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樓市“金九不金” 陜北炒房團去向不明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金九不金,成色不足
金九不金,成色不足
上半年西安樓市較為冷清,8月樓市開發商打響“以價換量”的破冰之役,企盼在“金九銀十”大賺一筆。
西安房地產信息網提供給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數據顯示,8月西安樓市仍舊持續冷淡觀望,8月份西安商品房交易面積為95.66萬平方米,環比下降8.33%,同比上年跌落17.44%。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1年8月《七十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指數》數據顯示,西安新建住宅價格指數首次出現“停漲”, 終止了今年前7個月連續上漲的勢頭。
西安房地產預警預報專家領導小組秘書長、西安房地產信息網副總經理李宇兵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年度樓市政策從嚴以及限購政策進一步向二、三城市擴大的政策導向,使得8月份階段性的市場觀望情緒加劇。
因此,在即將進入樓市 “金九月”時,西安樓市就已逐漸從“蓄水”開始轉向“試水”,為預期的黃金期做好準備。然而,9月的樓市令房企大失所望。
李宇兵說:“今年9月西安的樓市可以描述為‘金九不金,成色不足’。”
數據顯示,從進入9月的35周開始到38周,其中3個星期西安普通住宅市場成交量均呈下滑態勢,樓市處于低位運行,“金九”未能凸顯。其中37周在秋季西安住宅及建筑科技產業博覽會等因素的影響帶動下,住宅市場成交環比前一周上漲107.1%,然而,好景不長,38周的成交量出現大幅下滑,樓市仍處于低位運行。
李宇兵分析說,在樓市調控從嚴的情形下,房地產市場走低的預期較為強烈,9月西安樓市預期的“金九”未現也在情理之中。受持續的樓市政策和限購政策影響,購房者觀望態度明顯,很多人做了長期打算,表現得更為理性,更為注重房屋品質。同時,也跟保障房建設等多種因素有關。
李宇兵預測說,進入10月,開發商將做出“降價換量”的選擇,打折或直接降價的樓盤比例進一步增加,開發商必須把握今年傳統旺季期的最后時機。從另一個角度看,近來部分房企通過私募、信托等高風險的手段來融資的情況表明,開發商的資金鏈已難以維系,在供求雙方的這場博弈中,開發商需要采取行動來緩解自身資金緊張的局面,“銀十”也或許是開發商最后的稻草,樓盤市場打折降價覆蓋面及降價空間將進一步放大,但因限購門檻的持續存在,整體交易量難以突破上年同期。
陜北民間資本游向哪里?
西安樓市中,陜北購房團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然而,今年的西安樓市,西安人才是絕對的購房主體。
李宇兵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據西安市住房和保障房屋管理局合同備案系統查實,西安房地產信息網數據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西安購房人群中西安本地人占比高達91.6%。”他說,西安沒有令人關注的大批陜北投資客及炒房團,即使在城南曲江也沒有。曲江是被公認的富人區,據說集聚了整個西北大多數名人富豪,然而事實卻是在8月曲江購房人群中,80%為本市人群,其中本省其他地區占16%,而外省市人群占4%。
李宇兵說,事實證明似乎陜北炒房團沒有那么喜歡炫富,或者說他們沒有那么“暴發”,他們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加吝惜自己的流動資金,也比我們想象中更加會利用銀行的錢賺更多的錢。
之前,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的一份調研結果顯示,山西、溫州、鄂爾多斯三地民間資本量就分別達到約1萬億元、5200億元、2200億元,加上民間資本較為集中和活躍的陜西尤其是陜北地區,民間資本總量超過2萬億元,而房地產仍是這些民間投資高度關注的領域。據報道陜北榆林有些地方的房價每平安米已經過萬元,甚至更高,是否往昔投入西安樓市的民間資本大多轉入了當地?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先后采訪了榆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政府金融辦及中國人民銀行榆林市中心支行有關負責人,他們均表示,對于榆林地區民間資本目前還沒有專門機構去進行統計和監管,具體數字無法掌握。
中國人民銀行榆林市中心支行調統科科長高振濤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民間資本的統計工作難以進行,一個是對于民間資本的定義不好確定;二是實際數字難以統計。至于該地民間資本的流向和投資,主要還是流向能源和房地產行業。
榆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房地產監管科科長李懷孝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榆林地區目前的房地產市場基本是處于一個健康有序的發展狀態,榆林市商品房的均價為5200元每平方米左右。從市場布局看,開發區的房價要高于老城區的房價,一些經濟發展快速的縣區房價上漲比較快,甚至出現了個別樓房達到1萬甚至2萬元每平方米的情況,但這只是極個別狀況,不具有普遍性。
李懷孝說,榆林市的房價快速上漲僅僅是近兩三年的事,主要原因一是榆林的土地供應愈來愈緊,土地指標主要用于工業項目的開發,房地產開發的手續非常難辦,造成房源供應緊張;二是榆林是能源工業城市,經濟發展迅速,一些企業家和市民將閑置資金投放到房地產市場;三是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間接助推了榆林市的房價上漲。
同時,李懷孝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榆林地區的房地產市場還是良性發展的,但也出現了極個別高房價樓盤的不良現象,住建局正在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如果出現較大的波動,將隨時出臺應對措施,包括實施限購的辦法。
