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鋼2號高爐處理爐墻粘結實踐
來源:2017年第五屆煉鐵對標、節能降本及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唐鋼2號高爐處理爐墻粘結實踐馮忠良 袁雪濤(唐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煉鐵部高爐車間2爐) 摘 要:對唐鋼2號高爐爐墻粘結的原因及處理進行分析總結,通過調整高爐上下部制度、熱洗以及全焦冶…
唐鋼2號高爐處理爐墻粘結實踐
馮忠良 袁雪濤
(唐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煉鐵部高爐車間2爐)
摘 要:對唐鋼2號高爐爐墻粘結的原因及處理進行分析總結,通過調整高爐上下部制度、熱洗以及全焦冶煉、瑩石洗爐等措施徹底處理爐墻粘結,并設置警戒值預防粘結。
關鍵字:大型高爐;爐墻粘結;熱酸洗
1 簡介
唐鋼2號高爐第一代爐齡是1260m3,2002年擴容到2000m3,2013年10月大修并于2014年1月6日開爐送風。2號高爐的冷卻壁1—4段為爐缸、5段爐腹、6段下部爐腹、6段上部爐腰,7—13段為爐身(其中6段、7段為銅冷卻壁)、14段爐喉。更換的部位主要是爐缸爐底碳磚、陶瓷杯、6、7、8段冷卻壁,以及爐缸1—3段和爐身9段—13段部分冷卻壁,重新噴涂。高徑比2.243,屬于矮胖型高爐,共26個風口。
2 爐墻粘結處理過程
從1月份開爐至今經歷過2次嚴重的爐墻粘結,第一次是2014年2月下旬,主要表現壓量關系緊,透氣性指數低,燃料比上升,全爐溫差下降到2℃以下,對出鐵依賴性強,各種料制調劑沒有作用。采取的措施是停煤停氧改全焦650kg/t焦比冶煉,集中插入27批焦炭(焦批12t),配加螢石,休風堵6個風口。送風后,采用的料制是,并逐漸減少中心焦量到2.0圈,調整后,除燃料比外,其余各種指標均處于正常水平。如表1所示:
表1 第一次粘結前后主要指標
日期 | 燃料比kg/t | 煤比kg/t | 煤氣利用率 | 風量m3/min | 透氣性指數 | 鼓風動能kw | 全爐溫差℃ | 冶強t/m3 |
2月20日 | 548 | 147 | 42.1 | 4015 | 30.22 | 108 | 2.80 | 1.14 |
2月21日 | 549 | 147 | 41.2 | 4067 | 31.08 | 114 | 1.78 | 1.15 |
2月22日 | 551 | 150 | 41.7 | 3999 | 30.00 | 107 | 1.63 | 1.14 |
2月23日 | 552 | 151 | 41.5 | 3853 | 28.83 | 93 | 1.50 | 1.09 |
2月24日 | 547 | 146 | 42.0 | 3941 | 29.73 | 99 | 1.58 | 1.13 |
2月25日 | 546 | 145 | 41.6 | 3974 | 29.98 | 103 | 1.60 | 1.13 |
2月26日 | 548 | 147 | 41.0 | 3939 | 29.86 | 100 | 1.58 | 1.13 |
2月27日 | 551 | 145 | 42.0 | 3737 | 29.43 | 89 | 1.48 | 1.04 |
2月28日 | 572 | 151 | 40.0 | 3876 | 29.21 | 94 | 1.45 | 1.10 |
3月1日 | 595 | 168 | 39.4 | 3750 | 29.79 | 90 | 1.50 | 1.02 |
3月2日 | 574 | 148 | 39.1 | 3089 | 30.49 | 71 | 1.40 | 0.59 |
3月3日 | 666 | 0 | 32.3 | 3176 | 30.73 | 101 | 1.48 | 0.76 |
3月4日 | 650 | 0 | 29.4 | 3093 | 29.00 | 75 | 2.35 | 0.63 |
3月5日 | 659 | 37 | 33.9 | 3449 | 31.59 | 99 | 3.65 | 0.83 |
3月6日 | 604 | 85 | 35.8 | 3472 | 32.22 | 117 | 3.90 | 0.77 |
3月7日 | 625 | 99 | 37.3 | 3772 | 32.49 | 134 | 4.33 | 0.92 |
3月8日 | 583 | 91 | 39.1 | 3686 | 32.30 | 128 | 4.20 | 0.86 |
3月9日 | 584 | 123 | 39.3 | 4078 | 32.40 | 148 | 4.60 | 1.02 |
3月10日 | 578 | 118 | 38.9 | 4099 | 31.50 | 135 | 4.78 | 1.07 |
