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概念迎上海自貿區東風 未來三年投資千億
來源:中國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上海市政府參事室主任王新奎表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將于本月29日正式掛牌。而8月14日,上海市副市長周波到臨港地區管委會調研時提出,臨港管委會要認真研究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
上海市政府參事室主任王新奎表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將于本月29日正式掛牌。而8月14日,上海市副市長周波到臨港地區管委會調研時提出,臨港管委會要認真研究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區事宜,做好擴區準備。對此,地處上海的最東南角,距離市中心75公里的臨港地區被認為是上海新一輪發展的“黃金引擎”。
上海自貿區掛牌后,擴區將比新設立要方便很多,是市場預期的方向,臨港則成擴區首選;而今年3月份公布的臨港三十條指出,將在未來三年投資一千億。受上述利好刺激,A股市場在臨港有土地儲備的上市公司將面臨機會,如中華企業(600675)、交運股份(600676)、中國船舶(600150)、上海電氣(601727)等。
臨港30條三年投資1000億
今年3月份,《上海市臨港地區管理辦法》和《臨港地區建立特別機制和實行特殊政策的三十條實施政策》(以下簡稱“雙特”政策)同步公布,提出了未來3年投入1000億、吸引40萬人來此居住、重點機構引進的緊缺急需人才直接落戶等政策。
據悉,臨港地區是上海“十二五”重點發展的六大功能區域之一。根據規劃,臨港地區由中心區(臨港新城)、主產業區、綜合區、裝備產業區、物流園區和奉賢園區等組成。根據“雙特”政策,臨港將在高端制造業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人才集聚、土地供應配套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其中,簡政放權、建立臨港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加大對臨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大人才吸引和集聚政策的支持力度等尤為值得關注。
有業內人士指出,香港經濟發展的精髓就是迪士尼和自貿區,上海巧妙地將這一精髓引入上海經濟發展,大大增加了上海金融、貿易、旅游等多項產業的競爭力,對于拉動上海經濟發展的直接效果非常明顯。而臨港新城具有試驗樣板的功能,為上海自貿區的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更多的依據。
根據臨港的產業規劃,臨港的產業正是向國家水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引領區和產業集聚區,推動“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轉變。顯然,未來臨港新城的經濟將受到多重利好快速增長。受此推動,臨港未來的居住定位也將因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此前,臨港新城被更多定位為滿足剛性需求居住的普通住宅供應集中地。而在臨港產業迅速發展之后,整個區域的居住層級有可能大幅提高。根據最新的規劃,臨港未來將借鑒古北、碧云國際社區的成功經驗,在臨港地區有條件的區域建設國際化高層次生活社區,引進具有國際水平的商業、教育、文化和醫療保健等資源。
為上海自貿區擴區做好準備
此前有媒體報道,一位上海官員在一次內部會議上表示,“臨港等地區除了現在的28平方公里用于自貿區外,還會有70多平方公里用地作為自貿區預留地”。
對此,業內解讀為:自貿區擴區是必然的,但短期內不可能擴,目前只是在做前期研究準備;未來上海自貿區擴區,位于上海東南角的臨港新城及臨港產業區或是首選地區。
上海市社科院部門經濟研究所所長楊建文指出,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在推進過程中,主體部分形式上是在外高橋,但是內容卻是在臨港。臨港管委會綜合計劃辦主任湯文侃也表示,臨港是自貿區的直接腹地,目前已批復的28平方公里中,有6平方公里落在臨港地區。自貿區的改革條款將涉及金融、航運、貿易、稅收、管理等多個方面。
據介紹,目前臨港已作好相關準備,高度關注自貿區制度創新的內容,重點研究利率市場化、金融業對外開放、金融業創新等為臨港產業發展帶來的機遇,同時做好自貿區的擴區準備工作。
隨著上海自貿區的獲批,A股相關板塊早已熱潮涌動,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自貿區概念的集體爆發。其中,土地概念股尤為受到追捧,即使在自貿區概念股走向分化的狀態下,土地概念股依然保持了強勢。在當前股市,如果哪家上市公司在保稅區或附近擁有一塊土地,就可能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從這一點來看,臨港土地概念股的潛力巨大。
關注臨港土地儲備股
鑒于臨港成為上海自貿區擴區首選,加上“臨港三十條”勾勒了未來的發展藍圖,在臨港有土地儲備的A股上市公司無疑將面臨較大的投資機會,如中華企業、交運股份、中國船舶、上海電氣等。
中華企業(600675):公司在臨港新城附近擁有眾多的土地儲備,目前在建的就有周浦項目,該在建項目位于南匯區周浦鎮中心城區,南至周鄧公路,北至關岳路,東至周園路,西臨周東路。該項目總占地3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0.8萬平方米,為綜合型社區。同時公司積極投入中心地區包括舊區改造在內的城市建設、郊縣一城九鎮、南匯周浦和航頭、寶山羅店、浦東花木等區域的開發。
交運股份(600676):公司擁有臨港產業區港口發展有限公司35%股權。公司主要從事運輸業與物流服務、汽車零部件制造與汽車后服務和水上旅游服務等產業。旗下主要企業包括:上海交運日紅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上海交運滬北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等,有望受益于上海自貿區的建設發展,一旦自貿區擴區,其機會更明顯。
中國船舶(600150):目前公司在臨港投資了三家企業,分別是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海洋工程及高技術船舶配套項目、中船柴油機配套產業園項目和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機有限公司。其中以中船三井最為突出,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設和二期工程第一階段建設,投資16.8億元,形成200萬馬力以上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機的產能。
上海電氣(601727):公司在臨港布局了9個項目企業,涉及船用曲軸、核發電裝備、燃氣輪機等。公司大力推進核電制造基地建設,在臨港建設集約化的核電設備制造基地,形成了國內最為完整的壓水堆核電站主設備制造能力,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核電質保體系,臨港基地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業務最集中、能力最完整的先進的核電主設備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