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煙煤與蘭炭末對燒結影響的分析
來源:第五屆煉鐵對標、節能降本及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無煙煤與蘭炭末對燒結影響的分析彭元飛(陜鋼集團龍鋼公司煉鐵廠) 摘 要:本文以龍鋼400m2燒結機為例,通過對焦末、無煙煤、蘭炭末性能分析,探討蘭炭末、無煙煤在燃料結構中占比30%使用后…
無煙煤與蘭炭末對燒結影響的分析
彭元飛
(陜鋼集團龍鋼公司煉鐵廠)
摘 要:本文以龍鋼400m2燒結機為例,通過對焦末、無煙煤、蘭炭末性能分析,探討蘭炭末、無煙煤在燃料結構中占比30%使用后對燒結過程及燒結礦質量影響,并對機頭除塵灰含碳量變化及除塵器內結塊狀況影響,指出燒結綜合燃料可燃基揮發分控制范圍及蘭炭末、無煙煤使用比例及控制措施。
關鍵詞:三種燃料;燒結礦;機頭除塵灰;含碳量;措施
1 引言
在燒結過程中較理想的燃料結構為純焦末,其固定碳、揮發分明顯優于無煙煤和蘭炭末,但價格普遍偏高150-300元/t,加之部分燒結機工藝設備及控制落后,造成燒結礦燃料成本偏高。隨著鐵前降本的不斷深入,如何進一步降低燒結燃料成本、選擇最優的燃料結構、探索更加廉價的燒結固體燃料使用,已成為燒結工序需要面臨重要課題。調查國內140臺燒結機發現,燃料結構是純焦末的廠家為37臺、占比26.5%;燃料結構是80%以上焦末的廠家為21臺、占比15%;燃料結構是50%-80%焦末的廠家為37臺、占比26.5%;燃料結構是50%以下焦末的廠家為45家、占比32%;可以看出大部分燒結機廠家也在探索較合理的燃料結構。
本文主要以龍鋼煉鐵廠400㎡燒結機為例,針對焦末、無煙煤、蘭炭末不同燃料結構條件下,分析生產變化過程及對機頭除塵的影響,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時也探索了燃料粒度控制對燒結礦FeO控制的適應性問題。
2 燒結原料與過程參數
2.1 燒結原燃料和基礎性能
生產所用混勻礦由巴西、澳大利用、印度、國內精礦、高鈣石粉、高鎂石粉等10余種物料組成,另外包含一些回收物料如除塵灰、渣鋼粉等,均按一定比例經過二次混勻而成,成分較穩定,原料及熔劑成分如表1所示;燃料中焦末主要產地為本地周邊焦化廠,無煙煤主要來源山西及周邊地區,蘭炭末主要為陜西神木的半焦,其成分見表2。
表1 生成用原料及熔劑的化學成分(%)
| Tfe | FeO | SiO2 | CaO | MgO | Al2O3 | P | S |
混勻礦 | 53.79 | 1.52 | 4.82 | 4.63 | 1.14 | 2.71 | 0.08 | 0.14 |
返礦 | 54.98 | 8.41 | 5.81 | 10.25 | 1.75 | 2.18 | 0.09 | 0.02 |
高鈣灰 | / | / | 2.5 | 81.0 | 3.8 | / | / | / |
表2 燒結燃料的工業分析及發熱量
物料名稱 | 水分 % | 灰分 % | 可燃基揮發分 % | 固定碳 % | 硫 % | 發熱量 kcal/kg |
焦末 | 16.90 | 13.66 | 2.11 | 84.30 | 0.88 | 5523 |
無煙煤 | 13.25 | 13.29 | 11.79 | 75.39 | 1.02 | 5971 |
蘭炭末 | 17.42 | 12.31 | 12.14 | 75.85 | 0.45 | 5408 |
2.2 生產參數及數據采集
