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藍圖:2022年工業沖刺6萬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重慶市計劃在未來10年將園區工業產值提升至6萬億元。重慶市副市長童小平8月6日在該市工業園區十周年總結表彰暨2012年工作會上拋出了這一目標。去年,重慶工業園區總產值為10026億元,到2015年…
重慶市計劃在未來10年將園區工業產值提升至6萬億元。重慶市副市長童小平8月6日在該市“工業園區十周年總結表彰暨2012年工作會上”拋出了這一目標。
去年,重慶工業園區總產值為10026億元,到2015年將實現3萬億產值。重慶市長黃奇帆在這個工作會上表示,只有做到投資環境最優,才能實現重慶工業的跨越式增長。
6萬億計劃
根據重慶的計劃,到2022年,全市園區銷售產值將達6萬億元,集中度達到85%,形成兩江新區、西部新城、江南走廊三大萬億板塊。
市經信委主任沐華平表示,去年我市園區銷售產值為10026億元,10年后達到6萬億元,這意味著要在現在的基礎上增長近5倍。
據悉,圍繞總體目標,重慶將在未來10年培育25個千億園區,全市所有園區銷售產值都將超過500億元;形成15個千億元級特色產業集群、20個五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10家千億級企業和50家百億級企業。
6月,全國上百個城市的投資環境評比中,北京把重慶評為了第一。
“很重要的一個指標,是重慶的開發區很好。”黃奇帆說。
占工業總產值70%的各類園區已成為重慶工業的依托。
重慶市經信委主任沐華平說,截至目前,重慶已經形成以兩江新區為龍頭、西永、兩路寸灘2個保稅區為極核,“1+2+7+36”的開發區平臺體系,覆蓋了除渝中區外的37個區縣,這也是我國除上海、天津、浙江以外,唯一的開發區塔形架構體系。
今年上半年,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重慶經濟卻逆勢而上。
來自重慶市經信委的統計表明,今年上半年,重慶全市工業增加值2624億元,同比增長16.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年初全國第13位升至第5位。
進出口貿易增速重慶也遙遙領先。今年上半年,重慶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增速均列全國第一,分別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66.0、236.2和70.7個百分點。其中,全市實現進出口250.44億美元,同比增長1.7倍。
力爭投資環境最優
重慶工業產值要沖刺3萬億、6萬億,面臨的困難仍然很多。
包括重慶在內,西部的要素成本優勢正在減弱。今年上半年,重慶市開發區引進和投產項目同比分別下降24.6%和18.7%,人力成本和沿海差距縮小到10%,用電成本和周邊地區持平。投資上億元的重點項目新增用地還有缺口,勞工也還要增加。
同處西部的其他省市也各有優勢。今年上半年,四川的工業利潤增幅居全國第三位,主要是電子產品。貴州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居全國第二,工業利潤增幅也排名靠前,民營經濟占地稅比重已達61.4%。
“重慶要領先,必須搞好5個第一的投資環境建設。”黃奇帆在工業園區會上稱,地方政府可以把稅收政策用好用活,給企業更大的空間,“做大稅基,放水養魚”。
今年,重慶出臺了鼓勵實體經濟的13條政策,對企業實施減稅免稅,和企業共渡難關。黃奇帆說,在不違反稅法條例的前提下,讓重慶成為相對低稅賦的地區。
讓重慶市政府最操心的還是渝新歐國際大通道。
渝新歐國際鐵路大通道從重慶出發,經阿拉山口,進入哈薩克斯坦,再轉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至德國的杜伊斯堡。
據市物流辦統計,去年“渝新歐”共開行17個班列、運送699個40英寸集裝箱、97萬臺重慶造筆記本計算機、20萬臺重慶造顯示器。渝新歐一個集裝箱的運價已由1萬美元降到了8900美元。
“今年,重慶產筆電產品將達到5000萬臺。未來,預計將有40%的貨量銷往歐洲沿線。”渝新歐物流公司董事長李行志說。
8月8日上午10時,蘭渝鐵路重慶段最后一道隧道貫通。
“這意味著重慶段有望在2013年底,實現貨運線和客運線的通車。”蘭渝鐵路公司副總經理蔡碧林說。
渝鐵路一旦貫通,將使目前重慶打通的渝新歐大通道不再繞行渝襄鐵路,而從四川廣元北上直達蘭州。重慶至蘭州段原來1466公里的路線“取直”后,這條歐亞大通道直抵歐洲,將由原來的16天足足減少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