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七條”預示樓市和股市輪回將上演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這周市場,對于股指而言,就是補缺蓄勢的行情,正如上周談到的那樣,目前的低調蓄勢,其本質就是為11月三中全會帶來更猛烈上攻做準備的。對于我們國慶前開始一直持續看空的傳媒板塊,這周也走…
這周市場,對于股指而言,就是補缺蓄勢的行情,正如上周談到的那樣,目前的低調蓄勢,其本質就是為11月三中全會帶來更猛烈上攻做準備的。對于我們國慶前開始一直持續看空的傳媒板塊,這周也走出了預期中再殺跌的走勢,融資盤基本上是崩潰了,這就是市場殘酷性的體現。
另外,這周房地產市場也出了個“京七條”,這似乎在暗示著未來可能有更大的事件會來到,風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這周就不妨好好總結下傳媒板塊以及思考下“京七條”帶來的影響吧。
一、對傳媒持續看空被市場驗證的回顧總結。
一直留意我專欄的朋友,應很清楚,傳媒是我前期持續看空的領域,上周還談到可能再殺跌也出來了,那么,此時回顧總結下前期為何如此看待,相信讓自己進步的同時也會有益大家的。
1.過度狂熱其實就是一種危險信號。
前期傳媒很火爆的時候,不少媒體、機構或者是一般投資者,動輒就大談特談媒體板塊的精彩,媒體股也涌現很多資本運作出來,一下子大家都進入到一種相對狂熱狀態,好像這故事可以無限制講下去一樣。現在回顧總結下來,我們要明白的是,市場氛圍對關注領域過度狂熱其實就是一種危險信號。
2.不少人盲目自信的時候往往也是風險來臨的時候。
記得當時跟一朋友探討行情,我認為媒體股的未來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就好像電影票房一樣,不是你覺得高票房就一定高的,一旦市場修復起來,殺傷力會很大,畢竟累計漲幅也足夠大,很多未來充分在透支了。當我建議他手中媒體股可以考慮套現出局的時候,他卻非常自信地說,他熟悉這塊,他是做基本面研究的,它們未來的業績,中國這市場,沒問題的。
結果現在大家都看到,短短十幾個交易日,很多傳媒股累計跌幅已經達到40%左右,你已經可以用股災來形容了。所以總結下來,就是當你發現不少人盲目自信的時候往往也是風險來臨的時候。
3.融資額度過大其實也是風險來臨的時候。
還有一點,這次殺跌如此急速,這當然跟融資融券業務是有關系的,很簡單的道理,融資融券本質上就是放大杠桿,前期傳媒高位的時候,從公開信息中我們都可以獲悉不少人對傳媒情有獨鐘,融資額度是相當大的,也就是很多人信心都高度膨脹,放大杠桿來做傳媒股。
這對于空方而言,無疑就是嗅到了戰機,因為一旦市場轉勢,大逆轉后,那些融資必然會面臨爆倉格局,爆倉就等于多殺多,所以,你會發現這次逆轉很急速、很兇悍,為何?本質就是融資盤崩盤了。所以,當發現一些品種融資額度過大、參與方高度自信的時候,其實也就是風險要悄然來臨的時候。
4.把握好底線真的很重要。
這周傳媒的再殺跌,本質上其實就是要把那些融資盤殺死,現在確實也達到了這種效果。看看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博瑞傳播、中青寶等,都是相當恐怖的向下兇悍殺跌的波動。
據我所知,這周確實相當多融資盤被殺得潰不成軍,目前被證券公司直接平倉不說,這樣可能還會最終影響到自己的生活,何苦呢?在自己風險能承受的范圍內去玩,然后玩出精彩,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而不是放大博弈,甚至孤注一擲,那么,最終輸的就不僅僅是金錢了,可能人生也會輸進去的。所以,把握好底線真的很重要。
對于這板塊,在融資盤被殺得潰不成軍被迫清倉退出的時候,市場未來有可能出現實質的反彈,但就算反彈的機會對于那些輸光一切的人而言,已經沒任何關系了,不管如何,我們依然還是原來的思路:欣賞就好。
二、“京七條”再次預示房地產和資本市場新的輪回已悄然上演。
這周北京出臺“京七條”,目的是啥呢?我的理解,本質上,價格降低30%左右出售就是一種打折促銷模式,效果一是想借此盡快消化剛需控制市場情緒,二是降低成交價平抑房價上漲預期,三是借此模式加快回籠資金。那么,我們進一步思考下,“京七條”會帶來什么呢?
