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堅決推行樓市“限利令”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房地產調控政策牽涉多方利益,稍有變動可能就會觸及既得利益集團的神經,甚至引發強烈反彈。陜西省近日出臺的限利令就是生動的例子。10月20日,陜西省住建廳和省物價局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
房地產調控政策牽涉多方利益,稍有變動可能就會觸及既得利益集團的神經,甚至引發強烈反彈。陜西省近日出臺的“限利令”就是生動的例子。
10月20日,陜西省住建廳和省物價局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分區域測算住房項目成本、公布區域住房銷售價格區間、控制房地產利潤在10%左右。超出價格區間的商品房將無法在價格主管部門備案,也無法取得預售證。
陜西“限利令”甫一出臺,隨即遭到非議與抵制,業界出現各種奇談怪論,譬如,有人認為,商品房限利是個餿主意;也有人認為,限制房地產商利潤不能服眾;更有人給陜西新政扣上“不尊重市場意志”的帽子等等。據媒體報道,該新政一出,當地房地產商也表示質疑,已經“炸開了鍋”。
“限利令”之所以遭遇如此強烈反彈,主要是觸及了相關既得利益。房地產市場有著錯綜復雜的利益鏈條,改革勢必要犧牲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遭遇反彈在情理之中。我們不能因為改革遭遇阻力而停滯不前。應該看到,“限利令”不僅不是餿主意,而且抓住了房地產調控的要害,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應該堅決推行。
過去房價瘋狂上漲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房地產商追求暴利,不斷抬高房價。為追求暴利,眾多房地產商加入囤地、炒地行列。近些年,開發商項目開發磨洋工、坐等土地升值、項目坐地起價以及捂盤惜售等現象比較普遍,嚴重地擾亂了房地產市場的正常秩序。
“限利令”可以說堵死了房地產商追逐暴利的渠道,對于防止其囤地、哄抬房價,將會起到強有力的遏制作用,對促進房價合理回歸,解決住房這一當前最大的民生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有必要指出的是,所謂“限制房地產商利潤不能服眾”本身是一個偽命題。什么是“眾”?毫無疑義,這里不應該是指小眾(某些利益集團),而是指大眾,即最廣大的普通百姓。當前,房價已經逐步脫離普通居民,使他們購房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只能望房興嘆。一邊是房地產行業不斷制造億萬富豪,一邊是普通居民買房難、買房貴,身處如此現實,普通大眾不支持限制房地產商利潤的說法很難立足。
同樣的道理,那種認為“限利令”“不尊重市場意志”的邏輯也非常荒謬。市場只有規律而無意志,公開、公正、公平應是房地產市場遵循的法則。眾所周知市場同時存在“兩只手”,一是市場規律這只“無形的手”;一是調控手段這只“有形的手”,房地產市場也是如此。
只能說,前述所謂“市場意志”只是小部分人的自我臆斷。正是房地產市場的不透明與自我調節機制的缺陷,導致這一市場同時成為制造暴利與泡沫的機器。我國房地產市場秩序混亂,投機風氣長盛不衰,房價越調越高,調控受到百姓詬病,歸根結底主要原因就在于這一市場透明度不夠,體制機制扭曲,加上利益集團抵觸,政令難以暢通。正是因此,房地產市場必須進一步推進陽光操作,加強和改善調控。
誠然,這次陜西出臺的“限利令”并非盡善盡美,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很多挑戰和問題,這亦是該新政可行性受到質疑的原因所在。要推行這一政策,無法避開房地產開發成本,而房地產開發成本一直處于灰色地帶,仿佛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人們除擔心“限利令”難操作外,還憂慮其難逃尷尬命運——政府控制房企利潤,反而會讓房企在成本上做手腳,想方設法乃至弄虛作假提高成本。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擔心不代表該項政策完全不具可行性,恰恰相反,我們應該借此機會完善政策,推進房地產開發成本陽光化,倡導房企賺取合理利潤,以此凈化房地產市場環境。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實際上,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推行“限利令”,將房地產利潤控制在10%左右,這一利潤率水平依然可觀。房企必須明白,任何一個行業試圖長期維持暴利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房地產開發成本也不可能長期是一本糊涂賬,公開房地產開發成本是大勢所趨。
房企成本難公開,實質不在是否可具操作性,可能暴露權力尋租及利益輸送,害怕公眾監督才是問題的關鍵。利益集團從中作梗,阻礙推行“限利令”必將會不得人心。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濟南樓市量升價穩 “銀十”成色很足 下一篇:標普:中國下半年房價小幅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