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大手筆拿地的建發房產,成為地產“黑馬”新的代言人。
10月19日,在南京第三批集中供地活動中,建發集團旗下企業以21.8億元的價格競得南京市建鄴區一宗地塊。
拿下上述南京地塊前幾周,建發9月29日在福州分別以16.76億元、11.94億元的價格,競得福州霞境新城地塊及晉安4號線橫嶼站地塊。
除在南京、福州奪地,從北京、上海至蘇州、杭州,今年以來建發頻繁現身于多個城市集中供地活動,其拿地勢頭相當兇猛。
在蘇州9月28日第三批集中供地中,建發斥資36.43億元競得高新區一宗住宅用地。建發蘇州拿地前一日,在9月27日上海第三批集中供地中,該公司斥資52億元競得上海閔行區一宗地塊,成交樓面價5.89萬元/平方米,房地聯動價格8.9萬元/平方米。在今年上海首批次集中供地中,建發還聯手華發以56.44億元的價格,摘得兩宗地塊。
而在9月23日北京第三批集中供地中,建發還分別以33.81億元、32.66億的價格,競得豐臺區南苑街道地塊及昌平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地塊。
“建發房產今年借助國企身份逆勢拿了不少地塊,所拍地塊多位于一、二線熱點城市。”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稱。
據中原地產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截止10月15日,建發房產以517.72億元的權益拿地金額、611億元的全口徑拿地金額,位列行業拿地排行榜第5位。
與拿地金額排第四的中海地產相比,雖然建發房產的全口徑拿地金額較中海地產少33億元,但建發房產規劃建筑面積僅197萬平方米,較中海地產300.18萬平方米的規劃建筑面積少了三分之一。換言之,建發房產拍地單價遠貴于中海地產。
對于建發逆市拿地,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陳霄稱表示,在當前多數房企收縮拿地規模之時,該公司頻繁在廈門、福州、上海等城市拿地,有彎道超車的動機。此外,建發大舉拿地的這幾個城市為其一直以來深耕布局的城市,且其土地儲備有所下降,拿地意在補倉以保證此后正常供貨。
“母公司家底殷實為建發擴張增加了底氣,但需要關注的是,當前大舉拿地可謂機遇與挑戰并存。樓市正處于深度調整期,行業不確定性在增加,此時大規模拿地可能損耗不少現金流,未來去化情況也難以預料,因此存在一定的風險性。”陳霄進一步表示。
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負責人劉水指出,建發房產于2019年開始迅速發展擴張,并明確了“拓市場、上規模”的目標,其之所以選擇逆勢擴張,與其背靠廈門市國企,擁有先天的融資優勢不無關系。
據天眼查信息,建發房產的母公司為廈門國企建發集團旗下建發股份,建發股份與建發集團分別持有建發房產54.65%、45.34%股權;同時,建發股份同時持有另一地產平臺聯發集團95%股權。
上海一家房產機構分析師介紹,“聯發集團的規模雖然也不算小,但建發股份最重要的平臺是建發房產,這兩個地產平臺中,聯發集團也在尋找擴張機會,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建發房產自去年開始拿地擴張的勢頭相當兇猛。”
建發股份披露,建發系2021年以多元化方式獲取土地114宗,全口徑拿地金額合計高達1576億元,在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儲備預估權益貨值占比超70%。
“今年上半年以多元化方式獲取優質土地40宗,全口徑拿地金額合計約 631.34億元。公司在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儲備預估權益貨值占比近 70%。” 建發股份在其2022年中期業績報告中稱。
不過,建發雖然今年拿地積極,但兩地產平臺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額,同比出現幅度不小的下滑。
據建發股份2022年中期業績報告,期內,子公司建發房產和聯發集團合計實現銷售金額823.54億元,同比下降31.22%,其中建發房產實現合同銷售金額674.68億元,同比下降31.21%;聯發集團實現合同銷售金額148.86億元,同比下降 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