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歐元之父”蒙代爾: 現在投資歐洲并不是最佳時機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薩科齊于10月9日就希臘救助問題在柏林進行會談。
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薩科齊于10月9日就希臘救助問題在柏林進行會談。
這已經是兩國領導人20個月以來第八次的直接會談。在希臘違約風險加劇的時刻,德法兩國再一次在救助問題上出現了分歧。默克爾強調要為投資人認定必然會發生的希臘違約做好準備, 而薩科齊則不愿在讓希臘破產上下賭注,那樣法國的銀行將損失最大。
“當下歐洲最緊迫的議題莫過于默克爾和薩科齊就救助希臘具體規模上達成一致,事實上德國已經通過的EFSF規模還應該繼續擴大。”諾貝爾經濟學家蒙代爾告訴記者。
有“歐元之父”之稱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蒙代爾,早在1961年的論文中即提出“最優貨幣區域”問題,并在1960年代為歐元區的成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蒙代爾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強調,債務危機并非貨幣危機,歐元區調整財政赤字后將走出危機。蒙代爾說,此次債務危機暴露了歐元區至今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和財政監管部門這一制度性矛盾;“通過這次危機可以看出,如果沒有授權的歐洲財政政策當局來指導整個歐洲的財政、經濟,歐元區只能進一步深陷債務危機,最終導致歐元崩潰”。
同時,蒙代爾說,現在投資歐洲或許并不是最佳時機。“我認為中國投資亞洲、非洲和南美,是比歐洲更好的選擇。”
歐洲沒有太多選擇
《21世紀》:希臘以及其他債務國家問題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蒙代爾:希臘的問題主要在于其償付能力無法支付其高額的福利以及公共財政支出。其他債務國家如葡萄牙等也效仿德國這樣財力充足的國家實行養老金和福利計劃,這使他們的支出大大超出了國家可以承擔的范圍。這是最根本的原因。
希臘以前發行本幣計價的債券是希臘自己的問題,而現在因其債券為歐元計價,則成了整個歐洲的問題。
事實上,就單個國家來講,如果你允許國家繼續制造債務,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問題。意大利國債的利率已經升值8%,之后還可能繼續升至20%或更高,那么意大利將會很快破產。
當個人、公司、銀行、政府出現財務困難時,首先要做的是及時調整,即先達到預算平衡,再實現預算盈余,逐漸恢復以規避破產。
《21世紀》:希臘財政報告顯示,今年的赤字仍然不能完成既定減少的計劃,針對希臘以及歐洲其他國家仍然可能發生的違約風險,歐洲的下一步是什么?
蒙代爾:理論上來講,歐洲是可以讓希臘違約的,將會對其他的債務國家如葡萄牙起到警示作用。然而,由于希臘加入歐盟區之后,法國等很多國家的銀行都購買了大量希臘債務,這讓希臘的債務問題和整個歐洲銀行問題聯系在一起。如果希臘的違約造成整個歐洲金融業的震蕩和大規模違約,會造成更重大的影響。
另外,希臘的債券總量和整個的經濟規模是幾個有債務問題國家中最小的,意大利、西班牙各是希臘的6倍和4倍,如果歐盟不在這個有可能有資金、資源救助的時候救助,引起更大范圍的違約將更難以控制。
因此,除了救助希臘,現在歐洲并沒有太多的選擇。首先要做的是對希臘、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深陷債務危機的國家進行強有力的救助。最緊要的是薩科齊和默克爾要進一步就救助希臘問題達成一致。第二步要做的是把救助歐洲的機構制度化,給予EFSF和IMF這樣的機構更多的權力。
并未擴展到歐元本身的危機
《21世紀》:有人認為財政失衡導致的債務危機是歐元瓦解的前兆,這次危機是否會引發整個歐元區的崩潰?
蒙代爾:現在的歐元區危機仍然控制在債務危機的范圍內,并未擴展到歐元本身的危機。如果各國的債務危機在救助方案的支持下能夠平
穩化解,國家自身進行長期財政調整,歐元的前景還是可以看好的。
顯然,廢除歐元區是很短視的,它所制造的統一市場對歐洲的國際影響力有巨大的提振作用,另外也有利于平衡美元,但我們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歐洲國家財政平衡的問題。
《21世紀》:事實上,歐盟《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穩定與增長公約》對于歐盟成員國財政赤字的問題已作出規定,為什么缺乏有效的執行力?
