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 結構性投資機會降臨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務院發布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重在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 國務院6日發布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依托中西部地區產業基礎和勞動力、資源等優勢,推動…
國務院發布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重在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
國務院6日發布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依托中西部地區產業基礎和勞動力、資源等優勢,推動重點產業承接發展,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培育產業發展新優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有關專家指出,包括安徽、西安、重慶、廣西等多個地區將獲得發展良機。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指出,近年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東部沿海地區資本相對飽和,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推動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加快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區域產業分工格局,已成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取向和重要任務。
重點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
意見指出,要依托中西部地區產業基礎和勞動力、資源等優勢,推動重點產業承接發展,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培育產業發展新優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意見列出的重點產業包括,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承接、改造和發展紡織、服裝、玩具、家電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充分發揮其吸納就業的作用。引進具有自主研發能力和先進技術工藝的企業,吸引內外資參與企業改制改組改造。發展能源礦產開發和加工業。積極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大力發展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和精深加工產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在有條件的地區適當承接發展技術水平先進的高載能產業。加強資源開發整合,允許資源富集地區以參股等形式分享資源開發收益。
此外,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發揮農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和產業資本,承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生態農業和旅游觀光農業。發展裝備制造業,引進優質資本和先進技術,加快企業兼并重組,發展壯大一批裝備制造企業。發展現代服務業,適應新型工業化和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新形勢,大力承接發展商貿、物流、文化、旅游等產業。
發展高技術產業,發揮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示范帶動作用,承接發展電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強與東部沿海地區創新要素對接,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研發中心,支持建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產業“孵化園”,促進創新成果轉化。
多省(區)迎來發展機遇
東海證券資產管理分公司研究總監朱璽認為,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結構調整將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區域結構調整方面東部地區往中西部地區的產業轉移,會帶來中西部產業的崛起,從而產生一些投資機會。投資
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會長陳秀山指出,在產業轉移的過程當中,受益最大的會是安徽、江西、湖南等省份。
陳秀山指出,在安徽重要零部件、建材、汽車零配件會成為重點發展行業。作為第一個推出承接產業轉移規劃的省份,安徽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將會處于優先地位。此外,江西省、湖南省等將會成為服裝、家具以及出口加工產業的聚集地。
事實上,為了承接產業轉移,安徽率先啟動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上半年,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省外投資項目共9627個,投資總額15052.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068億元,占全省1000萬元以上項目實際到位資金的75.5%。
中信建投首席宏觀分析師魏鳳春認為,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將會帶來一些結構性而非系統性的投資機會,他認為政策會更多惠及經濟最為落后的地區,因此西藏、新疆等地區的公司受益將更多。
還應注重產業升級
有關專家指出,中西部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也有很多問題需要注意。陳秀山指出,產業轉移過程中要注重避免把東部地區的污染帶到中西部地區,中西部地區要盡量承接優勢產業轉移,形成升級后的特色產業。從地區發展來看,中西部產業承接能力尚待提高。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殷存毅教授表示,沿海地區在市場環境、國際化理念等方面都比中西部地區要發達,再加上沿海地區的區位優勢、產業鏈配套優勢等,使其比較優勢還將長期存在,尤其是對于出口加工型制造產業而言。
殷存毅指出,政府應該意識到,辦公效率也是承接產業轉移的核心競爭力,中西部地區目前的產業承接能力尚待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和質量其實就是承接產業轉移的核心競爭力。(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