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
上半年西安樓市較為冷清,8月樓市開發商打響“以價換量”的破冰之役,企盼在“金九銀十”大賺一筆。
西安房地產信息網提供給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數據顯示,8月西安樓市仍舊持續冷淡觀望,8月份西安商品房交易面積為95.66萬平方米,環比下降8.33%,同比上年跌落17.44%。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1年8月《七十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指數》數據顯示,西安新建住宅價格指數首次出現“停漲”, 終止了今年前7個月連續上漲的勢頭。
西安房地產預警預報專家領導小組秘書長、西安房地產信息網副總經理李宇兵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年度樓市政策從嚴以及限購政策進一步向二、三城市擴大的政策導向,使得8月份階段性的市場觀望情緒加劇。
因此,在即將進入樓市 “金九月”時,西安樓市就已逐漸從“蓄水”開始轉向“試水”,為預期的黃金期做好準備。然而,9月的樓市令房企大失所望。
李宇兵說:“今年9月西安的樓市可以描述為‘金九不金,成色不足’。”
數據顯示,從進入9月的35周開始到38周,其中3個星期西安普通住宅市場成交量均呈下滑態勢,樓市處于低位運行,“金九”未能凸顯。其中37周在秋季西安住宅及建筑科技產業博覽會等因素的影響帶動下,住宅市場成交環比前一周上漲107.1%,然而,好景不長,38周的成交量出現大幅下滑,樓市仍處于低位運行。
李宇兵分析說,在樓市調控從嚴的情形下,房地產市場走低的預期較為強烈,9月西安樓市預期的“金九”未現也在情理之中。受持續的樓市政策和限購政策影響,購房者觀望態度明顯,很多人做了長期打算,表現得更為理性,更為注重房屋品質。同時,也跟保障房建設等多種因素有關。
李宇兵預測說,進入10月,開發商將做出“降價換量”的選擇,打折或直接降價的樓盤比例進一步增加,開發商必須把握今年傳統旺季期的最后時機。從另一個角度看,近來部分房企通過私募、信托等高風險的手段來融資的情況表明,開發商的資金鏈已難以維系,在供求雙方的這場博弈中,開發商需要采取行動來緩解自身資金緊張的局面,“銀十”也或許是開發商最后的稻草,樓盤市場打折降價覆蓋面及降價空間將進一步放大,但因限購門檻的持續存在,整體交易量難以突破上年同期。
陜北民間資本游向哪里?
西安樓市中,陜北購房團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然而,今年的西安樓市,西安人才是絕對的購房主體。
李宇兵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據西安市住房和保障房屋管理局合同備案系統查實,西安房地產信息網數據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西安購房人群中西安本地人占比高達91.6%。”他說,西安沒有令人關注的大批陜北投資客及炒房團,即使在城南曲江也沒有。曲江是被公認的富人區,據說集聚了整個西北大多數名人富豪,然而事實卻是在8月曲江購房人群中,80%為本市人群,其中本省其他地區占16%,而外省市人群占4%。
李宇兵說,事實證明似乎陜北炒房團沒有那么喜歡炫富,或者說他們沒有那么“暴發”,他們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加吝惜自己的流動資金,也比我們想象中更加會利用銀行的錢賺更多的錢。
之前,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的一份調研結果顯示,山西、溫州、鄂爾多斯三地民間資本量就分別達到約1萬億元、5200億元、2200億元,加上民間資本較為集中和活躍的陜西尤其是陜北地區,民間資本總量超過2萬億元,而房地產仍是這些民間投資高度關注的領域。據報道陜北榆林有些地方的房價每平安米已經過萬元,甚至更高,是否往昔投入西安樓市的民間資本大多轉入了當地?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先后采訪了榆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政府金融辦及中國人民銀行榆林市中心支行有關負責人,他們均表示,對于榆林地區民間資本目前還沒有專門機構去進行統計和監管,具體數字無法掌握。
中國人民銀行榆林市中心支行調統科科長高振濤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民間資本的統計工作難以進行,一個是對于民間資本的定義不好確定;二是實際數字難以統計。至于該地民間資本的流向和投資,主要還是流向能源和房地產行業。
榆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房地產監管科科長李懷孝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榆林地區目前的房地產市場基本是處于一個健康有序的發展狀態,榆林市商品房的均價為5200元每平方米左右。從市場布局看,開發區的房價要高于老城區的房價,一些經濟發展快速的縣區房價上漲比較快,甚至出現了個別樓房達到1萬甚至2萬元每平方米的情況,但這只是極個別狀況,不具有普遍性。
李懷孝說,榆林市的房價快速上漲僅僅是近兩三年的事,主要原因一是榆林的土地供應愈來愈緊,土地指標主要用于工業項目的開發,房地產開發的手續非常難辦,造成房源供應緊張;二是榆林是能源工業城市,經濟發展迅速,一些企業家和市民將閑置資金投放到房地產市場;三是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間接助推了榆林市的房價上漲。
同時,李懷孝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榆林地區的房地產市場還是良性發展的,但也出現了極個別高房價樓盤的不良現象,住建局正在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如果出現較大的波動,將隨時出臺應對措施,包括實施限購的辦法。
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