蒙代爾:事實上,每個人在歐元創立之初都意識到這個問題,統一的貨幣政策需要平衡的財政狀況,因此出臺了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由于其缺乏強制性,條款未能有效執行,即便經濟狀況最好的德國赤字比例也沒有達到《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要求。
《21世紀》:從危機中可以看到怎么樣的教訓?歐元區是否有其自身的制度缺陷?
蒙代爾: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狀況是每個國家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而進行決策,而非整個歐元區的長遠利益。他們的行為像小孩子,無法信任。就像在一個家庭里,大家共用一個信用卡,其中一個成員不停的消費,制造大量債務,解決的方案只能是限制他的財權。既然他們無法保證為自己負責,這時一個強大的歐盟財政機構應該出現,對亂花錢說不,并制定區域的財政計劃,保證財政平衡。
這次債務危機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強大的歐元區財政機構的必要性,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歐洲財政當局與各國的財政部門共同承擔穩定歐元區財政的責任。
如果沒有授權的歐洲財政政策當局來指導整個歐洲的財政、經濟,歐元區只能進一步深陷債務危機,最終導致歐元崩潰。
比投資歐洲更好的選擇
《21世紀》:歐債危機背景下,現在是否是中國投資歐洲的好機會?
蒙代爾:在現在的歐債背景下,除去德國的主權債務等少數,歐洲的債券整體來看都有很高的風險,中國不應該考慮進行這方面的投資。另外,歐洲的資產價格實際上并不低,加上經濟前景不明,現在投資歐洲或許并不是最佳時機。
我認為中國投資亞洲、非洲和南美,是比歐洲更好的選擇。
《21世紀》:適逢中國入世10周年,中國出口的增長對國際金融有什么樣的影響?
蒙代爾:中國過去15年制造業和出口的發展給中國帶來增長的同時可以說是影響了全球的復蘇。回顧歷史可以看出,制造業在經濟增長中的地位,而現在美國和歐洲很多國家的制造業占GDP的比例已經非常低,這制約了他們的經濟復蘇。歷史上一個國家的興起總伴隨著其他國家的衰落與權力的轉移。日本1950年制造和出口的發展使英國的出口和制造大幅度下降。如果整個世界經濟在發展,則國家興起和權力轉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而現在全球經濟停滯。中國崛起會迎來貿易保護主義,如美國最近投票中國匯率的制裁。中國的崛起有利于自身以及消費者,而對原有的經濟體以及如金磚四國等新興國家形成競爭的態勢。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這已經是兩國領導人20個月以來第八次的直接會談。在希臘違約風險加劇的時刻,德法兩國再一次在救助問題上出現了分歧。默克爾強調要為投資人認定必然會發生的希臘違約做好準備, 而薩科齊則不愿在讓希臘破產上下賭注,那樣法國的銀行將損失最大。
“當下歐洲最緊迫的議題莫過于默克爾和薩科齊就救助希臘具體規模上達成一致,事實上德國已經通過的EFSF規模還應該繼續擴大。”諾貝爾經濟學家蒙代爾告訴記者。
有“歐元之父”之稱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蒙代爾,早在1961年的論文中即提出“最優貨幣區域”問題,并在1960年代為歐元區的成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蒙代爾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強調,債務危機并非貨幣危機,歐元區調整財政赤字后將走出危機。蒙代爾說,此次債務危機暴露了歐元區至今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和財政監管部門這一制度性矛盾;“通過這次危機可以看出,如果沒有授權的歐洲財政政策當局來指導整個歐洲的財政、經濟,歐元區只能進一步深陷債務危機,最終導致歐元崩潰”。
同時,蒙代爾說,現在投資歐洲或許并不是最佳時機。“我認為中國投資亞洲、非洲和南美,是比歐洲更好的選擇。”
歐洲沒有太多選擇
《21世紀》:希臘以及其他債務國家問題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蒙代爾:希臘的問題主要在于其償付能力無法支付其高額的福利以及公共財政支出。其他債務國家如葡萄牙等也效仿德國這樣財力充足的國家實行養老金和福利計劃,這使他們的支出大大超出了國家可以承擔的范圍。這是最根本的原因。
希臘以前發行本幣計價的債券是希臘自己的問題,而現在因其債券為歐元計價,則成了整個歐洲的問題。
事實上,就單個國家來講,如果你允許國家繼續制造債務,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問題。意大利國債的利率已經升值8%,之后還可能繼續升至20%或更高,那么意大利將會很快破產。
當個人、公司、銀行、政府出現財務困難時,首先要做的是及時調整,即先達到預算平衡,再實現預算盈余,逐漸恢復以規避破產。
《21世紀》:希臘財政報告顯示,今年的赤字仍然不能完成既定減少的計劃,針對希臘以及歐洲其他國家仍然可能發生的違約風險,歐洲的下一步是什么?
