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區間”、“上限下限”,最近成為熱詞。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年3月份以來,小微金融改革的各種具體運作模式一直在探索中。在各項改革創新嘗試中,傳統銀行通道依舊位居首位,銀行專項小微企業金融債、信貸資產證券化、外保內貸等模式正處于積極推進狀…
今年3月份以來,小微金融改革的各種具體運作模式一直在探索中。
在各項改革創新嘗試中,傳統銀行通道依舊位居首位,銀行專項小微企業金融債、信貸資產證券化、外保內貸等模式正處于積極推進狀態。在此基礎上,作為小微融資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股權基金通道和自融資通道已經納入相關政府部門的重點扶持視線內,從發改委1410號文中可以窺見一斑。
投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3上半年中國VC市場宣布完成募資基金數量為42家,募資規模72.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75%和59%。由此可以看出當前VC募資市場的沉重壓力,在傳統募資渠道乏力的現狀下,創投引導基金的進一步參與和投資企業基金的專項企業債券試點,勢必為干涸已久的基金融資通道注入新的活力。與此同時,中小企業集合債券試點等一系列措施將在銀行、基金通道之外為小微企業發展融資提供更多便利。
行業高級分析師宋紹奎認為,雖然國務院大致確定“推開源、建體系、抓風控”的基調,但仍需清醒面對小微金融改革道路上的問題。
跨部門協調問題。目前發改委負責私募股權基金出資的標準和規范;證監會負責私募股權基金的監督管理。那么,如何有效發揮小微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還需兩部門進一步協調推進。此外,上述舉措還涉及財政部、人民銀行等機構,需配套制定具體政策文件并協調推進。根據目前狀況來看,2013年下半年小微金融改革所涉部門有望陸續完成整套政策體系。
具體落地實施問題。相對于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在發展規模、營運模式等諸多方面存在局限性,除改善融資環境外,如何將信用體系建設落實并快速推進是關鍵所在。目前民間機構在此方面屢屢創新,但限于資源等因素很難全國開展,期待未來中央及地方政府在此領域的涉入和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