燒結機有效抽風面積為400㎡(寬5m×長80m),以穩定生產為前提,對燒結過程參數及配比進行微調控制,具體見表3。據此,在原料配比基本不變的情況下,以旬為單位進行周期性調整燃料結構(如表4),以達到不同燃料結構條件下生產分析。燃料中的揮發分一般在380-400℃,此溫度介于燒結過程干燥層和預熱層之間,導致此揮發分不能燃燒而進入廢氣,與廢氣一起進入抽風除塵系統,而在管道壁、排灰閥、除塵器,以及風葉轉子上沉積下來,妨害整個抽風系統的正常運行,燒結一般選取綜合揮發分不超過5%,因周邊焦末資源問題龍鋼選取無煙煤和焦末占比為30%,綜合揮發分分別達到5.01%和5.12%。
表3 燒結過程控制參數
項目 | 鋪底料 mm | 料層厚度 mm | 點火溫度 ℃ | 煙道溫度℃ | 總管負壓 kPa |
控制范圍 | 50 | 760 | 1100±50 | 125±15 | -15.5±0.5 |
表4 燃料結構調整
生產周期 | 焦末比例 % | 無煙煤比例 % | 蘭炭末比例 % | 綜合揮發分% |
1# | 100 | 0 | 0 | 2.11 |
2# | 70 | 30 | 0 | 5.01 |
3# | 70 | 0 | 30 | 5.12 |
3 生產結果及討論
對3組生產周期主要燒結參數和燒結礦性能匯總,見表5。
表5 生產周期內結果
生產 周期 | 混勻礦 % | 返礦 % | 高鈣灰 % | 燃料配比 % | 利用系數 t/㎡h | 終點溫度 ℃ | 轉鼓指數 % | FeO含量 % | 燒結礦品位 % |
1# | 62.12 | 29.64 | 4.52 | 3.72 | 1.36 | 348 | 79.39 | 8.45 | 55.27 |
2# | 61.84 | 29.73 | 4.61 | 3.82 | 1.34 | 339 | 79.28 | 8.30 | 54.51 |
3# | 61.97 | 29.54 | 4.40 | 4.09 | 1.31 | 356 | 79.28 | 8.74 | 54.88 |
3.1 對燒結過程能量利用的影響
從表5中觀察發現,燒結機利用系數呈現下降趨勢,而燒結礦轉鼓無較大變化,說明燒結過程垂直燃燒速度下降了。在燒結礦轉鼓一定條件下,燒結礦產量與垂直燒結速度基本成正比,其取決于燃料的燃燒速度和傳熱速度,燃料速度與燃料特性、風量大小等因素有關,而傳熱速度則與料層孔隙度、混合料球形度、固體和氣體熱容有關。當燃料燃燒速度和傳熱速度保持同步時,就可以提高料層蓄熱能力,更好的利用燃料的熱量。生產中燃料破碎后粒度<3mm基本保證70%-75%,而蘭炭末原始<1mm占比明顯高于無煙煤,相較破碎后粒度分布偏差,不同燃料粒度在布料中偏析后,必然造成燃燒速度不均,燃燒層加厚,燒結過程透氣性降低,燃料熱量得不到合理利用。
另外,因三種燃料原始粒度、著火點均有所不同,必然在燒結過程中造成燃燒不對等現象,導致兩種燃料產生的熱量不能有效疊加,影響燃料能量利用。
3.2 對燒結礦質量的影響
無煙煤和蘭炭末按30%代替焦末后,燃料配比均有所提升;為保證配比穩定混勻礦配比提升,其提升幅度基本與燒結礦品位提升接近,可視為燒結礦品位提升主要因素。在燒結礦FeO控制方面,純焦末時,生產周期內燒結礦FeO均值為8.45%,波動范圍8.21%-8.63%,波動0.42%;無煙煤30%時,FeO均值為8.30%,波動范圍7.88%-9.02%,波動1.14%;蘭炭末30%時,FeO均值為8.74%,波動范圍7.61%-9.20%,波動1.59%。蘭炭末FeO均值、波動均最大,其原因有兩方面:其一,蘭炭末發熱量也比焦末和無煙煤低,只能采取提升燃料配加量的形式平衡使用,燒結過程還原氣氛增強,FeO含量升高;其二,蘭炭末可燃基揮發分、水分最高,導致燒結過程熱量浪費較無煙煤偏高,未有效起到自動蓄熱作用。處置措施,在目前龍鋼燒結混合料造球工藝固化的模式下,采取增大燃料粒度的辦法取得了較好效果。
