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房產稅試點 強化樓市市場化調控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經過長期準備,房產稅試點推開的技術條件已經具備。當前多個地方正在推進房產稅試點的準備工作。未來應以房產稅為抓手,逐漸以市場化調控取代行政調控,以此達到樓市調控市場化和長效化、房地…
經過長期準備,房產稅試點推開的技術條件已經具備。當前多個地方正在推進房產稅試點的準備工作。未來應以房產稅為抓手,逐漸以市場化調控取代行政調控,以此達到樓市調控市場化和長效化、房地產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目的。
從去年1月出臺“新國八條”算起,本輪房地產市場調控已歷時近22個月。期間,以“限購令”為主的行政手段出臺后,樓市出現成交量下挫、房價下跌的局面。但近幾個月來,一些地方政府紛紛微調政策,促成樓市交易升溫,房價上漲的勢頭隨之出現。不過,此輪行政手段為主的政策調控,已較大程度影響了房企的投資熱情,造成房地產投資、新開工面積、房企購地面積等指標出現負增長,為未來的房地產市場供應短缺埋下伏筆。
分析人士認為,行政調控手段固然能迅速給市場降溫,但弊端同樣顯而易見,即后市供應緊缺等,且調控效用呈現邊際遞減和弱化。因此,必須在堅持樓市調控的同時,利用調控帶來的有利時機,抓緊構建調控市場化、長效機制,擺脫對行政性指令的過度依賴。而在當前,房產稅試點的推進,應該成為打破樓市調控僵局的重要一步。
首先,房產稅征收的技術條件已經具備。隨著我國存量房信息系統建設的完善,房屋的面積、類型、產權等各項基礎信息均已完備,且存量房價格評估技術也隨著二手房市場的發展日趨完善,這將在房屋信息采集、房屋估價、稅基計算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撐。事實上,出臺于1986年的房產稅,一直面向經營性物業征收,在實際操作層面并無困難可言。
其次,房產稅有助于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穩定土地市場。與土地出讓收入相比,房產稅是地方政府長期穩定的稅源。雖然從收入規模上看,房產稅不能取代土地出讓收入,但稅源的增加無疑有助于緩解地方財政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