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調控要“標本兼治”
來源:上海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五條”之后,樓市何去何從?對于這個問了數遍的問題,房地產專家給出的答案可供參考。對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回答的是房地產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如何界定?其次,房地產調控政策走向如…
“國五條”之后,樓市何去何從?對于這個問了數遍的問題,房地產專家給出的答案可供參考。
對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回答的是房地產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如何界定?其次,房地產調控政策走向如何?最后,才是房價漲跌問題。正是沿著這個思路,當日參加房地產藍皮書發布會的專家們,給出了各自的看法。
“從整體上看,在新一屆政府領導下,房地產市場會向哪方面走,值得研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原所長張漢亞認為,“國五條”還是上屆政府房地產政策的延續,新一屆政府對房地產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如何看等問題,都有待進一步觀察。
對此,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玨林認為,現在房地產市場受外部環境的影響非常大。在宏觀經濟穩定增長之際,特別是城鎮化對住宅的客觀需求,會促使房地產市場保持增長,不會出現“硬著陸”。
王玨林認為,“國五條”出臺之后,確實使房地產市場平靜下來。而且,“這個政策對穩定房地產過熱區域,發揮了很大作用。”不過,王玨林認為,政策落地情況令人擔憂。“一旦有風吹草動,市場又會出現新的波動。而‘國五條’對市場的控制能力到底有多大?時間有多長?我現在也不敢說。”王玨林說。
對此,張漢亞也有自己的擔憂。“到目前為止,‘國五條’還在落實貫徹,在貫徹過程中存在問題,各地政府不太積極。”張漢亞直言,房地產調控表面上是開發商與購房者之間的價格矛盾、供給需求矛盾,實際上,背后更多的是“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博弈。”
他認為,地方對房地產業的依賴太重,包括各種稅收,以及解決當地的居住和就業等方面。所以,“中央如果把房地產的價格壓得太死,部分地方就很難繼續發展經濟或保持穩定發展趨勢。這種博弈的過程中,中央也要考慮地方政府。”張漢亞說。
土地勘測規劃院地價所所長趙松認為,多方博弈,意見不一,是導致現在調控結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回想這十年間,房地產調控一直是焦點和熱點,圍繞調控,來自各界的聲音、觀點非常豐富,但調控結果還是不理想。為什么會這樣?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家還沒達成足夠的共識;二是沒有足夠的條件。”趙松說。
在她看來,房地產調控要進入“標本兼治”時代。因為,行政管控的邊際效應正在遞減,且越來越明顯,有關部門必須抓緊進行其他的制度、機制建設。
“‘國五條’出臺之后,大家更多關注的是20%個稅政策,我一直關注的是后面提的那一句話,‘要加快建設和完善引導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建設’,它包括金融政策、市場監控、市場秩序、住宅用地供應等很多方面。這幾方面制度機制一旦有了明確的時間點落實,對房地產市場將來健康發展有很大作用。”
另外,“不動產統一登記和房產稅等制度機制層面的建設完成后,其直接目標雖不是房地產市場,但是對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會產生很好的效應。”趙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