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外儲增加不是通脹主因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7月2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第三次對外儲熱點問題進行解答,稱不追求大規模的外匯儲備,外匯儲備增加會導致人民幣市場投放量增加,帶來基礎貨幣的增長,但外匯儲備的增長不是通脹直接原因,更非…
7月2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第三次對外儲熱點問題進行解答,稱不追求大規模的外匯儲備,外匯儲備增加會導致人民幣市場投放量增加,帶來基礎貨幣的增長,但外匯儲備的增長不是通脹直接原因,更非主要原因。
不追求大規模外儲
截至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達31974.91億美元。針對“外匯儲備已經超過了我國需要的合理水平”的質疑,外管局稱,外匯儲備的增長,是在當前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客觀結果。“我們不追求大規模的外匯儲備,也不追求國際收支的長期順差。”
一國持有多少外匯儲備算是合理水平,國際和國內都沒有統一的標準,需綜合考慮本國的宏觀經濟條件、經濟開放程度、利用外資和國際融資能力、經濟金融體系的成熟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外管局表示,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保持充足的外匯儲備對于確保國際清償能力、提高風險應對能力、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等具有重大的意義。
興業銀行資深分析師蔣舒認為:“雖然學術界在研究外匯儲備有沒有一個最優的規模,但這都是理論上的探討。只要匯改到位的話,不會需要如此強大的外匯儲備。匯率變得更加有彈性的話,供給和需求就可以通過市場表現出來。”
外管局還表示,2011年1月1日起,企業出口收入可以存放境外,無需調回境內。因此,我國已不再實施強制結售匯制度,外匯儲備持續增加與所謂的“強制結售匯”無關。
有觀點認為,外匯儲備持續增加是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外管局解釋,“當前我國物價水平上漲受多種因素影響。外匯儲備增加會導致人民幣市場投放量增加,帶來基礎貨幣的增長,但應注意到,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已多次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發行央行票據等方式進行對沖操作,回收了外匯占款所投放的流動性。就通貨膨脹而言,外匯儲備的增長不是直接原因,更非主要原因。”
外管局表示,應對發達國家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促進我國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國內宏觀經濟政策共同發力。特別是在當前國內外復雜經濟環境下,實施“擴內需、調結構、減順差、促平衡”的一攬子應對政策措施刻不容緩。
所謂“促平衡”就是要在均衡管理的框架下,充分運用經濟杠桿和市場化手段,加強資本流入管理,開拓資本流出渠道,穩妥有序地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應對發達國家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統籌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和外匯儲備較快增長的問題。
確保外匯安全、增值
在當前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下,控制外匯儲備經營風險,實現外匯資產的安全和增值是大家關心的問題。蔣舒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收益性是大家討論最多的,但是技術上也要考慮它的難度”。蔣舒認為,在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沒有垮臺之前,在僵化的匯率制度下,恐怕資產還是以美元資產為主,只是看股票多還是國債多。
對于外匯儲備經營風險的控制,外管局稱:一是要在堅持“安全、流動、增值”經營原則的前提下,繼續做好多元化的資產配置;二是合理確定貨幣、資產、期限和產品分布的結構和比例;三是繼續完善多層次投資決策體系;四是不斷完善經營基礎平臺建設,持續拓展和完善全球化經營渠道。
信息透明度方面,外管局認為:“由于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者、投機者對我國外匯儲備、投資經營的動向一直密切關注,希望藉此發現和捕捉獲利機會。國際金融市場的參與者都在博弈,每一方都希望盡量多地獲知對手的信息,盡量少地暴露自己。為了維護我外匯儲備的安全和利益,在信息披露方面應持嚴肅謹慎的態度,積極穩妥地逐步提高透明度。”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不追求大規模外儲
截至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達31974.91億美元。針對“外匯儲備已經超過了我國需要的合理水平”的質疑,外管局稱,外匯儲備的增長,是在當前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客觀結果。“我們不追求大規模的外匯儲備,也不追求國際收支的長期順差。”
一國持有多少外匯儲備算是合理水平,國際和國內都沒有統一的標準,需綜合考慮本國的宏觀經濟條件、經濟開放程度、利用外資和國際融資能力、經濟金融體系的成熟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外管局表示,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保持充足的外匯儲備對于確保國際清償能力、提高風險應對能力、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等具有重大的意義。
興業銀行資深分析師蔣舒認為:“雖然學術界在研究外匯儲備有沒有一個最優的規模,但這都是理論上的探討。只要匯改到位的話,不會需要如此強大的外匯儲備。匯率變得更加有彈性的話,供給和需求就可以通過市場表現出來。”
外管局還表示,2011年1月1日起,企業出口收入可以存放境外,無需調回境內。因此,我國已不再實施強制結售匯制度,外匯儲備持續增加與所謂的“強制結售匯”無關。
有觀點認為,外匯儲備持續增加是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外管局解釋,“當前我國物價水平上漲受多種因素影響。外匯儲備增加會導致人民幣市場投放量增加,帶來基礎貨幣的增長,但應注意到,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已多次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發行央行票據等方式進行對沖操作,回收了外匯占款所投放的流動性。就通貨膨脹而言,外匯儲備的增長不是直接原因,更非主要原因。”
外管局表示,應對發達國家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促進我國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國內宏觀經濟政策共同發力。特別是在當前國內外復雜經濟環境下,實施“擴內需、調結構、減順差、促平衡”的一攬子應對政策措施刻不容緩。
所謂“促平衡”就是要在均衡管理的框架下,充分運用經濟杠桿和市場化手段,加強資本流入管理,開拓資本流出渠道,穩妥有序地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應對發達國家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統籌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和外匯儲備較快增長的問題。
確保外匯安全、增值
在當前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下,控制外匯儲備經營風險,實現外匯資產的安全和增值是大家關心的問題。蔣舒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收益性是大家討論最多的,但是技術上也要考慮它的難度”。蔣舒認為,在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沒有垮臺之前,在僵化的匯率制度下,恐怕資產還是以美元資產為主,只是看股票多還是國債多。
對于外匯儲備經營風險的控制,外管局稱:一是要在堅持“安全、流動、增值”經營原則的前提下,繼續做好多元化的資產配置;二是合理確定貨幣、資產、期限和產品分布的結構和比例;三是繼續完善多層次投資決策體系;四是不斷完善經營基礎平臺建設,持續拓展和完善全球化經營渠道。
信息透明度方面,外管局認為:“由于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者、投機者對我國外匯儲備、投資經營的動向一直密切關注,希望藉此發現和捕捉獲利機會。國際金融市場的參與者都在博弈,每一方都希望盡量多地獲知對手的信息,盡量少地暴露自己。為了維護我外匯儲備的安全和利益,在信息披露方面應持嚴肅謹慎的態度,積極穩妥地逐步提高透明度。”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延伸閱讀
- 上一篇:中小企業扶持政策下半年將出臺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