億美元。而經濟狀況更加糟糕的歐洲、英國和日本央行則更加不可能會“退出”現有的貨幣政策,相反,這些主要經濟體央行將更多地承擔起支持國內經濟復蘇的重擔,在寬松招數的“新”與“奇”上將更加費盡心思。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歐英央行料繼續按兵不動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