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松綁樓市限價或將影響政府公信力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新的限價令不僅會強化部分客戶的觀望心理,也將影響到開發商的開發計劃及銷售策略,同時對政府公信力也將產生不良影響。近日,廣東中山市悄然調整樓市限價令上線,將限價網簽備案標準由5800元…
新的限價令不僅會強化部分客戶的觀望心理,也將影響到開發商的開發計劃及銷售策略,同時對政府公信力也將產生不良影響。
近日,廣東中山市悄然調整樓市限價令“上線”,將限價網簽備案標準由5800元/m2上調至6590元/m2。在全國樓市正處于“限價、限購”的敏感期,中山的一再“率先破局”普遍被視為是有限放松調控的舉動。
“不會影響調控大局”
“就目前來說,我看不到此次中山的決定對調控走向有什么大的影響。”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廣州市社科院高級研究員彭澎表示。“第一,中山原來的措施就不是很嚴厲的,是時間性非常短的;第二,雖然這也算變相的一種松動,但相對而言,并沒有上次佛山影響那么大。這不僅僅指中山的城市影響力,也包括這次限價的程度并不嚴重。中山不是否定了‘限’,只是根據去年GDP的增長做了一些比較溫和的‘調整’。”
在彭澎看來,按照中山調控房價的思路來說,這其實也是合理的。而正是由于此次上調限價線影響非常小,才使得中山可以再次“調價”打擦邊球,而不是像佛山“限購令”一樣被緊急喊停。
“現在出的6590元/平方米的新限價,與去年中小戶型城區平均價相差無幾,所以對于中山市的鎮區樓市幾乎沒有影響,而對于城區中小戶型也是影響很小。”中山市滿堂紅置業經理人黃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以往經驗,這種情況是限價令與春節假期共同造成的,并不僅僅是限價的原因。
“或將影響政府公信力”
黃生同時向記者表示,新的限價令不僅會強化部分客戶的觀望心理,也將影響到開發商的開發計劃及銷售策略,同時對政府的公信力也將產生不良影響。“一邊是中央政府要求繼續嚴格執行樓市政策,一邊卻是地方政府不斷釋放樓市松綁信號。不難看出兩者之間的微妙關系。”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落錘定音,“促進房價合理回歸”已取代“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成為2012年房地產調控的核心關鍵詞。但彭澎認為,限價令的推行,對促進房價回歸合理的意義也并不是太大。
“去年中央給很多城市提出了房價的控制目標,但卻并沒有進行審查、統計。因此政府應該就去年全國限價的情況發布一個全面的信息,給公眾一個明確的結論,否則會讓人感覺有關部門對調控的信心不足。”彭澎介紹到,2011年各地推出的限價大多都是為了完成年度房價控制目標,而去年初公布的年度房價目標又大多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掛鉤,幾乎都預留了10%左右增幅的空間。
“這是值得注意的現象,去年各地政府在調控房價的具體操作上都是如此,他們一般認為,只要房價沒有瘋長,漲幅沒有超過經濟增長水平的漲幅,就是控制住了房價;而溫家寶總理的說法則是回歸合理價位,那就應該是‘往下調’,而不是‘往上漲’。”彭澎認為,房地產調控成果的取得,不僅取決于中央房地產調控政策制定得是否到位,更取決于地方政府對限購、限貸等調控政策的執行。歸根到底,還是政策缺乏一定的嚴厲性。“包括之前說的,二三線城市進一步限購,也沒有很認真地推進。現在就是處于一個具體政策的空窗期,尤其是懲罰性措施,所以導致很多城市都在觀望,只不過中山屬于比較容易操作的情況。”
盡管認為中山此次“調價”的影響力不大,但彭澎表示,還是要警惕這種以輕微放松為‘擦邊球’的調控,是否會在全國二三線城市形成風潮,“那就有可能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近日,廣東中山市悄然調整樓市限價令“上線”,將限價網簽備案標準由5800元/m2上調至6590元/m2。在全國樓市正處于“限價、限購”的敏感期,中山的一再“率先破局”普遍被視為是有限放松調控的舉動。
“不會影響調控大局”
“就目前來說,我看不到此次中山的決定對調控走向有什么大的影響。”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廣州市社科院高級研究員彭澎表示。“第一,中山原來的措施就不是很嚴厲的,是時間性非常短的;第二,雖然這也算變相的一種松動,但相對而言,并沒有上次佛山影響那么大。這不僅僅指中山的城市影響力,也包括這次限價的程度并不嚴重。中山不是否定了‘限’,只是根據去年GDP的增長做了一些比較溫和的‘調整’。”
在彭澎看來,按照中山調控房價的思路來說,這其實也是合理的。而正是由于此次上調限價線影響非常小,才使得中山可以再次“調價”打擦邊球,而不是像佛山“限購令”一樣被緊急喊停。
“現在出的6590元/平方米的新限價,與去年中小戶型城區平均價相差無幾,所以對于中山市的鎮區樓市幾乎沒有影響,而對于城區中小戶型也是影響很小。”中山市滿堂紅置業經理人黃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以往經驗,這種情況是限價令與春節假期共同造成的,并不僅僅是限價的原因。
“或將影響政府公信力”
黃生同時向記者表示,新的限價令不僅會強化部分客戶的觀望心理,也將影響到開發商的開發計劃及銷售策略,同時對政府的公信力也將產生不良影響。“一邊是中央政府要求繼續嚴格執行樓市政策,一邊卻是地方政府不斷釋放樓市松綁信號。不難看出兩者之間的微妙關系。”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落錘定音,“促進房價合理回歸”已取代“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成為2012年房地產調控的核心關鍵詞。但彭澎認為,限價令的推行,對促進房價回歸合理的意義也并不是太大。
“去年中央給很多城市提出了房價的控制目標,但卻并沒有進行審查、統計。因此政府應該就去年全國限價的情況發布一個全面的信息,給公眾一個明確的結論,否則會讓人感覺有關部門對調控的信心不足。”彭澎介紹到,2011年各地推出的限價大多都是為了完成年度房價控制目標,而去年初公布的年度房價目標又大多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掛鉤,幾乎都預留了10%左右增幅的空間。
“這是值得注意的現象,去年各地政府在調控房價的具體操作上都是如此,他們一般認為,只要房價沒有瘋長,漲幅沒有超過經濟增長水平的漲幅,就是控制住了房價;而溫家寶總理的說法則是回歸合理價位,那就應該是‘往下調’,而不是‘往上漲’。”彭澎認為,房地產調控成果的取得,不僅取決于中央房地產調控政策制定得是否到位,更取決于地方政府對限購、限貸等調控政策的執行。歸根到底,還是政策缺乏一定的嚴厲性。“包括之前說的,二三線城市進一步限購,也沒有很認真地推進。現在就是處于一個具體政策的空窗期,尤其是懲罰性措施,所以導致很多城市都在觀望,只不過中山屬于比較容易操作的情況。”
盡管認為中山此次“調價”的影響力不大,但彭澎表示,還是要警惕這種以輕微放松為‘擦邊球’的調控,是否會在全國二三線城市形成風潮,“那就有可能產生非常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