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進入快跑期 節能成“十二五”期間大命題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最快的國家。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最快的國家。
截至2008年底,全國已有10個城市擁有共29條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運營里程達到771公里,年客運總量達22.1億人次。2008年,中國在世界地鐵排行榜(按地鐵運營里程排名)中位列第三位,僅在美國和日本之后。阿爾斯通交通運輸中國區總裁方玲告訴記者:“根據我們所掌握的資料,到2015年,全球在100萬以上的人的城市有560個,其中,300個在亞洲,150個在中國。在國外,人口100萬是一個城市是否可以修建軌道交通的一個標準。因此,按照這個標準,中國有150個城市可以修建地鐵,而現在發改委批準的城市,包括正在申請的城市,總共是30個左右。所以,中國軌道交通市場發展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不過,“中國的城市軌道建設才剛剛起步。”國海證券軌道交通專題研究小組一份題為《符合國家節能戰略有效拉動內需增長》的軌道交通研究報告稱,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起步較晚,與國外發達城市相比,無論是線網長度、網線密度還是每萬人擁有長度,國內大城市都存在明顯的差距。以倫敦為基準,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的線網長度只有10%,線網密度為25%,萬人擁有長度不足7%。
如果將軌道交通的概念放大到全國的路網建設上,差距更大。
而現有的軌道交通在節約能耗方面也存在著巨大潛力。北京市可持續發展科技促進中心能源部副部長劉育松介紹,由于運量大,其總耗電量相當大。據測算,2008年北京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用電為6.5億度,約占北京市用電總量的1%;到2015年,北京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用電為13.9億度,約占北京市用電總量的1.2%,年耗電量增幅平均達12%。
統計顯示,地鐵能耗的84%集中在車輛系統和通風空調系統兩個方面,其分別占地鐵能耗的53%和31%。
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綜合交通研究中心研究員賈文崢的研究顯示,列車牽引供電系統和通風空調系統是用電大戶,分別占系統總能耗的1/2和1/3。以廣州地鐵為例,2009年運營票款收入為13.9億元,不考慮固定資產折舊的運營成本為14.5億元,運營虧損約0.6億元。其中電費支出約為3億元,占總成本的20.5%。
賈文崢分析,影響軌道交通能耗的因素包括列車本身的牽引制動特性。線路條件,其中坡道和限速的影響最為顯著,以及運輸組織如編組、停站及運行時分;包括電力機車的節能技術,主要是車體輕量化、減小列車運行阻力、減少發動機能量轉化損失、再生制動、列車節能操縱、牽引供電系統改善等。更包括列車節能的操縱技術,據上海鐵路局合肥機務段統計,在相同條件下,因駕駛員操縱技術水平引起的列車運行能耗差異可達30%。
不過,記者在采訪時也有專家提醒,盡管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已進入一個黃金發展期,但總的來看還是要堅持之前提出的“量力而行、有序發展”方針。因為軌道交通建設周期長、投資巨大、工程量大、占用土地面積大,過于超前反而不利于節能減排。對于一些不具備軌道交通發展條件的城市,可以發展有軌電車、快速公交系統以及利用既有鐵道線路發展城郊列車。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截至2008年底,全國已有10個城市擁有共29條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運營里程達到771公里,年客運總量達22.1億人次。2008年,中國在世界地鐵排行榜(按地鐵運營里程排名)中位列第三位,僅在美國和日本之后。阿爾斯通交通運輸中國區總裁方玲告訴記者:“根據我們所掌握的資料,到2015年,全球在100萬以上的人的城市有560個,其中,300個在亞洲,150個在中國。在國外,人口100萬是一個城市是否可以修建軌道交通的一個標準。因此,按照這個標準,中國有150個城市可以修建地鐵,而現在發改委批準的城市,包括正在申請的城市,總共是30個左右。所以,中國軌道交通市場發展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不過,“中國的城市軌道建設才剛剛起步。”國海證券軌道交通專題研究小組一份題為《符合國家節能戰略有效拉動內需增長》的軌道交通研究報告稱,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起步較晚,與國外發達城市相比,無論是線網長度、網線密度還是每萬人擁有長度,國內大城市都存在明顯的差距。以倫敦為基準,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的線網長度只有10%,線網密度為25%,萬人擁有長度不足7%。
如果將軌道交通的概念放大到全國的路網建設上,差距更大。
而現有的軌道交通在節約能耗方面也存在著巨大潛力。北京市可持續發展科技促進中心能源部副部長劉育松介紹,由于運量大,其總耗電量相當大。據測算,2008年北京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用電為6.5億度,約占北京市用電總量的1%;到2015年,北京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用電為13.9億度,約占北京市用電總量的1.2%,年耗電量增幅平均達12%。
統計顯示,地鐵能耗的84%集中在車輛系統和通風空調系統兩個方面,其分別占地鐵能耗的53%和31%。
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綜合交通研究中心研究員賈文崢的研究顯示,列車牽引供電系統和通風空調系統是用電大戶,分別占系統總能耗的1/2和1/3。以廣州地鐵為例,2009年運營票款收入為13.9億元,不考慮固定資產折舊的運營成本為14.5億元,運營虧損約0.6億元。其中電費支出約為3億元,占總成本的20.5%。
賈文崢分析,影響軌道交通能耗的因素包括列車本身的牽引制動特性。線路條件,其中坡道和限速的影響最為顯著,以及運輸組織如編組、停站及運行時分;包括電力機車的節能技術,主要是車體輕量化、減小列車運行阻力、減少發動機能量轉化損失、再生制動、列車節能操縱、牽引供電系統改善等。更包括列車節能的操縱技術,據上海鐵路局合肥機務段統計,在相同條件下,因駕駛員操縱技術水平引起的列車運行能耗差異可達30%。
不過,記者在采訪時也有專家提醒,盡管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已進入一個黃金發展期,但總的來看還是要堅持之前提出的“量力而行、有序發展”方針。因為軌道交通建設周期長、投資巨大、工程量大、占用土地面積大,過于超前反而不利于節能減排。對于一些不具備軌道交通發展條件的城市,可以發展有軌電車、快速公交系統以及利用既有鐵道線路發展城郊列車。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