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房地產“暗漲”陸資玄機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臺北淡水陽明山的小平頂,是當地櫻花綻放之地,讓很多熟悉日本櫻花的當地人頗感驚奇。這里曾經被稱為草山,后來被當局改為陽明山,以溫泉聞名。當地史料特別提到游客意外發現櫻花的記載,“令…
臺北淡水陽明山的小平頂,是當地櫻花綻放之地,讓很多熟悉日本櫻花的當地人頗感驚奇。這里曾經被稱為草山,后來被當局改為陽明山,以溫泉聞名。當地史料特別提到游客意外發現櫻花的記載,“令人驚奇,因為這里的櫻花比日本櫻花更有特色。”當地人介紹說。
在這片風景宜人的棲息之地,似乎總能產生驚奇之景。不過,這次是一道人工風景線,吸引著本地人、大陸投資客和世界華人的眼光。有著大陸地產界思想家之譽的萬通地產老板馮侖在臺灣地區的開山之作就選在這片孕育驚奇的風水寶地。
萬通試水
萬通臺北項目占地面積29734平方米,總計276套,是萬通試水臺灣的小型項目。根據臺灣相關規定,不允許大陸資本參股超過30%的公司投資臺灣地產業,萬通地產在新加坡注冊的Vantone Capital Pte。,Ltd的股份比例為29%。
萬通地產總經理云大俊表示,大陸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使得萬通地產和所有的地產公司一樣銷售受到一定影響,也使得萬通地產尋找往外走的發展方向,“臺北項目以大陸富豪為主要銷售目標。”
7月下旬,北京萬通商務中心D區27樓,萬通臺北項目針對公司客戶的推介會如期舉行,熱鬧之余,參與項目銷售的王經理已經忙得不可開交,既要回答購房者的咨詢電話,還要發短信邀請客人參與9月3日的項目推介會,并邀請客人參加9月份臺北看房之旅。
據了解,萬通臺北項目已經售出10余套,以均價4萬元人民幣/平方米勇冠當地房地產市場,當地房價均價也不過2.5萬元人民幣/平方米。為了推進項目進展,萬通集團通過新加坡注冊公司快速切入臺灣市場,規避了很多對陸資的限制。
目前,項目開發的200多套房屋通過正常銷售和網拍同時進行,王經理則透露,房屋面積從133平方米~370平方米不等。為了讓自己的臺灣處女作快速躥紅,馮侖對購房者推出了一次付清9折、分期9.3折、按揭9.8折的三種優惠檔次。
“9月份的看房之旅只需要交5萬元人民幣定金就能成行,并享受購房優惠,不過折扣率多少還未確定。”王經理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很多人對臺灣既熟悉又陌生,要充分利用臺灣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挖掘投資潛力。”
已經往返臺灣30多次的馮侖在形容“萬通臺北2011”項目時,特別推崇臺北醫療服務、教育、城市、生活環境價值,以及臺北共同的語言背景這一優勢。仲量聯行臺灣總經理趙正義表示:“海峽兩岸擁有相同的語言與文化,對中國大陸投資者與開發商進入臺灣市場相當有利。”
臺灣房地產市場一年分為兩個旺季檔期,上半年為3月29日,下半年為9月28日,這兩個日期前后都是臺灣長假期。而此次,萬通希望能在9月份組織大陸投資客看房團,趕上臺灣下半年的大檔期。
從事兩岸經貿交流的詹女士指出,從房地產銷售實務來看,第二、三季延宕的買氣可望在9·28后出現,業者希望透過“9·28檔期”話題引爆第四季與隔年農歷春節前的買氣,因此“9·28檔期”在業者心目中肩負房市景氣承先啟后的大任。
“五四三”條款
大陸資金入臺購買房產十余年則幾乎處于停滯狀態。
數據顯示,2008年之前,大陸人士在臺灣置業只有9例。2009年開始呈現加速跡象,臺灣“內政部”地政司地權科陳科長昨天告訴本報記者,“截至目前已經有45例購房案例,除此之外還在審核新的案例。”而據臺灣業內人士援引“行政部門”相關人士的說法,目前在臺灣購房的大陸民眾已累計有1000多人。
2009年6月,臺灣地區依據新修訂《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取得設定或轉移不動產物權許可辦法》,進一步放寬陸資在臺取得不動產限制,即被業界譽為“五四三”條款。
