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深穗房價止步 二、三線城市齊做“出頭鳥”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最新房價統計數據出爐,二、三線城市“限購令”執行迫在眉睫。
最新房價統計數據出爐,二、三線城市“限購令”執行迫在眉睫。
7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房價環比下降城市較上月繼續增加,但同比漲幅繼續擴大。其中,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僅有一個,顯示當前調控依然面臨較大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中,新建商品房價格首次環比出現全面停漲,而二、三線城市房價繼續大幅上升,領漲全國。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限購依然是樓市調控中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措施。從7月數據來看,一線城市基本已經達到了調控的部分效果,但二、三線城市影響了全國的調控效果,針對這部分城市的“限購令”可謂弦上之箭,不得不發。
調控效果初顯
一線城市全面停漲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數據顯示,與6月相比,7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4個,持平的城市有17個。價格上漲的城市中,環比漲幅均未超過1.0%。
二手房方面,與6月相比,7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22個,持平的城市有12個。價格上漲的城市中,環比價格漲幅均未超過1.0%,漲幅在0.5%以內的城市有35個。
“房價的環比指標更能反映市場的短期變化。”分析人士指出,從最近幾個月的數據來看,房價環比下降的城市呈現逐月增多的趨勢,房價上漲的城市數量在減少,房價漲幅收窄。這表明房地產調控的效果正在顯現。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7月份新建商品房價格首次環比出現全面停漲。
對此,中原地產三級市場研究總監張大偉表示,一線城市的商品房漲幅首次出現全面停滯,基本已經達到了調控的部分效果,“限購令”下,市場已經趨向理性。
調控壓力猶在
資金逐鹿二、三線城市
盡管樓市調控已經取得一些效果,但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房價格整體仍呈上漲態勢,其中,新建商品住宅同比下降的僅有1個,二手房價格下降的也只有4個。
與此同時,受限購政策的影響,房地產市場重心發生明顯轉移,資金正從一線城市逐步轉移到非限購或限購執行力度較輕的城市,而樓市成交量及價格上漲重點也隨之轉移至二、三線城市。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對全國100個城市的房價監測顯示,今年1-7月,開發商拿地重心均向二、三線城市傾斜。以萬科為例,其前7個月在二、三線城市拿地達760多萬平米,而一線城市拿地不足100萬平方米。
在此背景下,二、三線城市成為近期全國房價的“領頭羊”。
從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數據來看,7月份二、三線城市房價漲幅可觀。其中,新建住宅價格同比漲幅最高的為南昌,上漲9.3%,烏魯木齊上漲8.9%位居第二,丹東上漲8.6%,而長沙、蘭州、洛陽漲幅也均超過8%,石家莊、秦皇島、牡丹江漲幅均逾7%。
此外,沈陽、大連、廈門、昆明、西寧、桂林、韶關、常德、襄陽等9個城市房價漲幅也超過6%。
而一線城市中,7月份,北京新建商品房同比上漲1.9%,上海上漲2.5%,廣州上漲6.4%,深圳上漲4.7%。
新一輪“限購令”
二、三線城市執行在即
為了抑制房價過快上漲,今年以來,國家對樓市調控持續收緊,各地也相繼推出樓市限購措施。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限購依然是樓市調控中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近日,住建部下發通知,要求各省在8月20日之前上報所轄區內各城市上半年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情況,并給出限購五大標準,其中,“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處于房價漲幅前列的城市”這一條標準居于首位。
而從統計局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中也可以看出,7月份漲幅最高的大部分是未限購城市。在此背景下,分析人士指出,限購名單擴容在即,近期漲幅居前的二、三線城市有望上榜。
至于新一輪限購落地的具體時間點,亞太城市發展研究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謝逸楓向記者表示,樓市傳統的“金九銀十”旺季即將到來,若住建部在8月底之前不公布二、三線城市限購名單的話,已限購城市的投資客和資金將轉移到未限購的城市,導致房價報復性上漲。“因此,不排除住建部會在此前公布第一批城市限購擴容名單,預計有10個以上的城市將上榜。”
