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2億地方債周五登場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看似超出預期,卻又在意料之中。繼上周上海地方債與廣東地方債雙雙大捷之后,昨日招標的浙江地方債同樣獲得了熱捧,其中標利率再度創下新低,地方債與國債的利率倒掛進一步加劇。作為地方自行…
看似超出預期,卻又在意料之中。繼上周上海地方債與廣東地方債雙雙“大捷”之后,昨日招標的浙江地方債同樣獲得了熱捧,其中標利率再度創下新低,地方債與國債的利率倒掛進一步加劇。
作為地方自行發債試點的收官之役,深圳地方債已經確定于本周五登場,規模為22億元。
利率較國債低16個基點
浙江省財政廳本周一公布,昨日稍早招標發行的3年期地方債中標利率3.01%,同時發行的5年期品種中標利率3.24%,均低于上海債與廣東債票面利率。上周二招標的上海債3年期中標利率3.10%,5年期中標利率3.30%;上周五招標的廣東債3年期中標利率3.08%,5年期中標利率3.29%。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數據顯示,截至昨日收盤,銀行間固定利率國債3年期到期收益率為3.1681%,5年期到期收益率為3.3959%。這意味著,浙江債與相應期限國債收益率均倒掛約16個基點,而近日資金面趨緊與債市盤整并未能改變這一趨勢。據交易員透露,浙江債3年期與5年期品種分別獲得了3.8倍和3.7倍的認購,稍好于上海債,但不及廣東債超過6倍的認購。
浙江省財政廳副廳長朱忠明透露,截至去年末,浙江省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是43.2%,低于國際上100%的安全標準。
七銀行“保駕”
截至目前,地方自行發債試點的票面利率無一不低于國債收益率。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記者指出,與上海債、廣東債招標相同的是,在強勢的發行考核之下,為了維護和加強與地方政府的關系,承銷機構出于利益考量,傾向于以低利率參與投標。
在此次地方自行發債試點中,四個試點省市均出臺了針對承銷商的考核規則,將承銷商的投標情況與后續合作機會聯系起來,承銷“不力”的金融機構可能喪失未來的政府債券承銷資格。
據了解,為了降低融資成本,浙江省財政廳選定了由19家金融機構組成的承銷團,其中主承銷商為招商銀行、杭州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中信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達到了7家,為四個試點省市之最。
根據浙江省財政廳規定,主承銷商在2011年浙江省政府債券發行招投標中,未達到最低投標量或最低承銷量的,今后5年內不得成為浙江省政府債券主承銷商;承銷量為零的,取消2011年浙江省政府債券主承銷商資格。
“隨著今年四省市試點逐步推進,預計明年地方自主發債可能鋪開,面對融資需求旺盛的各地政府,承銷商無疑希望分食這塊投行業務的大蛋糕。這也許能部分解釋地方政府自主發債利率走出獨立行情的原因。”一位政策性銀行資深交易員指出。
自行發債試點月底收官
從10月20日財政部宣布地方自行發債試點獲批,在不到一個半月時間里,2011年地方自行發債試點即將宣告結束。深圳市財政委員會昨日公告稱,深圳地方債將于11月25日招標,28日開始發行并計息,30日發行結束。
據披露,深圳地方債計劃發行22億元,其中3年期與5年期品種各占一半。該債券的招標程序、定價機制均與其他三個試點省市相同,發行考核亦如出一轍。
深圳市財政委員會此前公布,深圳地方債承銷團由10家銀行組成,其中國開行、工行和建行為主承銷商。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