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完整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本,内射女校花一区二区三区,年轻丰满的继牳4伦理

#
客服熱線:0311-85395669
資訊電話: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電話:
0311-85395669
指標

我國水利事業(yè)發(fā)展十年回眸

來源:中國經濟網 |瀏覽:|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0年來,我國投入水利建設的資金屢創(chuàng)新高,僅2011年就落實建設投資3452億元;三峽工程、治淮工程等開始發(fā)揮巨大的防洪抗旱減災效益;農田水利設施體系不斷完善,助力我國糧食半個世紀以來首次…

10年來,我國投入水利建設的資金屢創(chuàng)新高,僅2011年就落實建設投資3452億元;三峽工程、治淮工程等開始發(fā)揮巨大的防洪抗旱減災效益;農田水利設施體系不斷完善,助力我國糧食半個世紀以來首次實現八連增;世界上施工規(guī)模最大、供水規(guī)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調水工程南水北調工程開工建設……加快水利改革發(fā)展,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和諧穩(wěn)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座座水庫大壩,鎮(zhèn)守江河之上,護衛(wèi)著萬千百姓;

一個個灌溉設施,密布田野之中,潤澤著萬畝良田;

一批批調水工程,跨越南北之間,貫通著發(fā)展活力。

“興水利、除水害”,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1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水利工作高度重視,水利部門積極踐行可持續(xù)發(fā)展治水思路,大力推進民生水利,譜寫了水利改革發(fā)展新篇章。

治洪旱百姓安

每一次災害的出現,都是對水利抗災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保障能力的巨大考驗。在天災面前,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是水利人肩負的重要使命。

80歲的丁一德老人在荊州生活了60年。“萬里長江,險在荊江”,歷史上荊江河段每6年就要潰堤一次。老人親歷過1954年和1998年兩次長江大洪水,“洪水像咆哮而來的猛獸,人見到腿都會抖。”7月24日,長江上游形成1981年以來的最大洪水。然而,這一次,三峽工程沒有給滔滔洪水肆虐的機會,通過攔洪削峰,洪水平穩(wěn)下泄,老人穩(wěn)坐江邊安然乘涼。

水旱災害頻發(fā)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

在不確定的災害面前,有備才能無患。按照“除害與興利結合”的方針,我國對大江、大河、大湖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治理,長江三峽、治淮19項骨干工程、嫩江尼爾基等一批重點水利樞紐工程建成投入運行,水利工程規(guī)模和數量居世界前列。長江下游河勢控制、黃河堤防建設穩(wěn)步推進,已建成江河堤防近30萬公里。防洪薄弱環(huán)節(jié)逐步加強,1000多條中小河流重點河段治理工程全面展開。2008年至2010年,全國7356座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完成除險加固,保障了水庫下游1.44億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基本解除了637座縣級以上城市、1.61億畝農田以及大量國家重要基礎設施的潰壩洪水威脅。逐步完善和加強的防汛抗旱工程體系成為應對災害的基礎。

水文、氣象、預警預報、方案預案、隊伍、物資等非工程措施的進步,則意味著防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防辦主任吳道喜介紹,“僅長江流域已有1600多個自動監(jiān)測點,實現水位、雨量自動采集、自動傳輸和自動轉發(fā),水量預報精確度達到了幾百立方米以內,水位預報達到厘米以內。”7月24日的長江洪峰,水利部水文局、長江委水文局提前幾天預報出入庫洪峰流量,誤差率僅為1%,這正是科學調度水利工程的基礎。

數據顯示,我國防洪減災效益逐年上升,2011年,洪澇災害損失主要指標比1990年以來均值偏少4至8成。更為難得的是,10年來,我國應對災害的防控思路逐漸轉變:“在防汛抗洪中,既有效控制洪水又給洪水以出路,合理利用洪水資源;在抗旱減災中,開源與節(jié)流并重,蓄、引、提、調、節(jié)等措施并舉,既保障生活生產用水安全,又滿足生態(tài)用水需求。”這種轉變,讓除害與興利實現真正結合,人與自然實現和諧相處。

興農水糧食豐

在干旱等不利條件影響下,我國糧食生產半個世紀以來首次實現八連增,夏糧9年豐收,水利功不可沒!

