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上限“不是大問題” 全球經濟下半年將更平庸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盡管距美國債務上限調整“大限”只有幾天時間,但“末日博士”努里爾·魯比尼(Nouriel Roubini)認為這“不是一個大問題”。
盡管距美國債務上限調整“大限”只有幾天時間,但“末日博士”努里爾·魯比尼(Nouriel Roubini)認為這“不是一個大問題”。
“他們肯定會達成一致的,”魯比尼向記者表示,“要么是8月2日前達成一致,要么是"大限"之后市場恐慌信號逼著他們達成一致。”
魯比尼表示,更嚴重的問題是,美國政府過度透支公共開支而造成的經濟復蘇將不會持續到今年下半年,而全球經濟的風險點越來越多。
魯比尼是7月26日在上海參加“SAIF·CAFR金融名家講堂”時做上述表示的。他曾任白宮和美國財政部高級經濟顧問,因預言全球金融危機而被稱為“末日博士”(Dr·Doom)。
他說,華盛頓很清楚,如果美國債務部分違約,對美國的利率設定、主權評級、公營部門的借債成本以及美元儲備貨幣地位,都會有顯著影響。
即便8月2日兩黨因口舌利益之戰沒有達成奧巴馬力推的“公平妥協”,魯比尼仍然對市場在此后對國會的施壓有足夠的信心,“市場會發出恐慌信號,美國中長期利率上升,股票下跌,評級機構或債券市場的警覺者會逼著國會采取行動,后者一定會在幾天之內達成妥協。”
不是沒有先例。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政府曾提出7000億美元的拯救銀行業計劃,第一次國會投票反對。但幾分鐘后,道瓊斯指數狂跌700點。市場壓力逼迫國會在兩天后重新投票,通過了該救市法案。
魯比尼強調,“即便美國最后順利提高了債務上限,也不能解決其長期的財務問題和預算赤字。現在的關鍵是美國的政治系統能否達成一致,解決其長期財政問題。”
他認為更大的風險隱藏在全球范圍內的主權債務危機的背后。
從財政問題出發,魯比尼對美國經濟今年下半年及未來一年的走勢繼續表示悲觀:“美國經濟將繼續平庸下去”。
他認為,為了解決長期財政問題,美國政府總有一天必須削減開支和轉移支付,必須增加稅賦,這時家庭可支配收入就會減少,經濟的驅動力就會消失。
“過去幾個季度美國國內消費增長尚可,但不是因為工資的增長,而是因為家庭可支付收入受到了政府補助和減稅等刺激。”他表示,“我們通過公用領域增加的債務解決私人債務高居不下的問題,也就是把未來的增長提前透支了。”
對出現主權債務危機的歐洲國家,魯比尼認為他們的問題比美國“更為嚴重”。實際上,這些國家除了債務負擔占GDP比重居高不下外,還有一個隱含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對公共債務而言,人口老齡化實際是一個潛在的風險因素。在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會帶來社會保障、養老金及各方面的問題,未來若干年內歐洲這些國家的債務只會增加而不會減少。”
他表示,除了目前危機顯露的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外,西班牙甚至比利時、法國,都有可能會出現同樣的困難。
魯比尼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金融市場的反彈和復蘇,將不會在下半年繼續出現。盡管有部分正面因素使全球金融市場在今年年中開始顯現活力,但更嚴重的問題已經探頭。
“我們已沒有有效的政策工具來使經濟進入V型復蘇了。”魯比尼說,“發達國家的經濟疲軟不是由于政策力度不夠,目前發達國家的財政貨幣政策已經用到極致,利率已經到零并提供充分的貨幣流動性,然而這些工具已遠遠不夠了。”
他表示,發達國家特別是歐元區,財政緊縮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在財政緊縮的背景下,短期內如果提高稅收、減少支出,很有可能會降低經濟增長,導致第二次金融危機。
“過去兩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烏云,我們看不到到底最終所有貨幣政策將我們引至何方。所有這些不確定性和風險,將會一直伴隨著我們。去杠桿化的痛苦會一直持續,特別是在發達國家。”他說,“這一點尤其需要投資者注意。”