根據此規定,購置臺灣房產證可獲得臺灣當局核發的“出入境許可證”,大陸購房者在臺購房最高可貸款五成,一年可在臺灣居住4個月,并可多次往返,3年內不得轉售;此外,大陸新娘目前規定在臺灣可居留半年,如果有了房產證,可增加到10個月。
而2009年之前,盡管臺灣當局修改了很多相關法令,表面上大陸居民可以在臺灣購買房屋,“實則困難重重。”一直從事兩岸房地產咨詢業的衛民不動產智庫負責人蔡衛民說。
據介紹,2009年之前,臺灣“內政部”要求大陸人士在臺灣購買房屋需提供資金來源證明;此外,在臺灣購房與居住不能產生必然聯系;最關鍵的是,不能在臺灣貸款。多數購房案例都以大陸新娘名下購房為主。
隨著形勢發展,臺灣當局因應民間購房需求,放低了陸資購房門檻。目前,陸資企業主要通過香港成立公司進入臺灣購房,以航運公司和金融企業為主。而個人投資臺灣房地產的以親人在臺灣居多,而陸資購房主要集中在臺北大安和信義的高檔社區。
相對大陸的房貸高利率,臺灣房貸利率只有1.67%,具有很強的比較優勢,蔡衛民說,陸資來臺就像20年前臺資登陸一樣會走相同的路。
“現在大陸去臺灣投資的,多多少少都有臺灣朋友,而當年臺灣人來大陸幾乎一個人都不認識,2009年開放陸資來臺灣購房,現在又有很大的潛在買盤,大陸一線城市房價那么高,臺灣房地產市場還有升值空間,如馬英九再次當選,臺灣房地產還要上一個臺階。”蔡衛民分析說。
相對上海外環以內600平方公里城區面積,臺北市區面積只有300平方公里,臺北市中心城區均價4萬元人民幣/平米,而上海中心城區到處可見8萬~10萬元/平方米樓盤,“動不動6萬元/平方米冒頭,而臺北6萬冒頭不多,6萬以上的都是點綴性的,而上海內環這種樓盤隨處可見。”蔡衛民說。
而為了充分挖掘“五四三”條款機會,蔡衛民在感受大陸房地產調控的壓力時,只能把客戶引往臺灣,每周進行3~5場投資說明會造勢。“只有真正深入民間,不只是景點接觸,容易產生感情,產生民間互動才能深入交流產生真正的商機。”蔡衛民說。
“陸資短期炒作作為誘因,中長期持有更有前景。”業內人士說。一位臺商在2007年以4000萬元購置了兩套湯臣一品房產,三年內升值一倍。“這既是投資收益也是身份象征,陸資去臺投資同樣會產生這樣的效益。”
據了解,目前準備去臺灣投資的個人投資者以小企業老板居多,資金以1000萬左右為主。“這個群體繼續在大陸購房害怕后續政策不確定性,正在考慮投資資金更有安全保障的地方。”蔡衛民分析說。
大陸資金正在沿著20年前臺資登陸的路線前行。“五年內來上海買房證明在華人圈的地位,而將來有沒有在臺灣買房是證明身份的標志;此外,住宅投資回報率高,臺灣利率不到2%,可以賺取三差(匯差、利差和房差),可以預期大量大陸資金將要進入臺灣。”業界人士說。
風險與收益并存
面對市場的燥熱,臺灣“內政部”地政司地權科陳科長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只允許陸資購房自用而不允許出租,“否則將被列管。”企業購房必須是“經濟部”核準的投資范圍之內,此外特殊身份者也被禁止在臺購房。目前,臺灣當局只允許陸資投資酒店業,禁止涉足相關的商業物業。
相關人士透露,一陸資企業在臺灣南部投資收購了一家臺灣酒店竟然被陸客婉拒入住,怕被曝光。“陸資投資臺灣房地產可能面臨一些意想不到的市場風險,當然,機會也很大。”經常往返兩岸的環球企業資源管理科學院秘書長童媛春說。
童媛春分析指出,臺灣作為資源稀缺地,房地產升值空間大,兩岸和平發展前景帶來很大的國際需求,兩岸越穩定發展,國際大企業行銷中心和研發中心就會放在臺灣,這樣就具有商業邏輯性。
童媛春還表示,臺灣信息、金融國際化沒有絲毫限制,兩岸和平總趨勢,ECFA制度化,國際大企業及全球都看好中國市場,投資臺灣房地產具有商業邏輯性,無論“商、住”都有價值。
此外,臺商資金回流和榮歸故里的心態給臺灣房地產市場極大的動力,臺商回流效應不容小覷,康師傅巨資購買101大樓就是經典之作。
而臺灣金控自己炒房地產也給臺灣房地產市場帶來巨大刺激。由于臺灣金融業規模有限,增長動力不足,混業經營給它們提供了自己炒房地產機會。
“金控集團通過金融杠桿,如房地產投資基金自己炒房來改善整個金控財務報表,所以大陸投資客要小心接盤,不過,臺灣企業做生意還會給后來者留有余地,高位接盤還是有些增值空間留著的。”童媛春說。
業界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人民幣和臺幣都面臨著對美元升值壓力,而臺幣升值幅度要快于人民幣升值幅度,所以陸資投資臺灣房地產還可以賺取匯差。
