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在美借殼上市難度加大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夏皮羅21日表示,為應對通過“反向收購”(借殼上市)在美國上市公司最近爆發的一系列財務丑聞,SEC正在研究多種加強監管方案。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占在美借殼上市數…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夏皮羅21日表示,為應對通過“反向收購”(借殼上市)在美國上市公司最近爆發的一系列財務丑聞,SEC正在研究多種加強監管方案。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占在美借殼上市數量25%的中國企業將面臨監管升級壓力,而日后欲通過借殼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難度加大。
據悉,SEC正在研究監管“反向收購”的多項措施,這將是監管機構處理關于美國上市的海外公司財務和審計擔憂的一個補充措施。
在日前舉行的“CFO人際網絡論壇”問答環節,夏皮羅告訴在場聽眾說,SEC正努力在投資者保護和公司進入美國資本市場渠道方面尋求平衡。
反向收購也稱“借殼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股東通過收購一家殼公司(上市公司)的股份控制該公司,再由該公司反向收購非上市公司的資產和業務,從而變成一家上市公司。
對于中國企業而言,由于近年來在美借殼上市數量激增,財務報告涉嫌造假的負面新聞不斷,夏皮羅這一番表述讓人明顯感到赴美上市的難度將加大。
自2007年1月以來,登記注冊的借殼上市案例有600宗,其中超過150宗的主角是中國境內外的中資公司。
SEC已告誡說,對于這些公司財務報告的審計質量、監管機構針對這些公司執行證券法的能力、以及投資者能否挽回因不實披露造成的損失,它存在系統性擔憂。
夏皮羅說,SEC正與中國監管機構合作,以努力解決上述問題。一個關鍵問題是,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無法監管這些中國公司。
SEC官員曾表示,多數為來自中國的小型私人公司往往選擇與已上市的殼公司合并,而不是通過監管更加嚴格的途徑(如IPO)變身上市公司,他們對這一現象廣泛出現倍感憂慮。
夏皮羅在“CFO人際網絡論壇”上發表講話時說,納斯達克-OMX集團曾提出一個建議,即一家公司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之前其股票必須得有一定的交易量。
上述表態表明,SEC正密切監管上市企業“真實性”,而其近期懲罰措施的運用也頗為頻繁,顯示SEC對已上市企業監管趨嚴。
另外,SEC在2010年組建了一個專門調查財務問題的任務小組,并且一直在對公司及其審計方進行調查。
針對審計機構由于擔心財務詐騙而辭職的公司,SEC會實施一些強制措施,一般都是暫停交易。其中被SEC處理的最大公司之一是融通金融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的審計方德勤會計事務所退出了審計工作,稱發現該公司存在財務記錄造假。
由于擔心這些公司的財務問題,一些經紀商開始禁止投資者利用保證金購買中國概念股。
市場分析師表示,SEC近期動作頻繁標志著該機構開始對反向收購這種便捷的上市途徑加大監管力度。這對于中國概念股無疑是雪上加霜,而且由于國外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缺乏了解,那些自身財務過硬的中國公司也很可能被“傷及無辜”。
Think EquityLLC分析師表示,一旦美國證交會新措施出臺,這意味著赴美上市的門檻從此將被提高。但從長遠來看,美證交會出臺新措施是件好事情。這不僅保障投資人的切身利益,同時也將企業赴美上市的流程和管理正規化,從而逐步形成市場的“良性循環”。已經上市的管理正規的公司則因此經得起監管部門的審核,尤其會避免前段時間出現的中國概念股齊齊下跌的局面。
布隆伯格(Bloom berg)的數據顯示,自今年以來,中國在美反向收購的公司股票下降了44%,而標準普爾500指數在今年以來是處于上漲的趨勢。同時,根據Data Explorers的資料,今年以來做空在美上市中國股票的需求幾乎翻倍。
來源:中國證券報
據悉,SEC正在研究監管“反向收購”的多項措施,這將是監管機構處理關于美國上市的海外公司財務和審計擔憂的一個補充措施。
在日前舉行的“CFO人際網絡論壇”問答環節,夏皮羅告訴在場聽眾說,SEC正努力在投資者保護和公司進入美國資本市場渠道方面尋求平衡。
反向收購也稱“借殼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股東通過收購一家殼公司(上市公司)的股份控制該公司,再由該公司反向收購非上市公司的資產和業務,從而變成一家上市公司。
對于中國企業而言,由于近年來在美借殼上市數量激增,財務報告涉嫌造假的負面新聞不斷,夏皮羅這一番表述讓人明顯感到赴美上市的難度將加大。
自2007年1月以來,登記注冊的借殼上市案例有600宗,其中超過150宗的主角是中國境內外的中資公司。
SEC已告誡說,對于這些公司財務報告的審計質量、監管機構針對這些公司執行證券法的能力、以及投資者能否挽回因不實披露造成的損失,它存在系統性擔憂。
夏皮羅說,SEC正與中國監管機構合作,以努力解決上述問題。一個關鍵問題是,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無法監管這些中國公司。
SEC官員曾表示,多數為來自中國的小型私人公司往往選擇與已上市的殼公司合并,而不是通過監管更加嚴格的途徑(如IPO)變身上市公司,他們對這一現象廣泛出現倍感憂慮。
夏皮羅在“CFO人際網絡論壇”上發表講話時說,納斯達克-OMX集團曾提出一個建議,即一家公司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之前其股票必須得有一定的交易量。
上述表態表明,SEC正密切監管上市企業“真實性”,而其近期懲罰措施的運用也頗為頻繁,顯示SEC對已上市企業監管趨嚴。
另外,SEC在2010年組建了一個專門調查財務問題的任務小組,并且一直在對公司及其審計方進行調查。
針對審計機構由于擔心財務詐騙而辭職的公司,SEC會實施一些強制措施,一般都是暫停交易。其中被SEC處理的最大公司之一是融通金融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的審計方德勤會計事務所退出了審計工作,稱發現該公司存在財務記錄造假。
由于擔心這些公司的財務問題,一些經紀商開始禁止投資者利用保證金購買中國概念股。
市場分析師表示,SEC近期動作頻繁標志著該機構開始對反向收購這種便捷的上市途徑加大監管力度。這對于中國概念股無疑是雪上加霜,而且由于國外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缺乏了解,那些自身財務過硬的中國公司也很可能被“傷及無辜”。
Think EquityLLC分析師表示,一旦美國證交會新措施出臺,這意味著赴美上市的門檻從此將被提高。但從長遠來看,美證交會出臺新措施是件好事情。這不僅保障投資人的切身利益,同時也將企業赴美上市的流程和管理正規化,從而逐步形成市場的“良性循環”。已經上市的管理正規的公司則因此經得起監管部門的審核,尤其會避免前段時間出現的中國概念股齊齊下跌的局面。
布隆伯格(Bloom berg)的數據顯示,自今年以來,中國在美反向收購的公司股票下降了44%,而標準普爾500指數在今年以來是處于上漲的趨勢。同時,根據Data Explorers的資料,今年以來做空在美上市中國股票的需求幾乎翻倍。
來源:中國證券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歐債危機對亞洲經濟負面影響有限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