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輸不起的歐元保衛戰
來源:中國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11年歐債風暴席卷歐洲,評級機構對歐元區成員國主權信用評級的警報長鳴,降級之風在年底愈加猛烈,被警告和降級的對象已由希臘等外圍成員國步步逼近歐元區心臟。歐債危機的迅猛蔓延對歐洲實…
2011年歐債風暴席卷歐洲,評級機構對歐元區成員國主權信用評級的警報長鳴,降級之風在年底愈加猛烈,被警告和降級的對象已由希臘等外圍成員國步步逼近歐元區“心臟”。歐債危機的迅猛蔓延對歐洲實體經濟復蘇造成嚴重拖累,多家機構預計,2012年歐元區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甚至重返衰退。
為避免歐元體系崩潰,2011年歐盟乃至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國領導人頻繁會晤,謀求危機應對之策。歐盟27國中除英國外的26國最終同意締結政府間財政政策新條約,但市場對新約仍存質疑。
1999年,當歐元作為第一個超主權貨幣誕生時,曾被盛贊為凝聚了歐洲大陸千年歷史的光榮與夢想。到了2012年,歐盟為應對歐債危機所進行的歐元保衛戰勢將左右歐洲乃至全球經濟命運。一方面,財政新約已為歐元區未來發展指明方向,歐元區向財政聯盟邁進的道路不可逆轉。如果歐元區在經歷痛苦的改革、整合和博弈后,向著財政統一、經濟融合的大方向邁進,則有望徹底根治歐債危機,并在此過程中實現精英化蛻變;另一方面,假如歐債危機繼續惡化,歐洲恐將迎來“失去的十年”,并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頭號殺手”。
歐元區恐迎來“失去的十年”
截至12月底,歐元區成員國主權信用、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歐洲銀行業系列評級以及歐盟評級基本已被三大評級機構“一網打盡”,假如歐債危機繼續得不到遏制,2012年第一季度,歐洲將面臨大面積降級風險,這勢必加劇歐債危機對歐洲市場和經濟的負面影響。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警告,主權債務危機、經濟增長緩慢和銀行業資金匱乏三座大山壓頂,2012年歐元區經濟將駛入“非常危險”的一年。
據市場研究機構MarkitEconomics最新數據,歐元區11月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47.5,連續第三個月萎縮;歐元區11月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終值為47.0,不及預期值47.2。數據進一步證明,歐元區經濟萎縮的風險加劇。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威廉姆森認為,歐元區第四季度經濟將萎縮約0.6%。其中,意大利經濟下滑情況可能最為嚴重,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將下滑1%。法國GDP可能下降0.5%,德國經濟今后幾個月也可能下滑。
美銀美林首席經濟學家哈里斯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明年歐洲有50%的幾率陷入輕度衰退,陷入2%以上嚴重衰退的幾率高達40%。高盛預計,2012年歐元區經濟將下滑0.8%。高盛全球經濟、商品和策略研究高級分析師凱文·戴利認為,隨著歲末年初可能發生的經濟衰退,歐元區將陷入長期的經濟疲軟期,自2009年起,歐元區恐將經歷“失去的十年”。
救助機制欲挽狂瀾
歐盟27國中除英國外的26國最終同意締結政府間財政政策新條約,新協議主要將包含以下內容:將政府預算平衡寫入成員國憲法,歐洲法院有權監督和裁決各國對預算規則的執行情況;進入“超額赤字程序”的成員國須自愿接受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的制裁;成員國超過歐盟委員會設定的3%的赤字上限,將自動進入制裁程序;債務比率超過60%的國家,須依據財政新規制定債務削減指標。
此外,此次締約峰會決定強化歐債危機救助工具。具體而言,歐盟將迅速對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進行杠桿化操作;在2012年7月前啟動歐洲穩定機制(ESM),EFSF將繼續發揮作用,直到2013年中;確保EFSF/ESM的總有效放貸能力維持在5000億歐元,并在2012年3月重新評估這一規模是否適當;在10日內確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供最多2000億歐元雙邊貸款,以確保IMF擁有充足資源應對危機。
財政新約雖被視為歐洲國家朝向財政聯盟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但市場對新約的參與國、資金來源等諸多關鍵問題仍存質疑。
首先,歐盟27國并未就修改歐盟條約達成統一,由于英國反對,剩余26國被迫另立新約。這反映出歐盟內部對危機應對措施的尖銳矛盾,以及推動財政統一的政治難度。此外,歐盟各國并未簽署任何書面文件,僅對締結財政新約達成口頭一致,最終能有多少國家參加猶未可知。其次,歐盟決定,EFSF和ESM總貸款規模達5000億歐元,另向IMF增資2000億歐元以應對危機。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是:錢從哪里來?歐盟峰會也未就各國確切的出資額達成一致。第三,歐洲央行被視為歐元區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市場希望在歐盟締結財政新約后,歐央行能加大債券購買力度。然而該行行長德拉吉告誡市場不要妄自揣測央行會否擴大購債規模。第四,歐盟峰會沒能出臺解決經濟增長滯緩的方案。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中外專家普遍認為,歐元區的核心問題是經濟增長乏力,只有經濟恢復增長,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眼前危機和未來潛在危機。
哈里斯和紅杉資本首席投資官埃里克·烏平均認為,假如歐盟繼續拿不出徹底解決方案,將嚴重侵蝕市場信心。此外,多國財政緊縮政策開始實施,銀行信貸一步步收緊,歐洲經濟可能走向嚴重的衰退。歐洲需要加大刺激政策出臺的速度和力度,歐洲央行必須更加強力地介入到對抗歐債危機的第一線。
愛爾蘭經濟學家、都柏林大學奎恩商學院教授卡赫·布魯哈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歐元區不盡快解決歐債危機,歐洲經濟增長將受到嚴重影響。不過,歐元崩潰的說法并不成立,“我們已不可能退回到使用其他貨幣的時代,這是不現實的”。
財政聯盟大勢所趨
盡管歐盟未能以修改條約的徹底方式實現更為緊密的財政聯盟,但以德國和法國為代表的歐元區核心成員國反復強調,歐洲向財政聯盟邁進的道路不能改變。
分析人士認為,在德法等國的大力倡導下,2012年歐元區在經歷痛苦的改革、整合和博弈后,將向著財政統一、經濟融合的大方向邁進;另一方面,不排除歐元區外圍成員國發生主權違約、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在此過程中,歐元區有望實現精英化蛻變。
首先,歐盟財政新約已為歐元區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即統一財政政策,加強經濟融合。這是根治歐元貨幣體系與生俱來的弊病、徹底解決歐債危機的唯一選擇。然而統一財政將涉及復雜浩繁的工作,將是一個馬拉松式的進程,但歐元區核心成員國謀求統一財政聯盟的堅決立場將難以撼動。
其次,希臘等歐元區外圍成員國國內被嚴苛的財政緊縮扼緊咽喉,對外背負巨額債務,經濟前景黯淡,同時被融資市場排斥在外,實已難覓“起死回生”靈藥,與核心成員國經濟實力的差距日益擴大,難以跟上歐元區整體發展的步伐,退出歐元區不是沒有可能。歐元區在統一財政政策的同時,也必將嚴格加入歐元區的條件,并強化對違反財政紀律成員國的懲罰措施,并設置成員國退出機制,從而使歐元體系更加完善。
延伸閱讀
- 上一篇:上海炒房客掛牌數量激增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