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1”時代的息準雙降空間有多大?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消息,中國7月CPI同比增1.8%,創30個月新低;PPI同比降2.9%,創33個月新低。對此,多家機構發布了對中國7月份CPI破2的解讀,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拿到的23份分析報告中,…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消息,中國7月CPI同比增1.8%,創30個月新低;PPI同比降2.9%,創33個月新低。對此,多家機構發布了對中國7月份CPI破2的解讀,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拿到的23份分析報告中,認為下半年央行將降準或降息的占到一半以上,包括匯豐、野村、美林美銀、巴克萊、澳新等在內的幾乎所有外資行都認為降息、降準勢在必行;而包括中金、華泰證券、國海證券等在內的中資機構也大部分都認為央行降息的空間很大,是“穩增長”過程中非常有利的工具。
匯豐銀行在其報告中指出,在第三季度將會降息25個基點、降準100個基點,而且匯豐預言,即便不降息,那降準很快就會來,“時間間距如果不以天算就可能以周算”。
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劉煜輝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7月份的CPI和PPI反映出當前經濟運行出現一定程度的通縮,現在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仍然高于經濟增速2%~3%,央行在未來仍有降息空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鑒于存款利率調降空間不大,不對稱降息可能性存在。”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也向記者表示:“如有需要央行是有進一步放松銀根的操作空間的,但要綜合考慮。”
還有一位外資行分析師告訴本報記者,其實從國家競爭這個角度而言,中國央行降息的可能性也存在,現在只有巴西、俄羅斯比中國的利率高。
美銀美林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在報告中指出,預計今年年底中國央行還將降息2次,每次25個基點;并3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每次50個基點。
本報記者梳理了23家機構的研究報告發現,超過半數認為央行即將在三季度降準或降息,尤其認為要關注8~9月份的通脹水平,認為如果繼續下行或者上行不顯著,則央行降息可能性加大,但降準似乎已經成為各方達成的共識。
當然也有認為降息周期已經結束的觀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國銀行高級研究員譚雅玲表示,1.8%的CPI數據和市場預期吻合,現在CPI雖然持續下降,物價卻并未下降,甚至還在上漲,說明現在CPI已經不再由需求決定,而是反映了投資和投機的狀態,應通過加息來抑制流動性過剩。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7月份的CPI是1.8%,跌到了“1”時代。很多投資者開始期盼貨幣政策放水,但尹中立認為暫時央行還有顧忌,主要是房地產市場“不聽話”,前幾次降息和降準對房地產形成了較大的刺激,如果房價不降,則降息和降準都難了。
果真沒有降息的話,財政刺激將成為穩增長的又一動力。賈康對本報記者表示:“包括農田水利、城市中心區改造等基建項目是一種客觀需要,與擴大投資的這種背景也比較匹配,在這種背景下會產生一些積極作用。”
不過對于地方投資沖動而言,劉煜輝認為,“只是規劃而已,從現在的銀行信貸窗口還感受不到。”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年內存第三次降息可能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