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再啟城南行動計劃 大興沖刺未來增長極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1月29日,北京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36次會議透露,明年北京即將實施新三年城南行動計劃,決定將集中在城南地區布局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將城南地區打造成首都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增長極。因首都功…
11月29日,北京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36次會議透露,明年北京即將實施新三年城南行動計劃,決定將集中在城南地區布局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將城南地區打造成首都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增長極。
因首都功能布局調整而發展強勁的大興區,再次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
接受采訪的北京學者認為,發展大興是北京跨入國際化大都市的經濟發展框架下的戰略選擇,未來包括大興在內的城南地區將發生重大變化,成為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的重要承載地。
大興的機遇
北京嘉捷企業匯總經理任彤,從2003年開始在大興區亦莊地區進行產業園區的開發和運營工作,見證了大興的發展過程,“隨著北京城市化的發展,城區內成本的高企,越來越多的企業搬來城郊尋求發展機會。”
大興是2001年3月正式設區。受到規劃特別關照,是因為其特殊區位。
北京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表示,大興區處于“連接一軸、橫跨兩帶,關聯多中心”的重要位置,又位于環渤海經濟圈和京津塘產業帶的重要節點,具有區位優勢。
同時,大興區約有1030平方公里的土地為平原,約占北京市平原地區面積的1/6,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可供利用。
2009年,大興步入發展高速通道。當年,為改變城南相對滯后的發展面貌,北京市委出臺《促進城市南部地區加快發展行動計劃》,規劃建設一批重大交通設施,并加快在南部地區的產業布局。
隨著為期3年的計劃的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相繼落棋大興,如地鐵大興線的開工和“首都第二機場”選址。
2010年,北京市推進大興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行政資源整合。
從1992年開始建設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亦莊,是北京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大興與開發區整合后形成了首都南部的城市發展新區。
據大興區“十二五”規劃,新區將全面建設南部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成為北京未來增長極和發展新空間。大興區區委書記、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會書記林克慶在十八大會議期間表示,力爭在“十二五”末實現新區工業總產值增長2倍,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區域稅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倍的目標。
打造“北京創造”
目前,大興區已經形成“一區六園”的格局,即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加上另外六個產業園區。
根據大興區“十二五”年規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將作為新區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承擔著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強首都實體經濟,打造“北京創造”品牌的重任。
據北京經濟開發區“十二五”規劃,開發區未來要形成“四三三”產業格局:鞏固提高四大主導產業,即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汽車制造;支持培育三大新興產業,即新能源和新材料、航空航天、文化創意;配套發展三大支撐產業,即生產性服務業、科技創新服務業、都市產業。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產促局局長張鳳民表示,十幾年前是被動招商,基本是抓單個項目;現在,開發區則是在選商、擇商,項目入區必須為產業發展服務。
任彤告訴記者,開發區前十年的招商模式,主要面向對土地和廠房需求量較大的企業;到2003年,加大了對于標準廠房的建設,用于解決企業生產空間的問題;而到現在,則在逐漸打造集生產、辦公、研發于一身類似“小總部”的園區。
任彤稱,順應這個形勢,嘉捷企業匯已轉型為專業的企業園區運營商,并為園區企業提供孵化服務、增信擔保貸款、股權投資等金融服務。當前,整個新區面臨的矛盾是,隨企業從中心城區外遷的速度在加快,對公共設施服務的需求也在提高。
據悉,新的城南3年計劃已提出,未來城南城市建設將由基礎設施為主向繼續優化提升基礎設施與豐富公共服務供給并重轉變;發展重心將由更多注重產業發展向提升城市功能與產業發展并重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