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擬推戶改新政 適度降低入戶“門檻”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作為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深圳戶籍制度改革的步伐一直未停。從2010年4月起,深圳陸續推出積分入戶、重點大學畢業生直接入戶等措施。在近期頒布的《深圳市2012改革計劃》中,戶籍改革被列為六…
作為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深圳戶籍制度改革的步伐一直未停。從2010年4月起,深圳陸續推出積分入戶、重點大學畢業生直接入戶等措施。
在近期頒布的《深圳市2012改革計劃》中,戶籍改革被列為六項重點改革內容之一。而此次改革中,深圳提出“居住證+社保”的新型入戶渠道。
7月9日,廣東省社科院廣東人口與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鄭梓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新辟的入戶渠道與之前的改革宗旨相同,都是拓寬入戶的條件,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務,而此次“居住證+社保”政策更體現了降低入戶門檻。
適度降低入戶門檻
根據改革計劃,深圳將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和承載能力,分階段實現非戶籍人口與戶籍人口享受均等的教育、就業、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逐步提高非戶籍住房困難人群的居住水平。
改革計劃提出,將繼續完善積分入戶制度,以居住證為重要載體,以入戶積分參數為依據,建立非戶籍人口向戶籍人口轉變的合理門檻和常態通道,提高戶籍人口比重。
2010年,深圳曾頒布積分制入戶政策,凡辦理了深圳市居住證、納入深圳就業登記、在深圳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外來務工人員,且在深圳市外未就業、無工作關系的,都可按照規定獲得積分,分值達到60分以上的,可以積分形式申請辦理招工入戶。
2012年5月,深圳又放寬對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入戶條件,實行無限制引進入戶。根據規定,年齡和學歷成為入戶深圳的兩個主要限制條件。
而此次的戶籍改革則提出,適度降低入戶門檻,暢通入戶渠道,適度增加。
辟“居住證+社保”新型入戶渠道,優化學歷型人才入戶條件,適度放寬政策性隨遷入戶條件和投資納稅遷戶政策要求。
“新型入戶渠道實際上是在之前的制度基礎上作了適當的調整。”鄭梓楨向本報表示。
本次改革還透露出很多深化戶籍改革的積極信號:放寬政策性隨遷入戶條件,為隨子女遷戶的老人入戶帶來寬松政策;放寬投資納稅遷戶政策要求,則是為個體投資納稅者帶來利好。
目前,此項改革由市改革辦牽頭,市委政法委、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委、衛生人口計生委、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人力資源保障局、住房建設局等參加。
新政待考驗
深圳作為全國最大的流動人口聚居城市,戶籍人口與非戶籍人口“倒掛”現象非常突出。根據深圳市出租屋綜管辦的統計數據,截至2011年10月底,深圳登記在冊的非戶籍人口達到了1280萬人,而戶籍人口僅為274.7萬。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目前有2.2億農民工仍被排斥在政府的公共服務范圍之外,中國的城市化政策應該進行改革。
而對于戶籍制度的取消或重新規劃,李鐵表示,戶口制度沒有那么簡單,不是取消了之。
李鐵稱,如果取消戶籍制度,需要從財政里面拿出一部分給外來人口,對戶籍人口的服務質量就會下降,所以這不是簡單的一個改革,而是利益關系的分配和調整。
深圳正面臨人口總量逼近承載能力極限的壓力,近年來城市發展空間不足,水、電、油、運全面緊張。
同時,《深圳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深圳人口發展面臨戶籍人口增長風險不可控、高層次人才吸引力下降等考驗。
為改善人口結構以及質量,上述《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深圳將繼續完善相對積極寬松的戶籍遷入政策,將符合城市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無障礙轉為深圳戶籍,加快戶籍人口規模擴大步伐。
雖然深圳的戶改一直存在降低入戶門檻可能導致人口猛增的爭議,但有學者指出,現行政策下,深圳的戶籍人口比重在短時間內明顯提升的可能性不大,對于長期居住在深圳的“來深建設者”而言,入戶門檻仍然較高。
鄭梓楨認為,一個城市的戶籍制度改革要結合實際的經濟承受能力,對深圳此次戶改新政的評價,還需要看實際效果,如果“居住證+社保”的新政策能讓新遷入戶者享受到與深戶人口一樣的公共服務,那么它就是在改革上走了很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