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未來5年將成全球前三大貨幣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經濟結構轉型和再增長依然是當前全球經濟熱議的話題。北京時間周四,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創院主席馮國經在第二屆“亞洲-全球對話”論壇上表示,在經濟力量重新調整、人口轉變、城市化及環境問…
經濟結構轉型和再增長依然是當前全球經濟熱議的話題。北京時間周四,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創院主席馮國經在第二屆“亞洲-全球對話”論壇上表示,在經濟力量重新調整、人口轉變、城市化及環境問題的多重影響下,亞洲需要重新考量對增長、就業及可持續發展的傳統態度。
“我們現在正就將來如何促進就業、機遇和增長等重要議題做出討論。”馮國經說。今年的會議延續去年5月首屆“亞洲-全球對話”的議題,包括全球價值鏈、亞洲新金融架構、演變中的中印增長模式及亞洲可持續發展,探討亞洲在全球新經濟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
匯豐控股行政總裁歐智華在致辭時表示,現在中國在全球的話語權與經濟實力并不相符,剛剛過去的三中全會提出鼓勵私人企業參與資本市場等改革,這將有助提高中國在全球的地位,而中國地位的提升,與人民幣的發展密切相關。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最新資料顯示,人民幣在10月已超越歐元,成為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常用貿易融資貨幣。歐智華在會上稱,人民幣在未來5年將成為第二或第三大主要貨幣,預計未來政府在發展人民幣過程中,會建立安全網絡,允許人民幣實現平穩升值,而人民幣也不只會成為全球貿易中的交易貨幣,也可以推廣成為全球各央行的儲備貨幣之一。
高盛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兼首席策略師哈繼銘在會上表示,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未來應該專注成為對外貿易的重要角色,特別是在亞洲區內擔任重要角色。但內地資本賬尚未完全開放,利率管制嚴謹,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吸引投資者長期持有。同時,人民幣必須與美元創造差異化,應該有一套自己的貨幣政策,才可使人民幣最終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
匯豐亞太區環球貿易及融資業務部區域主管鄺志文認為,盡管現在使用人民幣作結算的貿易量持續上升,但人民幣貿易融資仍然很弱,主要由于內地中小企業缺乏相關投資知識,加上受當地法律規定的限制,更降低了中小企業使用人民幣貿易融資的頻率;與之截然不同的是,大型企業則比較多地利用了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及對沖。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件大事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