首先,這是“京七條”,不是全國性政策,其他一線城市會跟進嗎?這也必將會影響到全國調控格局,顯然,這有試點的味道,其他城市可能還要觀望下,看效果,但有些城市可能很有積極性跟進,尤其是那些想一次性打折促銷套現的開發商,接下來這些看點會挺精彩的。
另外,從國家利益角度來說,是絕對不希望看到房價出現暴跌的,一旦暴跌,帶來的連鎖反應,是當前經濟所不可能承受的。因此,最好的模式就是控制好房價的波動,穩定為上,慢慢消化,慢慢解決一些內在的問題。
有很多人期望房價馬上暴跌,我覺得這不現實,因為本質決定了。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房產各項政策不斷推進,尤其是新型城鎮化這盤大棋活起來后,房價自然會回到一個相對健康運行的波動區間。
還有,透過“京七條”,我們也能明白,管理層也不希望暴漲,因為這很難平衡利益和民生的問題,一次性降低30%左右,同時門檻比保障房要低,這樣自然就能平衡一下。
所以我認為,期望靠房產投資獲取暴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更多是局部機會,這機會也是需要很好運作能力的機會,最好的策略就是響應國家號召,對于多套房的人群,適當減持是上策,因為這里的投資性增值收益未來相當一段時間應都無法復制過去的瘋狂了,懂得見好就收也是一種智慧。
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就房地產板塊而言,目前因為只是“京七條”,還沒全面推廣開來,影響相對有限,但從中期預期來看,就是分化,就看屆時房產企業怎么從未來整體平衡的房產格局中去分蛋糕以及怎么突圍而出了。
我們必須明白的是,未來房價不論如何波動,最終房地產企業的競爭將慢慢不再依靠房價來決定勝負,慢慢會升級,轉化為配套服務競爭等。不過,不管如何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相關的工程水泥、裝修家具等需求,這些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都還是有空間的,這也是資本市場關注這一塊的機會所在。
大的格局來看,“京七條”目前只是局部試點,就算全國推行,也不會真正沖擊到房地產目前的運行格局,只是,房價本身再暴漲的時代應已經過去,畢竟未來有太多可以平衡的牌出來,“京七條”其實只是一張小牌,試試市場的反響而已。
我們預計中期房地產的格局就是要逐步轉入一個相對穩定健康的局面,這樣對我們的資本市場而言,才是真正機會開始的時代,因為那時候,更多的資金在發現房地產沒太大甜頭可做的時候,會更愿意在資本市場中去尋求資產增值的機會。
因此,我們判斷,財富性增值的真正機會將更多出現在資本市場,“京七條”再次預示房地產和資本市場新的輪回或許已在悄然上演……
總體來看,“傳媒”的回顧總結,其實根本就是要告訴大家,如果未來市場再瘋狂了,階段性的風險依然還是很突出的,我們需要懂得如何回避這些風險才是。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部分周期性機會在暗流涌動,比如,這周整體依然走強的高鐵概念,以及昔日無人問津的老牌權重電器股四川長虹等都出現積極態勢,這其實是一種輪回的體現,更是預示未來周期性機會可能要來臨的征兆,要知道,市場本來就是喜歡在平衡中不斷向前發展的。
另外,“京七條”出臺,讓我們感受到房地產行業迫切需要平衡的意圖,以及再次嗅到未來資本市場更大機會在量變中的味道,一起好好面對未來吧,還是上周專欄談到的那樣:等待11月三中全會這一重大事件可能帶給市場更猛烈的上攻突破走勢吧!一切,都在蓄勢醞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