“與股市一樣,樓市也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整個世界經濟萎縮,二次探底風險,臺灣選舉將至,房地產忽高忽低不利于管控。”童媛春提醒說。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在這片風景宜人的棲息之地,似乎總能產生驚奇之景。不過,這次是一道人工風景線,吸引著本地人、大陸投資客和世界華人的眼光。有著大陸地產界思想家之譽的萬通地產老板馮侖在臺灣地區的開山之作就選在這片孕育驚奇的風水寶地。
萬通試水
萬通臺北項目占地面積29734平方米,總計276套,是萬通試水臺灣的小型項目。根據臺灣相關規定,不允許大陸資本參股超過30%的公司投資臺灣地產業,萬通地產在新加坡注冊的Vantone Capital Pte。,Ltd的股份比例為29%。
萬通地產總經理云大俊表示,大陸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使得萬通地產和所有的地產公司一樣銷售受到一定影響,也使得萬通地產尋找往外走的發展方向,“臺北項目以大陸富豪為主要銷售目標。”
7月下旬,北京萬通商務中心D區27樓,萬通臺北項目針對公司客戶的推介會如期舉行,熱鬧之余,參與項目銷售的王經理已經忙得不可開交,既要回答購房者的咨詢電話,還要發短信邀請客人參與9月3日的項目推介會,并邀請客人參加9月份臺北看房之旅。
據了解,萬通臺北項目已經售出10余套,以均價4萬元人民幣/平方米勇冠當地房地產市場,當地房價均價也不過2.5萬元人民幣/平方米。為了推進項目進展,萬通集團通過新加坡注冊公司快速切入臺灣市場,規避了很多對陸資的限制。
目前,項目開發的200多套房屋通過正常銷售和網拍同時進行,王經理則透露,房屋面積從133平方米~370平方米不等。為了讓自己的臺灣處女作快速躥紅,馮侖對購房者推出了一次付清9折、分期9.3折、按揭9.8折的三種優惠檔次。
“9月份的看房之旅只需要交5萬元人民幣定金就能成行,并享受購房優惠,不過折扣率多少還未確定。”王經理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很多人對臺灣既熟悉又陌生,要充分利用臺灣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挖掘投資潛力。”
已經往返臺灣30多次的馮侖在形容“萬通臺北2011”項目時,特別推崇臺北醫療服務、教育、城市、生活環境價值,以及臺北共同的語言背景這一優勢。仲量聯行臺灣總經理趙正義表示:“海峽兩岸擁有相同的語言與文化,對中國大陸投資者與開發商進入臺灣市場相當有利。”
臺灣房地產市場一年分為兩個旺季檔期,上半年為3月29日,下半年為9月28日,這兩個日期前后都是臺灣長假期。而此次,萬通希望能在9月份組織大陸投資客看房團,趕上臺灣下半年的大檔期。
從事兩岸經貿交流的詹女士指出,從房地產銷售實務來看,第二、三季延宕的買氣可望在9·28后出現,業者希望透過“9·28檔期”話題引爆第四季與隔年農歷春節前的買氣,因此“9·28檔期”在業者心目中肩負房市景氣承先啟后的大任。
“五四三”條款
大陸資金入臺購買房產十余年則幾乎處于停滯狀態。
數據顯示,2008年之前,大陸人士在臺灣置業只有9例。2009年開始呈現加速跡象,臺灣“內政部”地政司地權科陳科長昨天告訴本報記者,“截至目前已經有45例購房案例,除此之外還在審核新的案例。”而據臺灣業內人士援引“行政部門”相關人士的說法,目前在臺灣購房的大陸民眾已累計有1000多人。
2009年6月,臺灣地區依據新修訂《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取得設定或轉移不動產物權許可辦法》,進一步放寬陸資在臺取得不動產限制,即被業界譽為“五四三”條款。
根據此規定,購置臺灣房產證可獲得臺灣當局核發的“出入境許可證”,大陸購房者在臺購房最高可貸款五成,一年可在臺灣居住4個月,并可多次往返,3年內不得轉售;此外,大陸新娘目前規定在臺灣可居留半年,如果有了房產證,可增加到10個月。
而2009年之前,盡管臺灣當局修改了很多相關法令,表面上大陸居民可以在臺灣購買房屋,“實則困難重重。”一直從事兩岸房地產咨詢業的衛民不動產智庫負責人蔡衛民說。
