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硬著陸”可能性極小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多位專家近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我國經濟增長或將減速,但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極小。通脹水平居于高位將維持較長時間,但轉換為惡性通脹的可能性不大。
多位專家近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我國經濟增長或將減速,但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極小。通脹水平居于高位將維持較長時間,但轉換為惡性通脹的可能性不大。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表示,今年全年GDP同比增速仍有望保持在9%以上的穩定增長水平。只要世界經濟不出現二次衰退,我國經濟演化為“硬著陸”的可能性極小。由于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通脹壓力正從新興經濟體擴大到發達經濟體,抑制物價上漲仍面臨不少挑戰。但是,目前我國仍為溫和型通脹,且不會轉為惡性通脹。預計全年CPI同比漲幅可能為5%左右。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包括:食品價格仍有上漲壓力;負利率具有刺激借貸、擴張需求的作用;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短期內難以消除;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漲幅較大,對CPI的傳導影響將在下半年逐步顯現。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王國剛表示,經濟增長減速是主動調整的結果,基本不可能出現所謂的經濟“硬著陸”。至于目前的通脹形勢,由于食品價格對CPI的推動作用較大,加大食品供給是關鍵。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場研究室主任曹紅輝表示,此輪通脹持續時間會比較長,在調控機制中,價格工具和數量工具仍然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性意義,尤其是加息可以抑制通脹預期。經濟增長減速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創造條件。“在此輪的結構調整中,必然會有一批不能夠適應的企業被淘汰,這是結構轉型必須付出的代價”,曹紅輝稱。
來源:中國證券報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表示,今年全年GDP同比增速仍有望保持在9%以上的穩定增長水平。只要世界經濟不出現二次衰退,我國經濟演化為“硬著陸”的可能性極小。由于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通脹壓力正從新興經濟體擴大到發達經濟體,抑制物價上漲仍面臨不少挑戰。但是,目前我國仍為溫和型通脹,且不會轉為惡性通脹。預計全年CPI同比漲幅可能為5%左右。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包括:食品價格仍有上漲壓力;負利率具有刺激借貸、擴張需求的作用;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短期內難以消除;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漲幅較大,對CPI的傳導影響將在下半年逐步顯現。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王國剛表示,經濟增長減速是主動調整的結果,基本不可能出現所謂的經濟“硬著陸”。至于目前的通脹形勢,由于食品價格對CPI的推動作用較大,加大食品供給是關鍵。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場研究室主任曹紅輝表示,此輪通脹持續時間會比較長,在調控機制中,價格工具和數量工具仍然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性意義,尤其是加息可以抑制通脹預期。經濟增長減速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創造條件。“在此輪的結構調整中,必然會有一批不能夠適應的企業被淘汰,這是結構轉型必須付出的代價”,曹紅輝稱。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