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二度升溫 區域協作成新期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五年之后,中央再度將目光轉向了中部。7月25日,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中部崛起,并討論通過《關于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確定促進中部崛起的…
五年之后,中央再度將目光轉向了中部。
7月25日,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中部崛起,并討論通過《關于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確定促進中部崛起的七項重點任務。
對此,多位接受本報采訪的專家均認為,在提振內需和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中央此次部署顯得更為深入和具有針對性,“這對中部是重大利好,后續政策值得期待”。
有新有舊
“和以前相比,中央這次關于中部崛起的政策含金量比較高。”7月26日,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談及中部崛起新政時如此說。
上述會議表示,將繼續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更加注重轉型發展和協調、可持續發展,著力激發中部地區內需潛能,努力實現中部地區全面崛起。
“可以注意到,這次出臺的《意見》特別明確和具體,有新有舊”,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認為,后續相關配套政策值得期待,“有利于促進中部六省的發展達到一個新高度”。
糧食、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設繼續成為中部地區各大任務之首。
《意見》指出,中部地區要規劃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示范區,推進大型煤炭基地和儲備中心建設,因地制宜推廣分布式新能源發電,建設布局合理、安全環保的原材料精深加工基地。
與此同時,國務院決定還將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重點支持糧食主產區提高財政保障能力。
對此,秦尊文表示,糧食、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設一直就是中部地區的重中之重,“從中部崛起戰略最開始提出的時候,中央關于糧食安全的考慮就一直存在,而且越來越重要”。
據其介紹,作為傳統的糧食主產區之一,中部6省為全國生產了60%的糧食,“山西、安徽、河南和江西等省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這無疑有利于提高中國糧食和能源保障能力”。
除了繼續講“舊故事”,中部崛起也有了一些新內容,其中“支持武漢、鄭州、長沙等地區加快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成為關注焦點。
葉青認為,《意見》中提到的金融改革一項,中部地區具有較大創新空間,“會不會在武漢搞一個金融改革創新,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方面,這個對湖北的意義非常重大”。
中部的壓力
“這也是配合國家擴大內需的需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項本武認為,國務院此舉是“穩增長”戰略的具體體現。
事實也正是如此,“中部崛起”的意義已經遠遠超乎中部地區本身。
資料顯示,涵蓋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六省的中部地區,依靠全國10.7%的土地,擔負著全國28.1%的人口,尤其是最近幾年,其經濟增速已連續高于東部和全國平均水平。2011年,上述六省GDP總量更是突破10萬億元大關,占全國五分之一強。
“當東部的產品和資本需要尋找市場時,中部理所當然應成為新的發展板塊。”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彭智敏對本報稱,按照產業“梯度轉移”的規律,中部崛起是東西融合、南北對接,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無獨有偶,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也認為,在結構轉型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正從出口導向型向擴大內需型轉變,“無論是人口規模還是市場潛力,擁有廣闊經濟腹地的中部地區是未來一個新引擎”。
但另一方面,“中部凹陷”之危也讓中部崛起成為弦上之箭,不得不發。
本報記者梳理新近公布的年中經濟數據發現,東部地區繼續在總量上保持前位,相較于中部各省維持10%左右的增幅,西部各省的經濟增速則在10%-14%之間。
“今年2月和3月,國家先后出臺了西部大開發和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中部也應該呼應一下。”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傳清告訴本報。
上述專家認為,“西部大開發”戰略便是中部落后的表現,“這使得投資熱點直接轉移到了西部,中部錯過了那次機會”。
“還有一個背景是,當前沿海經濟困難,出口受阻,在這個節點上,我國需要進行一個區域性的調整。”葉青說。
協作成新期待
自2004年3月,“中部崛起”被明確提出后,這一地區的發展可圈可點。
但諸位專家一致認為,制約中部地區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三農”問題突出、經濟結構不合理和體制機制障礙等方面的問題依然突出。
“由于歷史原因,中部的傳統重工業比例較高,高端制造業、高科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重小,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任務很重”,湖北省社科院中部發展研究所所長陽小華對本報分析稱,在產業調整方面,中部地區負擔不小。
除此之外,軟實力不足被看做是中部崛起的最大障礙。
彭志敏認為,由于經濟成就乏善可陳、可以相互利用的資源不多、產業競爭大于合作,中部各省之間的“不合作”直接導致“不經濟”。
同時,他還指出,計劃經濟留給中部地區的“遺產”比較豐厚,在改革開放年代,中部缺乏時代所需要的商業精神和商業意識,各省“必須對長期以來形成的思維模式進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逐步建立起一個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思想觀念和市場體制”。
“口號喊了這么多年,但是到現在為止,效果并不是很明顯”,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傳清直言,“中部崛起”是“雷聲大雨點小”,“政策沒有形成體系,中部六省沒有抱團,都是各自為戰”。
湖北省社科院中部發展研究所所長陽小華也坦承,雖然中部地區擁有良好條件和廣闊前景,但存在競爭力不強、市場深度開發不夠、規模發展不足等問題,“最需要的就是,中部各省加強區域合作”。
問題,正在找到答案。
《意見》最后一條明確指出,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全方位擴大開放。加快長江流域開發開放,探索建立沿長江大通關模式,支持具備條件的地方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實際上,中部各省之間的互動正在開始。自今年2月份以來,湘鄂贛合力推動“中三角”成為國家戰略,在交通、旅游、知識產權等十幾個領域的合作正“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