在張大偉看來,一旦限購全面擴散,對目前火熱的三線城市影響將非常大,預計下半年很可能出現全面的成交量下滑。
來源:上海證券報
7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房價環比下降城市較上月繼續增加,但同比漲幅繼續擴大。其中,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僅有一個,顯示當前調控依然面臨較大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中,新建商品房價格首次環比出現全面停漲,而二、三線城市房價繼續大幅上升,領漲全國。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限購依然是樓市調控中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措施。從7月數據來看,一線城市基本已經達到了調控的部分效果,但二、三線城市影響了全國的調控效果,針對這部分城市的“限購令”可謂弦上之箭,不得不發。
調控效果初顯
一線城市全面停漲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數據顯示,與6月相比,7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4個,持平的城市有17個。價格上漲的城市中,環比漲幅均未超過1.0%。
二手房方面,與6月相比,7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22個,持平的城市有12個。價格上漲的城市中,環比價格漲幅均未超過1.0%,漲幅在0.5%以內的城市有35個。
“房價的環比指標更能反映市場的短期變化。”分析人士指出,從最近幾個月的數據來看,房價環比下降的城市呈現逐月增多的趨勢,房價上漲的城市數量在減少,房價漲幅收窄。這表明房地產調控的效果正在顯現。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7月份新建商品房價格首次環比出現全面停漲。
對此,中原地產三級市場研究總監張大偉表示,一線城市的商品房漲幅首次出現全面停滯,基本已經達到了調控的部分效果,“限購令”下,市場已經趨向理性。
調控壓力猶在
資金逐鹿二、三線城市
盡管樓市調控已經取得一些效果,但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房價格整體仍呈上漲態勢,其中,新建商品住宅同比下降的僅有1個,二手房價格下降的也只有4個。
與此同時,受限購政策的影響,房地產市場重心發生明顯轉移,資金正從一線城市逐步轉移到非限購或限購執行力度較輕的城市,而樓市成交量及價格上漲重點也隨之轉移至二、三線城市。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對全國100個城市的房價監測顯示,今年1-7月,開發商拿地重心均向二、三線城市傾斜。以萬科為例,其前7個月在二、三線城市拿地達760多萬平米,而一線城市拿地不足100萬平方米。
在此背景下,二、三線城市成為近期全國房價的“領頭羊”。
從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數據來看,7月份二、三線城市房價漲幅可觀。其中,新建住宅價格同比漲幅最高的為南昌,上漲9.3%,烏魯木齊上漲8.9%位居第二,丹東上漲8.6%,而長沙、蘭州、洛陽漲幅也均超過8%,石家莊、秦皇島、牡丹江漲幅均逾7%。
此外,沈陽、大連、廈門、昆明、西寧、桂林、韶關、常德、襄陽等9個城市房價漲幅也超過6%。
而一線城市中,7月份,北京新建商品房同比上漲1.9%,上海上漲2.5%,廣州上漲6.4%,深圳上漲4.7%。
新一輪“限購令”
二、三線城市執行在即
為了抑制房價過快上漲,今年以來,國家對樓市調控持續收緊,各地也相繼推出樓市限購措施。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限購依然是樓市調控中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近日,住建部下發通知,要求各省在8月20日之前上報所轄區內各城市上半年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情況,并給出限購五大標準,其中,“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處于房價漲幅前列的城市”這一條標準居于首位。
而從統計局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中也可以看出,7月份漲幅最高的大部分是未限購城市。在此背景下,分析人士指出,限購名單擴容在即,近期漲幅居前的二、三線城市有望上榜。
至于新一輪限購落地的具體時間點,亞太城市發展研究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謝逸楓向記者表示,樓市傳統的“金九銀十”旺季即將到來,若住建部在8月底之前不公布二、三線城市限購名單的話,已限購城市的投資客和資金將轉移到未限購的城市,導致房價報復性上漲。“因此,不排除住建部會在此前公布第一批城市限購擴容名單,預計有10個以上的城市將上榜。”
在張大偉看來,一旦限購全面擴散,對目前火熱的三線城市影響將非常大,預計下半年很可能出現全面的成交量下滑。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