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全球經濟正“二次探底” 中國需加快經濟轉型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全球經濟正步入溫和的“二次探底”的過程中,中國經濟要走出困局,重點要推進結構轉型,尋找技術創新的突破口。”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研究員巴曙松在18日出席中國德…
“在全球經濟正步入溫和的“二次探底”的過程中,中國經濟要走出困局,重點要推進結構轉型,尋找技術創新的突破口。”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研究員巴曙松在18日出席中國德州資本交易大會資本市場發展論壇時做如上表示。
巴曙松認為,即使僅僅從金融市場的反應來看,這次危機也可以說是一場新的危機,如果說2008年底的危機是次貸危機,那么當前的危機可以說是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從總體趨勢看,隨著歐美債務危機的不斷惡化,全球經濟正進入一個溫和的“二次探底”階段。
他表示,全球化的迅速推進,已使得全球經濟互動的密切程度超過民眾此前的想象,因此,歐美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同時陷入弱增長和金融市場動蕩,不可避免地會對中國的經濟金融運行產生影響,應及早作出評估和預案。
巴曙松說,與2008年底次貸危機爆發時相比,中國經濟增長對外部市場的依賴程度有了明顯的降低,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今年上半年還是負值0.7,因而即使外部經濟環境繼續惡化,對中國經濟的沖擊程度也會小于2008年。其次,中國經濟轉型進程的啟動也為應對外部經濟環境的可能惡化,以及正在出現的溫和的二次探底提供了支持力量。
他說,與2008年底相比,當前房地產市場即使在嚴峻的緊縮政策調控下,依然保持了較為強勁的市場表現,這既是保障房建設的對沖力量所致,也有市場運行的慣性,這為當前經濟緊縮政策贏得了回旋余地。
巴曙松稱,總體上看中國依然保持著相當高的儲蓄率,財政狀況良好,這都為應對可能出現的外部經濟環境的惡化提供了支持。不過,由于外部二次探底的持續時間應當會比2008年底的次貸危機持續時間較長,因此,未來一段時期內全球經濟將繼續呈現弱增長,一方面會對中國出口形成壓力,同時也促使中國經濟加快經濟結構的轉型。
他認為,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與經濟轉型,為經濟增長培育新的增長動力是當務之急。在外部市場動蕩的環境下,要重點拓展內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將社會資金更多引入到實體經濟中,放松一些門檻較高行業的準入管制,為經濟增長培育新的增長點。
巴曙松建議,未來的投資政策不能再簡單的以投資為主,應在投資和消費之間找到平衡點。在當前環境下,拓展信貸之外的融資渠道、盤活現有資產是地方政府的應急選擇。包括減持上市公司股份、允許地方發債等。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