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經開區合村并城步履堅實 投資260億加快城鎮化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河南日報報道,走進國家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設場面,在一個個工業項目落地的同時,城市建設異軍突起,令記者感受到新型城鎮化帶動下產城融合的強勁脈搏:四港聯動大道、南…
據河南日報報道,走進國家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設場面,在一個個工業項目落地的同時,城市建設異軍突起,令記者感受到新型城鎮化帶動下產城融合的強勁脈搏:
四港聯動大道、南三環生態廊道驚艷;盛和、世和、瑞錦等安置小區建設緊鑼密鼓;第三大街上的經開區第一幼兒園選址公示,濱河國際新城基礎設施建設啟動……一片又一片新綠帶來生機,一條又一條大道通向遠方,一群又一群高樓即將聳立……承載著鄭州新型城鎮化“六舊九新”之濱河國際新城建設使命的經開區,正以驚人的速度,闊步實現從“工業興區”時代到“產城融合”時代的華麗轉身。
2012年,鄭州市進入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元年,經過一年的扎實推進,六個切入點工作全面實現由拆到建的重要轉變。
按照鄭州市的統一部署,根據產城融合、建設濱河國際新城的發展規劃,經開區深化認識、自我加壓,以打造國際社區為引領,加快推進合村并城、生態廊道建設等工作,經過一年的努力,村莊征遷、安置區建設、路網完善及廊道綠化等工作均呈現良好態勢,新型城鎮化的美好畫卷正徐徐鋪展。
合村并城闊步向前
鄭州經開區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是,投資260億元,對下轄26個行政村全部實行合村并城,兩年完成所有村597萬平方米征地拆遷,三年建成總面積687萬平方米的7個安置區,滿足全區5.3萬被征遷群眾人均90平方米的安置需要,實現村莊變城區,村民變市民。
一項項舉措,讓鄭州經開區合村并城步履堅實、和諧有序。
“四個優先”推動村莊拆遷。一是優先拆除“兩環十七放射”道路沿線村莊。其中,四港聯動大道與隴海鐵路互通立交涉及的圃田營村124戶拆遷任務僅用7天就全部完成,實現了“和諧拆遷、高效拆遷”。二是優先拆除中原福塔等主要景觀點周邊村莊,岔河村和趙莊村的整村拆遷大頭落地。三是優先拆除重點工業項目建設范圍內的村莊。完成了梁湖、單莊等村莊的整村拆遷,為日產、海馬等重點項目提供了建設及續建用地。四是優先拆除濱河國際新城范圍內的村莊。啟動了濱河新城起步區范圍內4個村莊的拆遷。
截至2012年年底,鄭州經開區共投入資金17.9億元,啟動15個村莊拆遷,其中3個村莊完成整村拆遷,完成全區拆遷總任務量三成多。
“四大舉措”保障安置區建設。促發展是責任,保民生是根本。本著“民生第一、安置優先”的原則,鄭州經開區黨委、管委積極謀劃、多措并舉,采取“四大舉措”,不斷加快安置區建設進程。一是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開發建設模式。加強與央企中建七局的合作,聯合成立中建(鄭州)城市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捆綁實施濱河國際新城和合村并城建設項目,安置區建設主體堅實可靠。二是立足實際完善功能,不斷優化安置區空間布局。圍繞打造國際社區,統籌考慮住宅、醫療、教育、商業等功能布局,形成了“生態宜居、產城融合、富有特色”的安置區建設新藍圖。三是多方融資,破解資金難題。采取BT融資、委托代建等多種模式進行安置區建設,并通過對土地資源的盤整,破解安置區建設資金難題。四是以人為本,全力以赴保障民生。不斷加大財力投入力度,完善被征遷群眾參與社會保險管理辦法,社保參保率達到100%。把確保被征遷群眾安全過冬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積極協調過渡房源,確保過渡費按時足額發放,做好過渡房防寒、防凍等保障措施。開展“送溫暖”活動,集中走訪生活困難群眾,發放食品、衣被、燃料、取暖設備等御寒物資,保證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2012年,鄭州經開區共投資87.6億元,開工建設盛和、世和、瑞錦、瑞繡、瑞祥、瑞春6個安置區首期項目,開工面積達292萬平方米,建成后可滿足轄區全部被征遷群眾戶均120平方米的安置需求。
持續求進再謀新篇
風生水起的城鎮化,得益于鄭州經開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拓展思路,不斷深化對全區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理解和認識,更得益于拔高站位,科學布局,統籌規劃,試點先行,穩妥推進,協同辦公,高效運作的工作機制。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鄭州新型城鎮化建設由拆遷向建設轉變的一年,鄭州經開區將圍繞新型城鎮化六個切入點,加大力度,持續求進,努力在全市實現率先突破,建成“三化”協調發展示范區。
繁重的任務,已經細化為一項項工程——
扎實做好征遷工作。積極、穩妥地啟動剩余村莊征遷工作。投資13.5億元,完成已啟動的東楊、西楊、螺蛭湖、毛莊、曹古寺、司趙、耿莊7個行政村,共3039戶,12510人,150.1萬平方米的整體征遷任務。根據重大項目建設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投資19.7億元,啟動弓馬莊、營崗、黃商等剩余11個村莊的征遷。
大力推進安置區建設。新增投資46億元,在加快推進在建項目的同時,確保早日開工建設盛和、世和、瑞祥、瑞春4個安置區后續項目,建設安置房152.2萬平方米。
加快交通道路和生態廊道建設。新建道路15條,形成“區外放射,區內暢通”交通體系。加強四港聯動大道和南三環苗木后期管護,確保苗木成活率。啟動機場高速、東南四環連接線、107輔道生態廊道建設工程,著力實現主要交通道路環境提升。
隨著新型城鎮化一個個藍圖變為現實,一個土地集約利用、產業有序發展、居住環境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美麗經開”必將漸行漸近。
生態廊道大放異彩
兩側各50米寬的森林廊道綿延起伏,郁郁蔥蔥,蔚然成景,人行道、自行車道、公交港灣、綠島加油站等穿插其間。在經開區,隨著生態廊道建設大頭落地,綠廊加漫步道的生態環保出行理念已在四港聯動大道、南三環等演變為生動的現實。
2012年,鄭州經開區圍繞全市生態廊道建設目標,搶抓“春冬兩季”,狠抓轄區四港聯動大道、南三環、機場高速和東南四環連接線4條道路、39公里、總面積7880畝生態廊道建設,并將四港聯動大道和南三環確定為示范工程,力爭作全市廊道建設的排頭兵。目前,生態廊道建設大頭落地。
據統計,四條道路累計完成征遷29萬平方米,取締治理“三小”57.7萬平方米,清運垃圾77.37萬立方米,完成培土487萬立方米,完成綠化180萬平方米,栽植喬木13萬株,投入資金近13億元。其中,四港聯動大道10公里生態廊道建設任務全部完成,南三環生態廊道建設于2012年年底基本完成。東南四環連線綠化用地征遷清場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進行道路施工。機場高速綠化用地征遷清場工作已全部完成,待市園林局交付設計方案后將立即組織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