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黔江區水利力爭“十二五”完成投資60億
來源:中國新聞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完成水利資產投資50億元,力爭60億元;全區水利化程度達45%,力爭達50%。12月29日,筆者從重慶黔江區水利工作會上獲悉了十二五時期全區水利工作要實現的目標。據介紹,黔江區僅有中型水庫3座…
“完成水利資產投資50億元,力爭60億元;全區水利化程度達45%,力爭達50%。”12月29日,筆者從重慶黔江區水利工作會上獲悉了“十二五”時期全區水利工作要實現的目標。
據介紹,黔江區僅有中型水庫3座,在建1座,水利設施老化、年久失修,大多山坪塘急需整治,大部耕地“靠天吃飯”;農村飲水安全較為突出,仍有17萬人未達到安全飲水標準,高山農村人畜飲水極為困難。
為盡快建成城鄉防洪抗旱、城鄉供水、城市生態用水、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保障體系,創建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和生態節水示范區,黔江區委、區政府作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著力實施“六大工程”建設:
實施骨干水源工程建設,基本解決工程性缺水。計劃投資14.5億元,全面推進骨干水源工程建設,確保全區蓄飲提水能力達到2萬億立方米,新增蓄飲提水能力1億立方米,全力保障城市擴容、產業發展用水需求。加快推進太極水庫、小南海水庫補水擴容工程建設,確保早日建成投用,老窖溪水庫工程在“十二五”末基本建成投入運行;開工建成瓦窯堡、馬鹿池、陳家寨、黃橋等4座。ㄒ唬┬退畮旌透氏、新民、高坪等6座重點小(二)型水庫;整治12座。ǘ┬筒‰U水庫,實現全區病險水庫全面銷號。
實施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基本解決城鄉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計劃投資3億元,突出80個整村脫貧重點,新解決農村飲水安全人口17萬人。加快建設城市供水工程,建成城北、正陽、青杠水廠,擴建舟白水廠,達到日供水15萬噸的城市供水能力,保障30萬城市人口供水;新(改)、擴建25個集鎮供水工程建設;實施城區自來水管網輻射工程,延伸城區飲水主干管網至馮家街道的有關村社,加強鄉鎮自來水管網聯網工程,人口較多、水源基礎較好的鄉鎮,做到管網橫向到社,縱向到戶;興建單村供水工程,對分散和距離飲水管網較遠的農戶,鼓勵和引導自籌資金,采取單戶分散工程、聯建大井模式解決人飲安全。
實施城市生態用水景觀工程建設,基本解決城市生態缺水問題。計劃投資2億元,實現城市生態用水景觀工程。依托老城區河流,建設沉砂池、翻板壩、滾水壩,建成水域面積32萬平方米;啟動新城區“千湖景觀工程”前期工作,建設新城生態景觀用水工程和峽谷峽江生態堤防工程;延伸城區萬米健身河堤,完成冊山河濱走廊建設。
實施防洪保安工程建設,全面增強防汛抗旱減災能力。計劃投資9億元,治理7條河流,實現病險塘庫整治全面銷號,城市和鄉鎮(街道)政府所在地基本達到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全面建成城市防洪工程,完成分洪隧洞建設,實施城區二期堤防7公里,城市拓展區防洪護岸河堤6.5公里,建成35平方公里城市防洪保安工程;實施境內阿蓬江流域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新建堤防50公里,同時,推進鄉鎮集鎮防洪保安工程建設,建設鄉鎮堤防45公里;構建區、鄉鎮、村三級防汛抗旱指揮體系,建成大中型及重要。ㄒ唬┬退畮、黔江城區和重要臨河場鎮的防洪監測預警系統,完善區、鄉鎮、水庫的應急預案。
實施農田灌溉工程建設,確保糧食生產安全。計劃投資14億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萬畝以上,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萬畝以上,實現全區有效灌面占常用耕地面積比例達到50%以上。重點圍繞特色農業園區,繼續推進三峽庫區中部灌區項目建設,完成洞塘水庫渠系配套工程,實施煙水配套工程、國土綜合整治工程、農業綜合開發工程,完成第一批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積極申報爭取成為全國第四批小農水重點縣。
實施農村小水電站改造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計劃投資18億元,建設水生態環境保障體系。重點開展城市和阿蓬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對4座中型水庫和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實施保護,完成水系綠化1.64萬畝,在太極、石朗等8條小流域易災區,治理水土流失200平方公里,生態修復面積500平方公里;新建正陽、青杠污水廠,配套建設排污主管網,改建老城區排污主管網,城區污水處理能力增加10萬噸,新建鄉鎮污水處理廠,實現城區和鄉鎮集鎮污水達標排放;加快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建設,全面實施農村老舊電站增效擴容改造試點工作,實現新增小水電裝機3.8萬千瓦。
據悉,黔江區在過去5年探索出了“先建機制,再建工程”的水利建設管理經驗,未來5年將創新項目前期、投入配套保障、水資源合理開發、項目監督管理、依法治水等“五大”機制,推動水利建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