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二度加息 3月CPI或創新高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人民銀行昨日(4月5日)晚間宣布,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個人住房公…
中國人民銀行昨日(4月5日)晚間宣布,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調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達到3.25%,一年期貸款利率達到6.31%。與前次加息調整幅度相比,一年至三年的貸款利率上調幅度高于存款達到0.3個點,但三年到五年和五年以上貸款利率上調幅度仍然低于存款利率上調幅度。
這是央行今年以來第二次加息,也是去年以來第四次加息。距離上次2月9日的加息尚不足兩個月。
多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專業人士認為,3月份的CPI指數極有可能創新高,央行此次加息主要針對通脹。
抗通脹仍是首要任務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從這次加息的背景分析來看,3月份CPI數據可能會創新高,央行需要采取加息手段來抑制通脹預期。
中金公司在最新報告中指出,PMI指數具有較明顯的季節性因素,從2005年公布以來的6年中,PMI指數每年3月都會出現大幅攀升的情況。中金公司預計3月PMI將會從2月份的52.2上升至55.4。
PMI的回升很可能傳導至PPI和CPI,使其繼續上升。“3月CPI超過前期高點,已基本成為定局。”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杜征征表示。
光大銀行資金部宏觀分析師盛宏清則給出了更為準確的預測,他認為,預計3月份CPI漲幅5.3%,比2月份4.9%上升,仍在高位運行,通貨膨脹壓力持續。全年通貨膨脹預估為4.59%,前高后低,其中3~7月基本在5%的上方運行。石油、居住、食品類價格是今年通貨膨脹的主要壓力,“最近,日本危機可能引發高端電子產品價格略微上升。”
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也表示,按照最近幾周食品價格走勢的分析,3月CPI很可能上升到5.5%的高位,并且5%的水平仍會持續數月。
此外專家指出,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央行頻頻加息也有基于收緊流動性的考慮。
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短期內流動性充裕局面不會有所改變,這是央行持續加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原因。
全球或整體進入加息通道
日前,媒體援引央行貨幣政策委員夏斌的言論稱,今年年內中國極有可能運用加息手段,使實際利率達到“正”水平。
做一個簡單的測算,經過此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達到3.25%,即使年內通脹能控制在4%,還需要至少3次加息才能使實際利率“轉正”。
“今年加息肯定是一個頻繁的事情。”國盛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周明劍表示。他認為,現在加息變得很被動,一直在通脹后面追趕。但通脹是個長期問題,必須正視這個現實。
他認為,在通脹的環境下,不應該通過計劃手段來管制價格,而應該用市場手段來化解。“因為價格太多了,產品太多了,只能通過市場手段來疏導,通過加大生產供給和供應量來緩解。”
對于今后央行是否還會進一步加息,經濟學家指出,當前全球通脹苗頭正在逐漸顯現,從近期美聯儲、歐洲央行、英格蘭央行的高層官員發言可察,全球或將整體進入到加息通道,目前仍沒有跡象表明我國將終止加息步伐。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認為,從國內、國外經濟環境看,都看不出央行暫緩加息步伐的跡象。過去10年來,扣除物價因素后,我國實際利率為正的1.33%,而目前實際利率仍是負數,從這一點看不排除央行還有后續動作。
存準率調整或更頻繁
盛宏清認為,準備金操作次數可能較為頻繁,根據國際資本流入多寡和公開市場資金滾動情況,預計今年還有2~4次;利率操作窗口較為謹慎,4月至6月、8月、10月是敏感窗口,約有1~3次。
他同時指出,盡管當前信貸控制較為嚴格,但信貸累積效應可能使投資膨脹和通貨膨脹的爆發時間向后移動,因此下半年的通脹和加息敏感時點仍不可小覷。
加息的運用也是一把雙刃劍,“我認為接下來加息次數不會太多,上半年再有一次加息就差不多了。因為加息使得人民幣升值預期提高,引起熱錢流入,通脹又將起來,形成了惡性循環。而目前存款準備金率已經到了20%的歷史高位,存準率的運用空間很小了。存準率累積提高,實際也會影響市場利率使其上升。央行面臨兩難境地,下一階段可能更多用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李迅雷表示。
杜征征指出,盡管3月PMI指數回升放緩,但工業生產與投資仍保持了較好的運行態勢,經濟不存在較大降溫的可能性。“短期貨幣政策的強度不會出現較大程度放緩,未來政策加碼的強度取決于經濟增長、結構調整與通脹控制的平衡。為了回收多余流動性,4月上調準備金概率較大。”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