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不會存在“雷曼時刻”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6月28日,歐盟峰會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將討論如何真正結束歐債危機。而在會議之前,著名金融投機家索羅斯拋出他的解決方案:建立歐洲財政管理局、減債基金和歐洲債券。簡單描述一下索羅斯的…
6月28日,歐盟峰會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將討論如何真正結束歐債危機。而在會議之前,著名金融投機家索羅斯拋出他的解決方案:“建立歐洲財政管理局、減債基金和歐洲債券”。簡單描述一下索羅斯的思路:從歐洲央行主導的買入各國國債的模式中走出來,用財政聯合的方式,發行歐洲債券,給歐洲問題銀行提供支持,減債基金則給希臘這樣的國家減免“實際上無法償還”的債務。
在歐元區很多國家“債臺高筑”情況下,能談的上有財政能力和財政聲譽的無非就是德國。因為歐洲債券有德國財政聲譽的“納入”,可以順暢地發行出去。而作為聯合財政代表的歐洲財政管理局則拿著發歐洲債券的錢去收購那些問題國家的國債,使得這些國家的收購后的債務量降到一個名義上的水平。按照索羅斯的想法,如果哪個國家履行承諾不給力,那么就進行懲罰。——當然,我們并不知道怎么懲罰?難道是甩賣這些國債的國債,從而迫使這些“承諾不給力”的國家有顧忌?如果是這樣的話,歐洲財政管理局也很慘,因為這意味著它的資產方面也是嚴重受損的。
德國總理默克爾已經說得很清楚,“在我有生之年,不會允許歐元債券”。因為她很清楚,這種方式是直接搶走德國納稅人的真金白銀,跟歐洲央行的購買債券救援是不同的。德國的銀行業是歐洲最大的債主,持有7000多億歐元的債券,歐洲央行買債券,相當于給德國債主慢慢還錢。現在,如果德國人將自己的財政聲譽貢獻出來,從盡量回收債權變成了盡量埋單,這是德國人肯定不樂意的。正是考慮到德國抵押自己的財政聲譽,評級機構Egan-Jones將德國信用評級下調。
我們非常奇怪,所有人都從債務國方面考慮問題,并且預測會存在一個歐洲的“雷曼時刻”,即問題糟糕到令人膽寒,最終德國人會被迫出手。他們似乎忘記了德國人的感受,德國的民主政治壓力,以及德國的經驗。
在上世紀90年代兩德統一之后,德國陷入了與希臘、西班牙類似的窘境。失業率高居不下(1998年東德失業率19.2%、西德失業率則是11%),過去西德聞名的是萊茵模式,是一種“強硬工會和高福利”高度糾結的體制,原本就是赤字加高福利。由于援建東德,財政赤字更是惡化,競爭力下降。德國人進行了艱苦的改革,以右翼路線的經濟自由,調整了勞資關系,削減了薪酬,改革了勞動力市場。同時,艱苦的開支緊縮,提升競爭力,來逐步達到了經濟的優化和赤字的減少。也就是現在給希臘和愛爾蘭的這套“方法論”是卓有成效的,德國人自己品嘗過過去的艱苦和現在的甘甜。但現在,索羅斯、克魯格曼之流總是認為這種方法論是錯誤的,認為不需通過艱苦的改革就可以達到化解危機的效果。
從這個意義上,應當理解默克爾放出如此“硬話”的心情。德國既然可以做到,其他歐洲國家沒有做不到的理由。但是整個歐洲已經顛倒黑白,他們構建了種種謊言,比如歐元最大的好處其實是給了德國;德國“榨取”了歐洲各國的進口需求;德國故意放貸給歐洲各國好控制他們。我們也可以反過來說,這些笨豬國利用歐元區揮霍無度,這些笨豬國享受了德國的物美價廉商品,這些笨豬國利用德國人的資本。
德國民眾普遍都很氣憤。美國有“雷曼時刻”,前提是美國是一個國家整體,歐洲不是國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民主政治壓力。我們看到的都是要求“德國應該如何如何”,譴責“德國不作為不行動”,但是,我們很擔憂一種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情況,即德國人真的厭倦了。他們民主政治會選出比默克爾更“硬”的政治家。
德國不會搭理任何財政埋單,歐洲央行還是減緩歐債危機壓力的主角。7月5日也許歐洲央行會將利率降到零的位置,并增加購買歐債的力度。但是,讓德國就范的企圖必然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