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投資無擔保債大亮“綠燈”
來源:上海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保監會前日一則《關于保險資金運用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引發市場對于保險資金投資放開的無限遐想。新政為險資投資無擔保債大亮綠燈,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由于內部評級等限制,短期內對債市的…
保監會前日一則《關于保險資金運用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引發市場對于保險資金投資放開的無限遐想。新政為險資投資無擔保債大亮“綠燈”,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由于內部評級等限制,短期內對債市的利好有限。
另外,關于《通知》中提到的“適當調整保險資金運用的投資比例”,多位業內人士透露,主要涉及的是對保險資金固定收益類(主要為無擔保債和債權計劃)投資比例的調整。不久之后,或將會出臺相關細則。
放開二級市場無擔保債
長久以來,債市一直是保險資金的投資重點,并占據著保險資金運用的最大比例,但僅局限于可擔保品種。無擔保債券品種因被設置多個投資門檻(如要求托管、公開招標發行、信用級別在AA級以上),而被業內視為“有名無實”。
放開二級市場的無擔保債,可以說是此次調整的一大亮點。根據通知,今后,保險機構可以投資以簿記建檔方式公開發行的已上市交易的無擔保企業債、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和商業銀行發行的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等債券。
“這相當于放開了無擔保債中80%的份額,意味著保險資金今后可以正式購買中期票據等熱門品種。”一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債券投資經理感慨道。
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保險機構都可染指。與多家中小保險公司投資部人士交流下來發現,由于保監會對于進軍無擔保債有“設立專門的信用評級部門、一定數量的信用評級人員及從業資歷”等硬件指標,短時間內因難以達標將無法參與無擔保債投資。
與此同時,對于大型保險公司而言,也并非對所有無擔保債都有興趣。一家大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債券業務人士說,“公司內部本身就對無擔保債設置了評級要求,即使有些符合監管要求的無擔保投資品種,也未必能過得了我們內部評級這關。因此,我們認為,此次放開無擔保債所帶產生的行業意義遠大于實際影響。”
對債市短期影響有限
目前,銀行間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以短融、中票為主)均為簿記建檔方式發行,且九成以上為無擔保品種。企業債、公司債除個別超AAA級外,也幾乎全部采用簿記建檔發行。僅此這一點來看,放開險資投資無擔保債,可謂意義深遠。
然而,記者采訪的一些市場人士卻有另一番解讀。國泰君安研究所債券分析師黃紀亮分析說,此次向險資放開二級市場的無擔保債,對市場短期的利好影響較為有限。“雖然對中票需求會增加,但從正式公告到各保險機構真正執行還需一段時間,配置相關債券和公司內部評級配套還相對滯后,因此能有多少新增資金入市還需觀察。”
債權投資計劃核準流程簡化
除放開無擔保債之外,債權投資計劃核準流程的簡化,也將使相關保險機構大為受益。“如果以前發行過的債權計劃,今后發行同類產品只要事后報告即可,大大縮短了發行核準流程。”多位保險機構投資經理告訴記者,隨著這幾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加碼,保險機構發行債權投資計劃的熱情與日俱增。相比其他固收投資品種,債權計劃的特點是:收益穩定、波動性小,符合保險資金(尤其是壽險資金)期限長的特點,可以和保險資金的久期相匹配。
事實上,早在2011年,保監會就多次召集主流保險機構負責人閉門討論“保險資金固定收益類投資比例調整計劃”。一位曾參與多次討論的某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之前多次討論的內容來看,除放開無擔保債、簡化債權計劃核準流程之外,保監會還將針對不同債券品種的投資比例做出靈活的比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