如何解決燃料比偏高的問題成為主要矛盾。2014年6月16日,對料制進行調整,主要思路是追求煤氣利用率,把礦圈從23442調整為34442,角度同抬1度,調整為目的是抑制邊緣,提高煤氣利用率,降低消耗。料制調整后,燃料比下降5kg,但冷卻壁溫度大幅下行,尺差較大。起初壓量關系未受影響,6月21日壓量關系開始變緊,風壓逐漸升高,透氣性指數逐漸下降,采取措施是邊緣加焦圈減礦圈,中心焦從3圈加到5圈。但爐況持續變差,燃料比大幅上升,料尺偏尺1.5米且行走不暢,料尺打橫,不塌不走,采用5批正常料扇布1批焦炭,扇布后,偏尺現象沒有改變,爐況有變差的趨勢,扇布一個班后停止扇布。頂溫高,爐頂打水頻繁。下礦時頂溫不降反升,礦石壓不住氣。爐頂成像邊緣見一圈亮光其中東南方向亮光大,清晰的看到氣流從邊緣吹出,十字測溫邊緣四個方向均偏高,東南高達500℃,中心氣流偏向東南。根據前一次經驗,仍采取熱酸洗,改650kg全焦冶煉,停煤停氧,插焦22批,配加螢石洗爐,洗爐過程中6、7、8段冷卻壁部分電偶溫度升高,爐身下部有粘結物掉落,從風口成像上明顯看到掉落物增多,但爐身上部冷卻壁溫度變化不大。7月7日休風堵6個風口。休風看料面南低北高大斜坡,中心大鼓包,東南方向邊緣一處管道,中心偏東南一處管道。爐墻粘結物整個爐墻都有且不均,有的地方1米多厚。送風后粘結物迅速掉落,爐況逐漸恢復。
表2 第二次粘結前后主要指標
日期 | 燃料比kg/t | 煤比kg/t | 煤氣利用率 | 風量m3/min | 透氣性指數 | 鼓風動能kw | 全爐溫差℃ | 冶強t/m3 |
6月16日 | 562 | 122 | 42.0 | 4182 | 32.8 | 127 | 5.25 | 1.203 |
6月17日 | 562 | 122 | 43.2 | 4174 | 32.8 | 125 | 5.60 | 1.192 |
6月18日 | 568 | 128 | 40.7 | 4154 | 32.0 | 123 | 4.35 | 1.184 |
6月19日 | 560 | 120 | 41.3 | 4136 | 32.4 | 122 | 3.48 | 1.178 |
6月20日 | 560 | 120 | 41.0 | 4054 | 31.6 | 115 | 3.13 | 1.162 |
6月21日 | 564 | 117 | 40.4 | 4056 | 32.4 | 116 | 3.28 | 1.156 |
6月22日 | 568 | 118 | 39.8 | 4017 | 31.7 | 111 | 2.95 | 1.152 |
6月23日 | 607 | 89 | 38.5 | 3486 | 30.4 | 83 | 2.55 | 0.932 |
6月24日 | 650 | 0 | 35.9 | 2248 | 22.1 | 28 | 3.00 | 0.503 |
6月25日 | 650 | 0 | 41.8 | 3107 | 31.2 | 63 | 3.33 | 0.749 |
6月26日 | 650 | 0 | 33.8 | 3449 | 32.7 | 79 | 2.78 | 0.871 |
6月27日 | 650 | 0 | 32.7 | 3421 | 32.9 | 79 | 2.53 | 0.897 |
6月28日 | 651 | 3 | 33.7 | 3426 | 31.5 | 77 | 2.38 | 0.992 |
6月29日 | 659 | 48 | 32.9 | 3595 | 31.8 | 89 | 2.98 | 0.951 |
6月30日 | 641 | 50 | 35.5 | 3370 | 32.6 | 75 | 3.60 | 0.870 |
7月1日 | 622 | 42 | 34.6 | 3466 | 32.7 | 81 | 3.60 | 0.905 |
7月2日 | 621 | 41 | 37.5 | 3444 | 32.0 | 74 | 3.50 | 0.918 |
7月3日 | 618 | 68 | 37.3 | 3449 | 31.9 | 75 | 3.23 | 0.925 |
7月4日 | 623 | 73 | 36.6 | 3352 | 31.7 | 69 | 3.08 | 0.887 |
7月5日 | 622 | 72 | 37.8 | 3430 | 31.9 | 63 | 3.50 | 0.912 |
7月6日 | 624 | 74 | 35.7 | 3317 | 31.4 | 110 | 3.45 | 0.888 |
3 形成過程機理分析
2號高爐上一代爐齡時也出現過類似過程,具體表現為:爐頂成像邊緣一圈亮,全爐溫差降低到1.5℃以下,壓量關系平穩,燃料比變化不大。各種指標未受影響,能自行脫落。兩相對比,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高爐內型。此次大修全部更換6段、7段、8段為鑲磚冷卻壁,更換完成后,由于9段大部分未更換且鑲磚掉光,所以8段與9段交接的地方有170mm錯臺,盡管噴涂能彌補一二,但是不能消除。其余9段—13段有部分冷卻壁更換,局部也有同樣的問題。