他還指出,中國必須調整經濟結構,否則很有可能在2013年前后出現“硬著陸”。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他們肯定會達成一致的,”魯比尼向記者表示,“要么是8月2日前達成一致,要么是"大限"之后市場恐慌信號逼著他們達成一致。”
魯比尼表示,更嚴重的問題是,美國政府過度透支公共開支而造成的經濟復蘇將不會持續到今年下半年,而全球經濟的風險點越來越多。
魯比尼是7月26日在上海參加“SAIF·CAFR金融名家講堂”時做上述表示的。他曾任白宮和美國財政部高級經濟顧問,因預言全球金融危機而被稱為“末日博士”(Dr·Doom)。
他說,華盛頓很清楚,如果美國債務部分違約,對美國的利率設定、主權評級、公營部門的借債成本以及美元儲備貨幣地位,都會有顯著影響。
即便8月2日兩黨因口舌利益之戰沒有達成奧巴馬力推的“公平妥協”,魯比尼仍然對市場在此后對國會的施壓有足夠的信心,“市場會發出恐慌信號,美國中長期利率上升,股票下跌,評級機構或債券市場的警覺者會逼著國會采取行動,后者一定會在幾天之內達成妥協。”
不是沒有先例。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政府曾提出7000億美元的拯救銀行業計劃,第一次國會投票反對。但幾分鐘后,道瓊斯指數狂跌700點。市場壓力逼迫國會在兩天后重新投票,通過了該救市法案。
魯比尼強調,“即便美國最后順利提高了債務上限,也不能解決其長期的財務問題和預算赤字。現在的關鍵是美國的政治系統能否達成一致,解決其長期財政問題。”
他認為更大的風險隱藏在全球范圍內的主權債務危機的背后。
從財政問題出發,魯比尼對美國經濟今年下半年及未來一年的走勢繼續表示悲觀:“美國經濟將繼續平庸下去”。
他認為,為了解決長期財政問題,美國政府總有一天必須削減開支和轉移支付,必須增加稅賦,這時家庭可支配收入就會減少,經濟的驅動力就會消失。
“過去幾個季度美國國內消費增長尚可,但不是因為工資的增長,而是因為家庭可支付收入受到了政府補助和減稅等刺激。”他表示,“我們通過公用領域增加的債務解決私人債務高居不下的問題,也就是把未來的增長提前透支了。”
對出現主權債務危機的歐洲國家,魯比尼認為他們的問題比美國“更為嚴重”。實際上,這些國家除了債務負擔占GDP比重居高不下外,還有一個隱含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對公共債務而言,人口老齡化實際是一個潛在的風險因素。在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會帶來社會保障、養老金及各方面的問題,未來若干年內歐洲這些國家的債務只會增加而不會減少。”
他表示,除了目前危機顯露的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外,西班牙甚至比利時、法國,都有可能會出現同樣的困難。
魯比尼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金融市場的反彈和復蘇,將不會在下半年繼續出現。盡管有部分正面因素使全球金融市場在今年年中開始顯現活力,但更嚴重的問題已經探頭。
“我們已沒有有效的政策工具來使經濟進入V型復蘇了。”魯比尼說,“發達國家的經濟疲軟不是由于政策力度不夠,目前發達國家的財政貨幣政策已經用到極致,利率已經到零并提供充分的貨幣流動性,然而這些工具已遠遠不夠了。”
他表示,發達國家特別是歐元區,財政緊縮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在財政緊縮的背景下,短期內如果提高稅收、減少支出,很有可能會降低經濟增長,導致第二次金融危機。
“過去兩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烏云,我們看不到到底最終所有貨幣政策將我們引至何方。所有這些不確定性和風險,將會一直伴隨著我們。去杠桿化的痛苦會一直持續,特別是在發達國家。”他說,“這一點尤其需要投資者注意。”
他還指出,中國必須調整經濟結構,否則很有可能在2013年前后出現“硬著陸”。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