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管局局長易綱:海外抄底機會來臨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總的來說,企業‘走出去’現在正逢時機,但得把防范風險放在第一位,以平常心看待‘走出去’。這是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21日在北京大學的一場演講中給中國企業國際化經…
“總的來說,企業‘走出去’現在正逢時機,但得把防范風險放在第一位,以平常心看待‘走出去’。”
這是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21日在北京大學的一場演講中給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提出的建議。
他認為,如果政策對口的話,中國會擁有一個比較長的戰略機遇期,企業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以平常心看待企業“走出去”。
易綱指出,2008年到現在,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海外資產估值較以往偏低,海外“抄底”機會來臨,我國進入大規模海外投資階段。
“我們也應看到,當前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為國內企業提供了比較好的‘走出去’的機會,主要是由于全球發達市場股票估值水平處于一個相對合理的階段。”他說,“盡管ODI(對外直接投資)不是投資到國外股市二級市場,但不管是兼并重組還是新項目的ODI都是與估值相聯系的。”
從規模上看,易綱認為2008年投資規模比1980年到2005年的總和還多。但是,與美、英、德等老牌發達國家相比,無論從流量還是從存量來看,中國都是“走出去”的后發國家,與這些國家有較大的差距。
盡管如此,易綱指出,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空間很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越高,ODI凈額越大。我國人均GDP5414美元,剔除通脹等因素影響,當前處于ODI大幅增加時期,未來發展空間很大。
易綱指出當前政策層面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較大的便利,包括ODI匯兌管理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取消ODI匯兌限制,實行登記管理,可兌換程度與FDI(外商直接投資)相當;國企、民企公平對待,一視同仁。
“在服務配合企業‘走出去’時,我國還可以充分利用多邊開發平臺,通過多邊開發機構投資可以減少和降低一些問題的敏感性。”他說。
易綱認為,目前國有企業是中國對外投資的主力軍,未來我國民營企業、非央企、非國企增長速度也會加快,無論是在競爭力上還是在增長方面它們的表現都將更加突出。
據統計截至2010年末,在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中,國有企業占66%;在海外并購方面,央企占據并購數量的1/3和并購金額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