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房企上海搶地 要么“挨餓”要么瘋狂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與7月初萬科、中海、恒基等八大房企巨頭圍搶上海張江地塊相比,7月31日嘉定兩幅純宅地出讓的“星光”暗淡不少,但競拍的熱鬧及激烈程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30余家中小房企瘋搶兩幅偏遠地塊的場…
與7月初萬科、中海、恒基等八大房企巨頭圍搶上海張江地塊相比,7月31日嘉定兩幅純宅地出讓的“星光”暗淡不少,但競拍的熱鬧及激烈程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30余家中小房企瘋搶兩幅偏遠地塊的場景,讓不少業內人士驚呼“市場已經樂觀得過了頭”。
最終,安徽省高速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11.52億元競得嘉定區馬陸鎮42-05地塊(下稱“馬陸地塊”),折合樓板價12600元/平方米,溢價率約110%;上海大名城企業股份有限公司(600094.SH,下稱“大名城”)與贏今貿易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以7.12億元競得嘉定區安亭鎮秦安路以東、曹安公路以北地塊(下稱“安亭地塊”),折合樓板價8341元/平方米,溢價率為85.35%。
“你能想象半年參拍十多幅土地卻一幅也沒買到的心情嗎?”一家參與上述兩幅土地競拍的中型開發商代表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感慨:“這兩塊地已經靠近江蘇了還這么多企業搶,你說這市場到底有多熱?當然急是急不來的,接下去我們還是會繼續參拍,對價格的預期也會略有提高。”
111家房企“圍觀”兩幅地
111家房企領取競買申請書、34家參與現場競買,這是嘉定區兩幅“條件并不出眾”的偏遠地塊受到的關注度。
為了避免出現高溢價,出讓方選擇了“暗標”的方式出讓,即一家房企只出一次價格,價高者得。不過,房企對一線城市土地的渴望程度還是大大超出了出讓方的預期。
公開資料顯示,安亭地塊占地面積3.89萬平方米,容積率2.2,起拍總價3.84億元。旭輝、同濟、三花三盛聯合體、景瑞、江蘇新城、陽光城、大名城聯合體、三湘、凱德、光明食品、頂峰、中駿、嘉定房產、協信、金輝等15家房企參與了現場報價。最終,大名城聯合體以7.12億元的報價競得該地。
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大名城的注冊地雖在上海,但之前主要在福建發展,今年以來,大名城銷售不錯且希望能夠在一線城市擴張,此前已經參加了多次上海的土地拍賣,這一次終于如愿。
日前,大名城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13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同比增長200%以上,上年同期這一數字為6807萬元。今年6月19日,大名城曾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參加上海松江區泗涇地塊的競買,該地塊最終被保利置業以23.56億元的總價拿下,溢價率高達131.89%。
緊跟著安亭地塊出讓的馬陸地塊,再一次引起中小房企的搶奪。
馬陸地塊占地面積3.66萬平方米,容積率2.5,起拍總價5.49億元。旭輝、鼎申、張家港、同濟、安徽高速、古北、陽光城、中駿、靜安、凱德、金輝、景瑞、新城、海亮、三湘、中鐵建、大名城等19家房企參與競拍。馬陸地塊最后由安徽高速地產競得,該公司隸屬于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團,此前主要在安徽省內布局。
克而瑞上海機構研究總監薛建雄表示,嘉定等郊區的高價地經常被外來企業拿走,說明他們對上海市場的了解不夠深,其實這些區域要做高溢價非常困難。“郊區的小面積地塊,大企業不愿高價去爭,因為他們運營成本高,賺不到錢,小企業運營成本低,可以出更高地價。”
不過,在上述參與競拍的開發商看來,參拍郊區土地也是逼不得已。“現在房企全往一線城市擠,市中心的好地只是少數龍頭房企的寡頭游戲,中小型房企也只能拿大企業看不上的地了。”
要么“挨餓”,要么瘋狂
持續的酷暑令近期上海樓市降溫明顯,但土地市場卻出現“火上澆油”的局面。
漢宇地產監測的數據顯示,7月份上海共成交13幅經營性用地,與上月相比減少8幅,但成交地塊相對稀缺也支撐土地價格水漲船高,7月成交土地面積為76.11萬平方米,環比上月同期減少13.61%,成交金額為181.38億元,環比縮幅僅為7%。此外,7月共有6宗地塊溢價率超過50%,其中3宗地塊溢價率更是超過100%。
一家A股上市的中型房企副總經理對記者表示:“很多房企原來去二三線城市做開發,但不少被套住了,最終他們還是認定了在一線城市開發是相對安全的,所以都回來了。包括一些以前沒有在一線城市開發、在二三線開發賺了錢的房企,也看到再在二三線開發空間不大,也往一線城市擠,導致一線城市現在土地市場非常熱。”
“一些首次進入一線城市的開發商,拿地根本就是不計成本。”這位房企副總經理告訴記者,他們必須以一個項目來切入,進入這個城市把關系打通開始做,做完一個項目,熟悉所有的流程和關系,然后才可能做更多的項目。
在大房企已經壟斷一線城市核心區位地塊的背景下,集中涌入一線城市的廣大中小房企只能退而求其次,把目光瞄準有軌道交通規劃的城市郊區地段。
一位地產行業分析師稱:“前兩年,不少中小房企在嚴厲調控面前選擇戰略收縮,去年以來樓市回暖,這些房企手里的存量項目消化得不錯,但這些企業在庫存不斷下降的壓力下,開始選擇出手買地時,卻發現自己在一線城市已經很難拿到地了。這時候要么冒險高溢價拿地,要么‘無米下鍋繼續挨餓’。”
某香港上市房企負責人認為,房地產是資源配置非常強的行業,房企一定要有一定規模,才能對土地、資金、人才這三種最為重要的資源有一定的配置能力。在行業利潤率整體下滑的背景下,資源總是不斷向大企業集中,中小房企逐漸被邊緣化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