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水利投資向農村傾斜
來源:鋼聯資訊|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中華建筑報報道,6月21日,國家發改委、水利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編制的《水利發展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發布!兑巹潯诽岢,未來水利投資的重點在農村,要在加快建…
據中華建筑報報道,6月21日,國家發改委、水利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編制的《水利發展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發布!兑巹潯诽岢觯磥硭投資的重點在農村,要在加快建立政府水利投資穩定增長機制、發揮政府投資主渠道作用的同時,進一步放開水利工程建設領域,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
農村成“十二五”水利建設重點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水利這一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民生的重點領域越來越受關注。
根據《規劃》,未來5年,國家水利投資將重點投向農業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南水北調等重點水源和水資源配置工程、治淮骨干工程等重要防洪工程以及其他關系全局的重要水利工程,并向中西部地區特別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傾斜。
同時,國家發改委負責人表示,未來5年,國家將重點改善農村水利狀況,要全面解決約3億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將農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同時,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400億立方米,其中新增城市供水能力260億立方米左右,城市供水水源保證率不低于95%。
《規劃》明確:“突出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強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增加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強化農業節水。”
加強防洪薄弱環節建設
《規劃》還強調,要著力加強防洪薄弱環節建設,繼續推進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強化山洪地質災害防御。
結合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的實施,《規劃》明確:2015年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000萬畝。在三江平原、長江流域等水土資源條件具備的地區,新建一批灌區;在黃淮海地區加快南水北調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建設,通過水源置換退還擠占的農業用水,恢復部分有效灌溉面積;在西南盆地、平壩水源豐沛地區,結合新建水源工程配套發展一批中小灌區。
根據此前財政部、水利部發布的《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補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未來將擴大小農水利專項資金規定使用范圍,新增農村河塘清淤整治等數個投入領域。重點支持現有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和大中型灌區末級渠系續建、配套、改造,因地制宜建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適度新建小型水源工程。
建立水利投資增長長效機制
當下,在水利改革管理方面,創新水利科學發展體制,建立水利投資長效機制十分必要。《規劃》提出推進水資源管理、流域綜合管理、水利投融資等體制改革,積極推進水價改革,建立水生態補償機制。
目前,水利建設仍我我國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洪澇災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嚴重以及農田水利建設滯后等問題突出,水利設施薄弱仍然是國家基礎設施的短板。
我國水利建設方面的薄弱環節具體體現在:現有投資規模和渠道難以滿足水利快速發展的需要,水利投資缺口仍然較大;水利投入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偏小且不穩定,民間資本進入和市場化融資渠道不暢;一些地方對水利建設的投入嚴重不足,建設資金到位率低,部分工程難以按合理工期建成。
《規劃》鼓勵和引導外資參與《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鼓勵類、允許類水利項目建設與管理,同時有效利用國外優惠貸款和國際商業貸款,擴大水利利用外資的規模,提高水利利用外資的質量。
據水利部總規劃師周學文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水利總投資要達到1.8萬億元左右。歷史數據顯示,“十一五”時期,全國共完成水利建設投資超過700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十二五”水利規劃的出臺,有利于推進農村供水工程投資快速增長,利好水務和節水灌溉領域的公司。目前,很多水務領域的龍頭公司已經具備業務異地擴張的經驗和現金流支持的優勢,有望抓住這一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