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懸崖”與杰克的魔豆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美國總統奧巴馬16日在白宮會晤國會兩院大佬,民主共和兩黨正式開談財政懸崖問題。 所謂財政懸崖,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今年初發明的一個新詞。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債務國,如果把美國欠的債用…
所謂“財政懸崖”,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今年初發明的一個新詞。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債務國,如果把美國欠的債用百元美鈔筆直地摞起來,比童話里杰克的魔豆向上躥的速度還要快,還要高。居于其上,可不有如立于萬仞懸崖之?,令人膽寒。
明年元旦一過,美國經濟幾樁大事“撞”在一起:減稅法案到期、債務上限觸頂、政府開支削減。鬧鐘發條已經上緊了弦,倘若國會兩黨不能提前達成“松弦”的協議,那么鬧鐘就會按部就班到點響起。而大規模財政緊縮一旦發生,就會逼著美國“從懸崖上往下跳”。稅負加重、失業率走高、經濟陷入衰退……種種災難性后果不難預見。
危險說得充分點,對預防危險到來很有好處。不過,凡事過猶不及。關于美國的“財政懸崖”,或許應該更加清晰地闡明這樣一個事實:迄今為止,普遍認為美國明年1月當真“跳崖”的可能性非常之小。如果讀者細心,會發現所有專家在描述美國“財政懸崖”后果時,都有“如果發生……”這樣的限定。
鉆國家困境的空子以盡可能將政黨利益最大化,不顧市場擔憂而遲遲不肯松口達成預期之中的妥協,這始終是美國制度的軟肋。去年夏天備受詬病的美債危機就深刻暴露了美國這一毛病,并直接導致美國3A信用評級遭降級。但驢象兩黨爭斗再怎么激烈,一般而言還不至于到最后關頭仍拿國家命運開玩笑――那也就等于拿政黨命運開玩笑。說穿了,兩黨只不過是都想借機做一筆“大交易”,迫使對方作出更多讓步,自己則能得寸就得寸,能進尺就進尺。
因此,這次兩黨談判,真正看點不在于會不會談崩了使美國不得不“跳崖”,而在于首先,會不會像去年夏天那樣僵持到最后一刻?從現在到“跳崖”預定時間點還有一個半月左右,不算寬裕,而市場是焦躁的,即便明知最終結果,不確定性的延續本身,足以損害信心。
其次,“財政懸崖”這次又會被推遲多久?與去年夏天不同,這次不僅主權債務再達上限,小布什的減稅法案也到了期。增稅與節支的時間點重合,疊加效應驚人。贏得連任的奧巴馬有無決心利用這一契機著手展開稅制改革和重新平衡財政結構?抑或再念拖字訣,小打小鬧地把“財政懸崖”到來的時間點繼續往后推?
欠債終需還,拖字訣管得了一時管不了一世。從理論上講,主權債務有拖垮任何國家的能量。如果主權債務的懸崖過于高聳,國家隨時可能從困境轉入險境,市場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難以真正消除。從實際出發,冰島、希臘乃至時下命運未卜的歐元和歐元區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最新數據表明,歐洲聯盟已因此陷入金融危機以來的第二次衰退。在債務問題上,美國例外論恐怕不會生效。
杰克的魔豆藤蔓雖然一夜之間直插云霄,總還有個往下爬的抓握處。美國的“財政懸崖”可沒法子順著桿子爬下來,只能想辦法消減其高度。上世紀末克林頓把里根與老布什時期的巨額赤字變成盈余,幾乎用完兩個任期的時間。奧巴馬滿打滿算只剩下一個任期,如果能夠開創不傷害經濟增長同時又可靠、可行、可持續的減赤局面,恐怕已功莫大焉。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美國“財政懸崖”何處去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