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54城市新房成交套數環比漲5.1%
來源:每經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日,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上周,全國主要54個城市合計住宅簽約套數為56528套,環比前一周的53772套增加5.1%。該數據也創下了自7月第二周以來的新高。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告訴…
近日,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上周,全國主要54個城市合計住宅簽約套數為56528套,環比前一周的53772套增加5.1%。該數據也創下了自7月第二周以來的新高。
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已有企穩回升態勢,目前市場供需本來已經很緊張。如果政策松動的預期加強,房價很可能再次加速上漲。
8月樓市淡季不淡
在張大偉看來,每年房屋成交高峰一般出現在3月、4月和9月、11月,7月、8月則是淡季,但今年淡季不明顯。
記者梳理發現,6月第三周,54城成交量還只有39000套左右,此后一路上升。中指院數據顯示,上周監測的42個城市中,近六成月均、周均成交面積同比上漲,其中溫州、蘭州增幅最大,分別為164.66%、146.37%。
重點城市中,上海、天津、南京、武漢同比增加,南京增幅最大,為41.08%,其次為上海,增幅26.25%。
中指院報告稱,今年以來,重點城市中除蘇州外,成交面積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幅。
供應增加是淡季不淡的重要原因。以北京為例,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顯示,8月第二周,扣除保障房后,純商品住宅成交2575套,環比上漲53.6%。鏈家市場研究部張旭告訴記者,雖然入市項目數量有所減少,但供應量明顯增長,多數項目仍為剛需樓盤。
“在剛需持續釋放的情況下,加上部分二手房市場需求流入,當前開盤的性價比較高的項目,基本都能在短時間內達到較高的去化率。”張旭說。
房價上漲之火難滅
伴隨成交量節節高升的是堅挺的房價。武漢市房管局8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房價環比上漲1.13%,這是自2011年9月以來房價第三次較大漲幅。北京、上海、廣州等地7月份房價也創出歷史新高。
張大偉指出,今年二季度實施的新一輪房地產調控,并未對房價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也使得購房者因恐漲而加緊購房。在一些人口持續增長的熱門城市,如京滬兩市,由于供需關系緊張,房價上漲壓力依然不減。
“北京的房價漲幅最大,6月以后上漲17.6%,廣州和深圳為16%,上海為14.4%,這幾個城市中,應該說北京完全貫徹了‘新國五條’。”中房集團理事長孟曉蘇說。
在分析8月北京入市項目成交情況后,張旭說,雖然在限價政策下,開發商新開項目報價維持穩定,但由于需求旺盛,不必擔心低去化率,開發商為提高利潤,多數項目的實際成交價格幾乎接近其擬售均價。
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顯示,截至目前,7月份成交的項目成交均價與擬售均價的平均價差為4.4%,大部分項目價差在1%左右,去年同期的項目成交均價與擬售均價平均價差為12.2%。
張旭認為,市場實際供需矛盾較深,在當前市場環境中,即使新開發項目沒有價格優惠,剛需項目也基本不會形成滯銷。因此,在限價政策下,新增項目會繼續維持“低報價高成交價”的特征。
“5月~6月份全國主要一二線城市紛紛出現地王,土地溢價明顯上漲,開發商對土地價格看漲,和這一影響將傳遞到新建項目銷售及購房者預期上,房價上漲趨勢依然持續。”張大偉說。
7月中國經濟數據出現超預期回暖,房地產功不可沒。今年前7個月,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在上半年20.3%的基礎上,進一步上升至20.5%,7月份同比增速從6月份的19.4%上升至21.3%。
瑞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體經濟活動回升,一定程度上是持續至今年初信貸的強勁擴張所帶來的滯后效果,此外也受益于房地產建設活動在銷售持續穩健增長的帶動下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