蒙代爾:理論上來講,歐洲是可以讓希臘違約的,將會對其他的債務國家如葡萄牙起到警示作用。然而,由于希臘加入歐盟區之后,法國等很多國家的銀行都購買了大量希臘債務,這讓希臘的債務問題和整個歐洲銀行問題聯系在一起。如果希臘的違約造成整個歐洲金融業的震蕩和大規模違約,會造成更重大的影響。
另外,希臘的債券總量和整個的經濟規模是幾個有債務問題國家中最小的,意大利、西班牙各是希臘的6倍和4倍,如果歐盟不在這個有可能有資金、資源救助的時候救助,引起更大范圍的違約將更難以控制。
因此,除了救助希臘,現在歐洲并沒有太多的選擇。首先要做的是對希臘、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深陷債務危機的國家進行強有力的救助。最緊要的是薩科齊和默克爾要進一步就救助希臘問題達成一致。第二步要做的是把救助歐洲的機構制度化,給予EFSF和IMF這樣的機構更多的權力。
并未擴展到歐元本身的危機
《21世紀》:有人認為財政失衡導致的債務危機是歐元瓦解的前兆,這次危機是否會引發整個歐元區的崩潰?
蒙代爾:現在的歐元區危機仍然控制在債務危機的范圍內,并未擴展到歐元本身的危機。如果各國的債務危機在救助方案的支持下能夠平
穩化解,國家自身進行長期財政調整,歐元的前景還是可以看好的。
顯然,廢除歐元區是很短視的,它所制造的統一市場對歐洲的國際影響力有巨大的提振作用,另外也有利于平衡美元,但我們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歐洲國家財政平衡的問題。
《21世紀》:事實上,歐盟《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穩定與增長公約》對于歐盟成員國財政赤字的問題已作出規定,為什么缺乏有效的執行力?
蒙代爾:事實上,每個人在歐元創立之初都意識到這個問題,統一的貨幣政策需要平衡的財政狀況,因此出臺了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由于其缺乏強制性,條款未能有效執行,即便經濟狀況最好的德國赤字比例也沒有達到《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要求。
《21世紀》:從危機中可以看到怎么樣的教訓?歐元區是否有其自身的制度缺陷?
蒙代爾: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狀況是每個國家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而進行決策,而非整個歐元區的長遠利益。他們的行為像小孩子,無法信任。就像在一個家庭里,大家共用一個信用卡,其中一個成員不停的消費,制造大量債務,解決的方案只能是限制他的財權。既然他們無法保證為自己負責,這時一個強大的歐盟財政機構應該出現,對亂花錢說不,并制定區域的財政計劃,保證財政平衡。
這次債務危機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強大的歐元區財政機構的必要性,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歐洲財政當局與各國的財政部門共同承擔穩定歐元區財政的責任。
如果沒有授權的歐洲財政政策當局來指導整個歐洲的財政、經濟,歐元區只能進一步深陷債務危機,最終導致歐元崩潰。
比投資歐洲更好的選擇
《21世紀》:歐債危機背景下,現在是否是中國投資歐洲的好機會?
蒙代爾:在現在的歐債背景下,除去德國的主權債務等少數,歐洲的債券整體來看都有很高的風險,中國不應該考慮進行這方面的投資。另外,歐洲的資產價格實際上并不低,加上經濟前景不明,現在投資歐洲或許并不是最佳時機。
我認為中國投資亞洲、非洲和南美,是比歐洲更好的選擇。
《21世紀》:適逢中國入世10周年,中國出口的增長對國際金融有什么樣的影響?
蒙代爾:中國過去15年制造業和出口的發展給中國帶來增長的同時可以說是影響了全球的復蘇。回顧歷史可以看出,制造業在經濟增長中的地位,而現在美國和歐洲很多國家的制造業占GDP的比例已經非常低,這制約了他們的經濟復蘇。歷史上一個國家的興起總伴隨著其他國家的衰落與權力的轉移。日本1950年制造和出口的發展使英國的出口和制造大幅度下降。如果整個世界經濟在發展,則國家興起和權力轉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而現在全球經濟停滯。中國崛起會迎來貿易保護主義,如美國最近投票中國匯率的制裁。中國的崛起有利于自身以及消費者,而對原有的經濟體以及如金磚四國等新興國家形成競爭的態勢。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占領華爾街:“美麗的抗議”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