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規模建設公租房凸顯多重效應
來源:新華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重慶自2010年起大規模建設的公共租賃住房已陸續搖號配租、入住,目前已惠及40余萬人,使得越來越多中低收入群體實現了住有所居的夢想,經濟社會效應明顯。根據重慶市的規劃,自2010年起的三年…
重慶自2010年起大規模建設的公共租賃住房已陸續搖號配租、入住,目前已惠及40余萬人,使得越來越多中低收入群體實現了“住有所居”的夢想,經濟社會效應明顯。
根據重慶市的規劃,自2010年起的三年內,重慶市將建設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解決200余萬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難題。目前,這個市已開建公租房2900多萬平方米,竣工600多萬平方米,通過5次搖號已配租13萬多戶居民,惠及40余萬人。今年,重慶將再開建1320萬平方米公租房,全面完成三年開建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的目標。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表示,經過兩年多的建設運營,重慶的公租房已顯現出良好的經濟社會效應。一方面,公租房充分體現了對中低收入群體“住有所居”的保障屬性,目前已配租成功的家庭中,92%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進城務工人員占52%左右,原住居民中的困難家庭占38%左右,大中專畢業生占10%左右。另一方面,公租房建設加快了城市化進程。重慶的公租房聚居區分布在主城一、二環之間,共有21個,每個集聚區將集聚20多萬人,屆時主城城市人口將達到1000多萬,城區面積擴大了400多平方公里。公租房先行,商品房隨之跟進,公租房和商品房交融在一起,配套建設的公共設施共用。而公租房的租戶大多數為進城務工的農民,他們作為新生市民,在住房無憂的情況下,成為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中穩定的人力資源。
此外,重慶大規模建設公租房還有效地拉動了經濟穩定增長。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商品房投資總量有所下降,而重慶3年內建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每年投資幾百億元,填補了商品房投資拉動不足的空缺,對經濟拉動作用明顯。同時,隨著公租房配租人群的增加,又將帶動相關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