據介紹,2009年之前,臺灣“內政部”要求大陸人士在臺灣購買房屋需提供資金來源證明;此外,在臺灣購房與居住不能產生必然聯系;最關鍵的是,不能在臺灣貸款。多數購房案例都以大陸新娘名下購房為主。
隨著形勢發展,臺灣當局因應民間購房需求,放低了陸資購房門檻。目前,陸資企業主要通過香港成立公司進入臺灣購房,以航運公司和金融企業為主。而個人投資臺灣房地產的以親人在臺灣居多,而陸資購房主要集中在臺北大安和信義的高檔社區。
相對大陸的房貸高利率,臺灣房貸利率只有1.67%,具有很強的比較優勢,蔡衛民說,陸資來臺就像20年前臺資登陸一樣會走相同的路。
“現在大陸去臺灣投資的,多多少少都有臺灣朋友,而當年臺灣人來大陸幾乎一個人都不認識,2009年開放陸資來臺灣購房,現在又有很大的潛在買盤,大陸一線城市房價那么高,臺灣房地產市場還有升值空間,如馬英九再次當選,臺灣房地產還要上一個臺階。”蔡衛民分析說。
相對上海外環以內600平方公里城區面積,臺北市區面積只有300平方公里,臺北市中心城區均價4萬元人民幣/平米,而上海中心城區到處可見8萬~10萬元/平方米樓盤,“動不動6萬元/平方米冒頭,而臺北6萬冒頭不多,6萬以上的都是點綴性的,而上海內環這種樓盤隨處可見。”蔡衛民說。
而為了充分挖掘“五四三”條款機會,蔡衛民在感受大陸房地產調控的壓力時,只能把客戶引往臺灣,每周進行3~5場投資說明會造勢。“只有真正深入民間,不只是景點接觸,容易產生感情,產生民間互動才能深入交流產生真正的商機。”蔡衛民說。
“陸資短期炒作作為誘因,中長期持有更有前景。”業內人士說。一位臺商在2007年以4000萬元購置了兩套湯臣一品房產,三年內升值一倍。“這既是投資收益也是身份象征,陸資去臺投資同樣會產生這樣的效益。”
據了解,目前準備去臺灣投資的個人投資者以小企業老板居多,資金以1000萬左右為主。“這個群體繼續在大陸購房害怕后續政策不確定性,正在考慮投資資金更有安全保障的地方。”蔡衛民分析說。
大陸資金正在沿著20年前臺資登陸的路線前行。“五年內來上海買房證明在華人圈的地位,而將來有沒有在臺灣買房是證明身份的標志;此外,住宅投資回報率高,臺灣利率不到2%,可以賺取三差(匯差、利差和房差),可以預期大量大陸資金將要進入臺灣。”業界人士說。
風險與收益并存
面對市場的燥熱,臺灣“內政部”地政司地權科陳科長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只允許陸資購房自用而不允許出租,“否則將被列管。”企業購房必須是“經濟部”核準的投資范圍之內,此外特殊身份者也被禁止在臺購房。目前,臺灣當局只允許陸資投資酒店業,禁止涉足相關的商業物業。
相關人士透露,一陸資企業在臺灣南部投資收購了一家臺灣酒店竟然被陸客婉拒入住,怕被曝光。“陸資投資臺灣房地產可能面臨一些意想不到的市場風險,當然,機會也很大。”經常往返兩岸的環球企業資源管理科學院秘書長童媛春說。
童媛春分析指出,臺灣作為資源稀缺地,房地產升值空間大,兩岸和平發展前景帶來很大的國際需求,兩岸越穩定發展,國際大企業行銷中心和研發中心就會放在臺灣,這樣就具有商業邏輯性。
童媛春還表示,臺灣信息、金融國際化沒有絲毫限制,兩岸和平總趨勢,ECFA制度化,國際大企業及全球都看好中國市場,投資臺灣房地產具有商業邏輯性,無論“商、住”都有價值。
此外,臺商資金回流和榮歸故里的心態給臺灣房地產市場極大的動力,臺商回流效應不容小覷,康師傅巨資購買101大樓就是經典之作。
而臺灣金控自己炒房地產也給臺灣房地產市場帶來巨大刺激。由于臺灣金融業規模有限,增長動力不足,混業經營給它們提供了自己炒房地產機會。
“金控集團通過金融杠桿,如房地產投資基金自己炒房來改善整個金控財務報表,所以大陸投資客要小心接盤,不過,臺灣企業做生意還會給后來者留有余地,高位接盤還是有些增值空間留著的。”童媛春說。
業界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人民幣和臺幣都面臨著對美元升值壓力,而臺幣升值幅度要快于人民幣升值幅度,所以陸資投資臺灣房地產還可以賺取匯差。
“與股市一樣,樓市也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整個世界經濟萎縮,二次探底風險,臺灣選舉將至,房地產忽高忽低不利于管控。”童媛春提醒說。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