4 不同燃料對機頭除塵器的影響
(1)機頭除塵器采用四電場除塵,除塵效果良好,但在無煙煤和蘭炭末30%長時間使用后陸續出現除塵器灰斗結塊現象,隨著蘭炭末配比的提升,結塊現象頻繁發生,且周期越來越短。開始結塊周期為2個月,結塊狀況如圖1。
(2)針對燒結原料條件和操作過程基本穩定條件下,對燒結機頭除塵灰固定碳與燃料種類進行對比分析,數據如下:
表6 400m2燒結機機頭除塵成分
燃料結構 | TFe % | K2O % | Na2O % | Zn % | C % |
純焦末 | 9.21 | 13.429 | 2.828 | 0.763 | 1.29 |
無煙煤30% | 10.03 | 11.826 | 1.662 | 0.349 | 3.54 |
蘭炭末30% | 18.10 | 7.931 | 1.436 | 0.269 | 2.67 |
結塊除塵灰 | 25.15 | 9.771 | 0.926 | 0.148 | 0.12 |
通過對以上數據及實踐分析如下:
1)燒結燃料結構中使用純焦末時,除塵灰固定碳含量基本穩定在2%以下,除塵效果較好;機頭除塵器基本未出現結塊現象,灰斗排灰較穩定,1#2#電場排灰量基本為20t/d,3#4#電場排灰量基本為13t/d;
2)無煙煤和蘭炭末30%長期使用后,除塵灰固定碳含量基本上漲至2.5%以上,1#2#電場排灰量基本為18t/d,3#4#電場除塵灰排灰量基本為17t/d,3#4#電場除塵灰量明顯增加。
3)1#電場除塵灰TFe含量呈下降趨勢,煙氣中含鐵料顆粒在電場中運行軌跡加大,但顆粒粒徑無較大變化,說明極板塵膜加厚,1#電場極板放電過程中對微粒的吸附作用下降,導致微粒運行軌跡增長,同時3#4#除塵灰量與TFe含量上漲也說明此點。
4)隨著無煙煤、蘭炭末的長期使用,機頭除塵中顆粒物、NOx含量均小幅上漲。
5)對比結塊除塵灰發現含碳量降幅明顯,說明除塵器內除塵灰存在爆燃現象,且在放灰過程中多次發現明顯紅點。
5 結論
(1)燒結使用單種燃料更利于控制的穩定性,應盡可能做到燃料種類的單一,最好為純焦末。若考慮成本控制問題可適當采用部分無煙煤和蘭炭末,無煙煤優先,建議不能超過燃料結構的30%。
(2)在無煙煤和蘭炭末作為燒結燃料時,其粒度控制不宜過細;在燒結造球工藝固化條件下,適當提升燃料粒度可對燒結過程及FeO控制起到促進作用。
(3)多種燃料在燒結過程中應用易造成燃燒速度及傳熱速度不平衡問題,對混合料水分、燒結負壓、透氣性等參數較為敏感,需謹慎使用。
(4)無煙煤、蘭炭末長期使用時對抽風除塵系統需加強管理,提升機頭除塵器放灰頻次,并對出灰溫度進行監測,關注除塵器內部及主抽風葉等變化。
參考文獻
[1] 張榮華.燒結配加蘭炭粉工業試驗研究[C].選燒廠抓野技術論文集,2012.2
[2] 馮根生,吳勝利,趙佐軍.改善厚料層燒結熱態透氣性的研究[J].燒結球團,2011.36
[3] 張紅麗等.安鋼鐵前系統含鐵除塵灰冶煉價值的分析[J].河南冶金.2005(01)
[4] 付本全等.燒結機頭除塵灰理化性能及磁性特征分析[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14(06)
- [騰訊]
- 關鍵字:無