先天因素無法改變,只有靠上、下部制度的匹配進行實現順行、高產、低耗。由于第二次粘結比較典型,重點分析第二次粘結過程。2014年6月中旬,采取抑制邊緣的料制后,風壓偏高,風量萎縮,爐前出鐵噴濺嚴重,中心氣流走的急,下中心焦圈后,中心亮光馬上消失,十字測溫從中心第8點到第5點電偶依次燒壞。從爐頂成像上按比例推算中心占爐喉直徑的三分之一。可以判斷中心焦堆比較大。邊緣氣流不暢,壓量關系偏緊,鼓風動能逐漸減小。當鼓風動能減小時,中心焦堆的消耗能力下降,中心焦炭的下降速度變慢,中心的鼓包逐漸變大,中心無礦區從上部對最小角的礦進行擠壓,使有礦區集中在靠近邊緣,在下部爐缸區域成為比較大的死焦堆。這個過程是一個惡性循環,爐缸死焦堆變大以后又影響鼓風動能使之降低。中心的氣流溫度高達900℃,此時已經有焦炭的氣化反應發生,氣化反應使焦炭疏松裂解,這部分焦炭進入到爐缸死焦堆,透氣性、透液性很差,使爐缸中心部位發死。爐缸死焦堆焦炭的粒度偏小影響到氣流的第一次分布,使第一次煤氣流的分布向中心滲透的少,或者說回旋區變小。煤氣流直接沿著邊緣向上運動。第二次分布時中心部位焦炭比較多,一部分氣流從爐腰或者爐身下部中心才拐向中心,另一部分氣流則由于2號高爐所特有的8段和9段之間的錯臺沿著邊緣向上運動,形成W型軟熔帶形狀,且位置較高,到第三次分布時煤氣流的橫穿塊狀帶橫向運動比較少,這也是燃料比一直偏高的主要原因。
從開爐至今,爐前噴濺一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它不僅增加爐前工的勞動強度,而且鉆頭、鉆桿、大蓋的消耗大大增加。鐵口打開后,不能形成穩定的柱狀渣鐵流,呈扇面狀。這與爐缸內泥包附近不能形成穩定的渣鐵液面,換句話說,煤氣流不能進入到爐缸中心區域,只能在爐缸邊緣亂竄。從爐頂成像上來看,當中心氣流強勁有力且穩定時,爐前噴濺小,當中心氣流較弱時,爐前噴濺大。
2號高爐于7月7日休風,從爐頂人孔目測粘結物在爐墻一圈均有,薄厚不均。對此估計平均厚度700mm,以爐身15m粗略計算體積為300m3,體積如此龐大,而且短時間形成,再加上2號高爐堿負荷和鋅負荷不高,休風時在其他部位,諸如溜槽、拆下的十字測溫架子的地方未見粘結物,所以粘結物成分是堿金屬和鋅的氧化物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最有可能的就是熔融的渣鐵。
當第一次煤氣流分布一邊倒的朝向邊緣,在爐身邊緣部位向上的煤氣流遇到向下的液態渣鐵,由于向上的煤氣流比較強,邊緣液泛現象嚴重,液態的渣鐵在爐墻上凝固,形成“假爐墻”。當布料制度放邊時,邊緣煤氣流會更強,邊緣液泛更加劇烈,“假爐墻”增厚;當抑制邊緣時,由于下部中心煤氣流弱,再把邊緣煤氣流抑制住,則風壓升高,風量萎縮,竄氣現象頻發。這也是各種上部調劑沒有效果的原因。
4 制定措施
從開爐至今對過程進行梳理,因此設置如下三個警戒值。
4.1 全爐溫差
分析前兩次粘結過程以及小粘結自行脫落過程,表明全爐溫差低于3℃則必須采取措施:提高爐溫到0.6%以上,物理熱1510℃以上,爐渣堿度R2<1.16,及時退礦批降負荷,用熱量和穩定的氣流使粘結物自行脫落。
4.2 冷卻壁溫度
6段、7段、8段是重點關注,相鄰2個測點溫度降低且打橫,則引起重視,相鄰3個降低打橫則采取上述措施1—2個班并觀察。
4.3 鼓風動能
兩次粘結均是在鼓風動能減小時才加劇爐況變差,粘結伊始,指標未大退步,當鼓風動能低時呈加速狀態變差,而恢復時堵風口操作鼓風動能達到正常的125kw以上時爐況呈轉好狀態。因此當鼓風動能低于125kw時,采取退礦批、提焦比、低堿度等提高鼓風動能的措施來化解爐墻問題。
5 總結
(1)唐鋼2號高爐具有特殊的爐型,容易產生爐墻粘結,但不是不可防不可控,爐墻的問題是先天性的,設置一定的警戒線,完全可以消除的,采取的措施越早,損失就越小。
(2)爐墻粘結的根源在于爐缸的問題,主要是煤氣流第一次分布。
(3)根據前兩次經驗,中心加焦圈不會開放中心氣流,反而會因為中心焦量過大,造成爐缸中心死焦堆變大,透氣性透液性變差,而惡化爐況,減中心焦量是一個調劑方向。
(4)當爐墻出現嚴重粘結,采取插集團焦熱酸洗,休風堵風口是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
(5)粘結物掉落后提高鼓風動能是恢復爐況的關鍵。
- 上一篇:關于高爐休風料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316LN超低碳控氮不銹鋼冶煉技術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