2011年,我國部分地區(qū)發(fā)生嚴重干旱,山東省桓臺縣連續(xù)170多天無有效降水,大地“張著嘴”在“喊渴”。正值小麥返青后期,果里鎮(zhèn)郝圓村村民杜榮華的臉上卻看不出焦慮,“干旱對我們沒啥影響,多虧了村里這些年建的灌溉設施,輕輕松松給麥苗澆上返青水,豐收沒問題。”

“水利是農業(yè)的命脈。”據測算,在影響糧食生產的諸多要素中,水的增產效用最為突出,水利對糧食生產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

目前我國有效灌溉面積為9.05億畝。占全國耕地面積49%的灌區(qū),生產了約占全國總量75%的糧食和90%以上的棉花、蔬菜等經濟作物。“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核心在灌區(qū)。”“十一五”期間,國家安排投資314億元,對408處大型灌區(qū)進行續(xù)建配套與節(jié)水改造工程建設。全國99處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項目已經啟動。

我國水資源短缺,干旱災害頻發(fā),必須把節(jié)水灌溉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2000年至2011年,我國節(jié)水灌溉工程面積由2.46億畝增加到4.3億畝,其中噴灌、微灌、低壓管道輸水等高效節(jié)水灌溉面積由0.88億畝增加到1.87億畝。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在連續(xù)30多年灌溉用水總量保持零增長的情況下,有效灌溉面積增加了1.72億畝,糧食總產量增加了5000多億斤,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3提高到0.51。

盡管我國農田水利建設取得了矚目的成就,極大地提高了農業(yè)抗災減災能力和綜合生產能力,然而,我們依然面臨一些困難,不少農田灌排設施需要升級換代,節(jié)水灌溉技術需要進一步推廣。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突破資金投入欠缺的瓶頸。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明確“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的政策,不久前還明確由中央財政按照20%的比例統(tǒng)籌。

保供水活力現

10年來,我國水資源調控能力不斷提高,目前,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達到7000多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中線河南段的工地上,工人們一刻不敢松懈地忙碌著,倒計時牌上的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減少,提醒著人們距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竣工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了。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一直困擾著我國。2002年,為緩解北方地區(qū)干旱缺水的狀況,南水北調工程開工建設,一舉創(chuàng)下多項紀錄:世界上施工規(guī)模最大、供水規(guī)模最大、距離最長、受益人口最多!

今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進入沖刺階段,河南段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的主戰(zhàn)場。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副主任張野不久前宣布,河南段工程建設已完成任務超六成。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將于2013年底實現主體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丹江口水庫的清水將源源輸向北方地區(qū)。

10多年來,以南水北調工程為代表,我國先后實施了一批引水、調水工程,新辟潘莊線路,多次實施引黃濟津應急調水,幫助天津等地渡過缺水難關;采取大規(guī)模的“珠江壓咸補淡應急調水”措施,緩解珠三角地區(qū)多個城市發(fā)生的“咸潮”……這標志著我國水資源調控能力正在不斷提高,目前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達到7000多億立方米。

水利促發(fā)展,水利惠民生。“現在不管天晴下雨、農忙農閑,我們都不用去挑水了,回家一合電閘,方便、干凈的自來水就來了!”重慶市墊江縣永安鎮(zhèn)鳳凰村龍會灣村民王國才說。墊江縣水務局從永安鎮(zhèn)水廠鋪設10多公里供水管道,通過自吸泵加壓,清澈的自來水源源不斷流入各家各戶,地處高臺地區(qū),水源極度匱乏的龍會灣村民從此告別了四處找水的歷史。

在廣大農村地區(qū),飲水安全工程被視作“民心工程”。2005年,黨中央提出要用兩個五年計劃時間解決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問題。自此,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進入新的階段。“十一五”時期,中央安排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補助資金590億元,新建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2萬處,讓2.1億農村居民告別了飲水不安全的歷史。今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力度還會加大。據介紹,到2015年,我國要全面解決2.98億農村人口和11.4萬所農村學校的飲水安全問題。

水利跨越發(fā)展的大幕已經拉開,盛世興水的步伐鏗鏘有力,我們正向著中國特色水利現代化闊步前行!


 
延伸閱讀
上一篇:1-7月山西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846.21億元同比增118.6%
下一篇:北京樓市金九銀十成色不足 高端住宅逆勢熱銷
分享到:
[騰訊]
關鍵字:我國 水利 事業(yè)發(fā)展

行業(yè)相關排行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淅川县| 樟树市| 阿拉善右旗| 集安市| 兴海县| 区。| 新田县| 宁安市| 内丘县| 修水县| 齐齐哈尔市| 南昌市| 五指山市| 磐石市| 府谷县| 新郑市| 伊川县| 涡阳县| 福州市| 横峰县| 永康市| 丰台区| 兴海县| 南澳县| 五原县| 澄城县| 崇义县| 广南县| 浙江省| 陇川县| 临猗县| 遂昌县| 霍山县| 方城县| 南安市| 封丘县| 雷波县| 嘉荫县| 新竹市| 普陀区| 和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