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央企須開源節流備糧過冬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昔日風光無限的央企或許也要過緊日子了。日前,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在央企強化基礎管理工作現場會上表示,面對當前國內外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央企業必須高度重視降低成本工作,不斷開源節流、降本…
昔日“風光無限”的央企或許也要過緊日子了。
日前,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在央企強化基礎管理工作現場會上表示,面對當前國內外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央企業必須高度重視降低成本工作,不斷開源節流、降本增效,抓緊做好3~5年渡難關、過寒冬的準備。
這并非國資委首次談及央企“過冬”問題。早在去年年底,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副書記黃淑和就曾兩次公開表示:“央企要做好3至5年渡難關、過寒冬的應對準備。”今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主任王勇也表示,在經濟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中央企業“要通過管理提升找出風險點,止住出血點”。
國資委發出央企“過冬”的預警,是基于央企所面臨的極其嚴峻的國內外市場環境。
“從國際環境來看,美國經濟復蘇緩慢,歐洲地區深陷債務危機,國際市場的需求不斷下降,全球經濟進入漫長的低迷期;從國內情況來看,經濟增速逐漸放緩,國內需求不振,經濟面臨結構調整期,股市、樓市不景氣,企業生存狀況惡劣,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潛在風險不斷增多。”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霍肖樺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內外交困之下,外表依然光鮮的央企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7691.3億元,同比增長11.4%;累計實現凈利潤2533億元,同比下降13.2%。前3個月凈利潤同比下降13.6%。
天強管理顧問公司首席分析師祝波善表示,從央企凈利潤增速遠低于營收增速可以看出,央企的外部經營環境還是很困難的。過去央企業績增長主要都是靠做大來實現的,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一些內部問題難以暴露出來,也沒有緊迫感去提升。
“面對嚴峻的國內外市場環境,相對于民營企業,央企在行業壟斷、政策和資金支持上有先天的優勢,但‘成本’問題是央企揮之不去的痛。”霍肖樺說。
正如國資委副主任邵寧所說:“經濟高漲時期,成本問題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而在經濟緊縮時期,成本問題是關乎企業生死的問題。”在今年國資委給央企開的大大小小的會議或是下發的文件中,“成本”兩個字被頻繁提及。此外,降本增效、開源節流等字眼已經成為近段日子國資委逢會必講,逢文件必提的要求。
在霍肖樺看來,首先,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有效的成本控制,避免資金浪費,有助于公司渡過危機;其次,行政干預過多,效率低下,成本高企是央企一直都存在的經營管理問題,強調“成本”問題,有助于央企提升管理水平,實行精細化管理,節約管理、人工上的成本,達到利潤的提升;最后,節約成本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減少盲目投資,避免資金浪費在效率低下的項目上,有利于督促央企將資金專注于主營業務,專注于能帶給公司長期穩定發展的業務上來。
當然,央企“過冬”的關鍵在于修煉內功。對此霍肖樺建議,第一,停止盲目擴張,加強精細化管理,提升經營管理水平,達到內部人員、組織結構、薪酬體制的優化;第二,加強主營業務的開發,做精做細主營業務,從各種方面提升主營業務效率,提升行業競爭力;第三,減少盲目投資,短期投資,做好投資項目效益分析,避免投資低效項目,造成資金浪費。同時,及時退出低效率的項目節約成本,留存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歐洲不會存在“雷曼時刻”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