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稅將成稅制改革重點
來源:上海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央將進一步加大對地方的輸血力度。記者獲悉,今年中央對地方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規模或將突破4.4萬億元,繼續保持高增速。對于目前地方財政面臨的困局,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研究所主任曾康華…
中央將進一步加大對地方的“輸血”力度。記者獲悉,今年中央對地方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規模或將突破4.4萬億元,繼續保持高增速。
對于目前地方財政面臨的困局,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研究所主任曾康華表示,“土地財政”之路越走越窄,對此,國家已給出未來解決思路,“十二五”規劃中提出適當賦予地方稅收管理權限、調整財政體制和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正是為地方擺脫土地財政而提出的解決路徑。
在稅收體制改革方面,專家表示,目前擬開征的新稅種中,包括資源稅、環境稅和房產稅等都屬于地方稅范圍,未來將按照逐步增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的方向,加大分稅制中地方稅收的比重。
將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
中國社科院有關專家表示,當前專項轉移支付內容龐雜,項目設置交叉重復,資金使用分散,部分項目設計與地方實際需要脫節。此外,地方往往不能滿足專項轉移支付的配套要求,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了地方可支配財力。
根據財政部統計,2011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支出共完成39900億元,增長23.4%,增速比2010年高出10個百分點。而根據此前的預算安排,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約占46%,占比較前年提高5個百分點。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近日指出,2012年要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清理歸并部分專項轉移支付項目,進一步均衡省以下財力分配。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指出,今后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不應僅僅依靠目前臨時性的規定,除了《預算法》外,未來還需要對轉移支付進行立法,以減少轉移支付的隨意性,保證一般性轉移支付的規模,使其成為一項制度。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室主任楊志勇(微博)表示,從國際經驗來看,各國也往往有相對獨立的專門財政撥款委員會,負責財政轉移支付公式的確定和調整。未來中國也可成立專門的機構以提高財政轉移支付的效率,保證地方財力健康發展。
除此之外,一些地區目前也開始新的嘗試,試圖通過調整財政體制擺脫財力對土地的依賴。據了解,面臨未來土地財政萎縮的狀況,上海財政局近日發布的《上海市財政改革和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適當提高與服務業和制造業發展密切相關的稅種收入中區縣財政的分享比例,適當降低與土地、房產直接相關的稅種收入中區縣財政的分享比例;調整優化土地出讓金收入和農業土地開發資金分配辦法。
《規劃》還明確,今后要將原屬市級集中征管企業的部分財政收入分享給區縣。上海方面表示,此舉是為了進一步從財政體制上引導區縣根據區域發展功能定位,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減少對房地產發展的依賴,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未來將賦予地方適當稅權
除了財政體制的調整外,近年來稅制改革上的一些探索,也都有增加地方財力的考慮。專家表示,今年重點改革的幾個稅種如資源稅、環境稅和房產稅等,都屬于地方稅種。其中資源稅擴大征稅范圍、由從量計征變成從價計征和部分地區對居民自有住房開征房產稅的改革都屬于“增稅”范圍。
楊志勇表示,當前正研究開征的環境保護稅,其實質也是費改稅,即將目前征收的各種環境保護收費改為獨立征收的環境保護稅,未來還將保留地方稅種的性質。上述稅收改革都可對培養未來地方財源有不小貢獻。
謝旭人此前還提出,“十二五”期間要適當賦予省級稅收管理權限。專家建議,未來中國可采取“基本集中、適度放權”的模式,賦予省級政府對地方稅種的適當稅收立法權和管理權。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院長湯貢亮表示,未來放權可分兩步走,一是賦予省級人大立法征收區域性地方稅種的權限,但應經過全國人大依法審查批準;二是擴大省級人大的稅政管理權,以地方稅為重點,允許省級人大立法機關有更多開征、停征、稅目、稅率和減免稅等管理權限。
對于目前地方財政面臨的困局,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研究所主任曾康華表示,“土地財政”之路越走越窄,對此,國家已給出未來解決思路,“十二五”規劃中提出適當賦予地方稅收管理權限、調整財政體制和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正是為地方擺脫土地財政而提出的解決路徑。
在稅收體制改革方面,專家表示,目前擬開征的新稅種中,包括資源稅、環境稅和房產稅等都屬于地方稅范圍,未來將按照逐步增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的方向,加大分稅制中地方稅收的比重。
將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
中國社科院有關專家表示,當前專項轉移支付內容龐雜,項目設置交叉重復,資金使用分散,部分項目設計與地方實際需要脫節。此外,地方往往不能滿足專項轉移支付的配套要求,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了地方可支配財力。
根據財政部統計,2011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支出共完成39900億元,增長23.4%,增速比2010年高出10個百分點。而根據此前的預算安排,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約占46%,占比較前年提高5個百分點。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近日指出,2012年要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清理歸并部分專項轉移支付項目,進一步均衡省以下財力分配。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指出,今后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不應僅僅依靠目前臨時性的規定,除了《預算法》外,未來還需要對轉移支付進行立法,以減少轉移支付的隨意性,保證一般性轉移支付的規模,使其成為一項制度。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室主任楊志勇(微博)表示,從國際經驗來看,各國也往往有相對獨立的專門財政撥款委員會,負責財政轉移支付公式的確定和調整。未來中國也可成立專門的機構以提高財政轉移支付的效率,保證地方財力健康發展。
除此之外,一些地區目前也開始新的嘗試,試圖通過調整財政體制擺脫財力對土地的依賴。據了解,面臨未來土地財政萎縮的狀況,上海財政局近日發布的《上海市財政改革和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適當提高與服務業和制造業發展密切相關的稅種收入中區縣財政的分享比例,適當降低與土地、房產直接相關的稅種收入中區縣財政的分享比例;調整優化土地出讓金收入和農業土地開發資金分配辦法。
《規劃》還明確,今后要將原屬市級集中征管企業的部分財政收入分享給區縣。上海方面表示,此舉是為了進一步從財政體制上引導區縣根據區域發展功能定位,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減少對房地產發展的依賴,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未來將賦予地方適當稅權
除了財政體制的調整外,近年來稅制改革上的一些探索,也都有增加地方財力的考慮。專家表示,今年重點改革的幾個稅種如資源稅、環境稅和房產稅等,都屬于地方稅種。其中資源稅擴大征稅范圍、由從量計征變成從價計征和部分地區對居民自有住房開征房產稅的改革都屬于“增稅”范圍。
楊志勇表示,當前正研究開征的環境保護稅,其實質也是費改稅,即將目前征收的各種環境保護收費改為獨立征收的環境保護稅,未來還將保留地方稅種的性質。上述稅收改革都可對培養未來地方財源有不小貢獻。
謝旭人此前還提出,“十二五”期間要適當賦予省級稅收管理權限。專家建議,未來中國可采取“基本集中、適度放權”的模式,賦予省級政府對地方稅種的適當稅收立法權和管理權。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院長湯貢亮表示,未來放權可分兩步走,一是賦予省級人大立法征收區域性地方稅種的權限,但應經過全國人大依法審查批準;二是擴大省級人大的稅政管理權,以地方稅為重點,允許省級人大立法機關有更多開征、停征、稅目、稅率和減免稅等管理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